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艺术赏析:一朝出水 古船还能再活千年

时间:2021-10-15 16:45:05 来源:长江商报

一朝出水古船还能再活千年

出水后保护成难题,800年前历史谜团待解

20年的期待,20年的努力,20年的梦幻,“南海I号”昨日终于在万众的凝望中被唤醒。出水,对这艘古沉船来说,究竟是幸抑或不幸?保护在左,利用在右,在万众瞩目之下,沉睡已久的古船会否难负盛名?而在它被唤醒后,还能安然再活800年吗?

【保护】

古船出水会否“水土不服”?

相对于古船的种种传言,考古工作者们更关心的是,“南海I号”整体打捞出水后该如何保护。对此,广东省考古所专家表示,出水后保护难题可破解。

1.沉箱为何不立刻打开?

广东省考古所博士魏峻表示,如果12月底“南海Ⅰ号”能进入“水晶宫”,工程人员将用半个多月时间对“水晶宫”进行封馆的处理,预计2008年1月份会向“水晶宫”内注水。

何时能打开沉井看到古船尊容?魏峻表示,没有国家文物局批准,几年内沉井应该不会轻易打开。他认为,在对古船木质船体的加固方案还未成型的半年或一年内,不可能对“南海Ⅰ号”打开沉井进行大规模发掘。此外,究竟是整船发掘出来,还是留一半给后代等技术更成熟时发掘,还都需经过专家研究讨论。

2.转移船体会否散架?

有专家曾对“南海I号”出水后保存在“水晶宫”提出过疑虑:“南海I号”以前放置在海底淤泥的“软床”上,到了“水晶宫”之后直接放置于水泥平台上,这种改变非常大,应力的变化可能导致船体裂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指出,将来沉井打开后古船发生散架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魏峻表示,因为此次打捞是连船底的淤泥一起打捞出来,船底还有50多厘米的淤泥。而且淤泥本身的硬度是比较高的,因此打捞上来以后,有一层厚厚的淤泥垫在船底,还是接近原生状态的保存。

3.出水瓷器如何保存?

据了解,“南海Ⅰ号”上前期出水的瓷器,由于侵入瓷器釉面的盐分结晶撑破原有的光滑釉面,现已出现裂痕。“南海Ⅰ号”未来出水瓷器、文物将来如何保存?

魏峻表示,长年浸泡海水的瓷器、皮毛等文物出水后必须经过一系列脱盐脱氧处理,才能避免出现皴裂、氧化等问题。目前省考古所正着手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争取在“南海Ⅰ号”上整批瓷器出水前,探索出一整套瓷器脱盐的方案。

4.如何避免紫外线侵害?

“南海I号”800年前沉没在20多米深能见度为零的海底。今后移动到12米深的“水晶宫”内,船体是否会受到紫外线的侵害?

专家表示,光照的影响,主要是其中的紫外线会对木质船体造成侵害。移入“水晶宫”后,研究人员将更多地把“南海I号”控制在室内光线里,而避免紫外线的干扰。

5.裸露盐水中会否被腐蚀?

魏峻说,以前木质船体被一层淤泥包裹,但是这层淤泥中肯定渗透着海水,所以海水与泥的差异度并不十分明显。而在“水晶宫”内,对木质船体影响最大的是含氧量、光照度、盐度、温度等问题,另外还有海水中的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对木船的蚕食也比较大。但目前,中山大学生命技术科学院科研人员带头进行了水环境课题研究并提交了科研报告。依据这份科研报告,未来技术人员能够调控“水晶宫”里的水环境,可能获得一个更有利于古船船体保护的水环境。

6.入馆后不立即注水会否风干?

“南海I号”进入“水晶宫”40多天后,专家将封闭南墙,然后注水。由于这个期间,“南海I号”是在室内环境中保存,蒸发应该非常有限。

同时,打捞古船上来的沉箱是完全密封的,特别是沉箱出水后,还加上一个底托座,确保整个沉箱底部密不透水。所以,只要不渗漏,箱内的古船应该就不会被挤压。所以,不大可能会发生船体风干松垮等问题。魏峻表示,目前阳江有关方面已经在“水晶宫”外侧,修建了一个过滤池。第一次注入“水晶宫”内的海水,要在过滤池中进行一次过滤,把水中的浮游生物过滤掉。他确信,随着各方面文物保护技术的提高,800年的古船“南海I号”在“水晶宫”里再活1000年,应该不成问题。

【质疑】

1.5亿打捞费值吗?

“南海I号”昨天出水。采用整体打捞方式出水,在世界考古史上,“南海I号”是第一例。同样,1.5亿元人民币的打捞成本也创下了世界沉船打捞史上的天价纪录。打捞上来的“南海I号”将陈列在“水晶宫”博物馆,该馆造价预算同样是1.5亿元。为了一艘沉没的南宋商船,花费3亿元人民币打捞并保存,“南海I号”真值得这么做吗?

广州市中国古瓷研究会会长赵自强认为,“南海I号”的考古价值是第一位的,但考古价值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南海I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其搭载的文物也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其文物考古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

“南海I号”堪比秦俑?

“说‘南海I号’堪比秦始皇兵马俑,我认为是高估太多了。”82岁高龄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朱伯谦告诉记者,他认为“南海I号”无论是市场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是相当高的,但还不能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

我国考古学界泰斗、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也认为,“南海I号”文物及考古价值可媲美秦兵马俑的说法并不恰当。首先,秦兵马俑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两者在考古价值上各有千秋,拿它们作比较不科学也不恰当。其次,“南海I号”属于海底考古,秦兵马俑为帝王陵考古,两者属不同范畴,不能拿来类比。

【开发】

专家给古船商业开发泼冷水

2007年11月23日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拉开帷幕。一台以“南海I号”为题材改编的大型晚会“蔚蓝船说”上演。故事讲述一个尘封在海底千年的古百越国公主与平民英雄之间的爱情神话。

“蔚蓝船说”显然意在满足公众对这艘800年前古沉船的浪漫想像。“造梦”的背后,是旅游官员挖掘“南海I号”经济价值的考量。“‘南海I号’成为广东省重点推出的文化旅游品牌。”广东省旅游局局长郑通扬说。

商业开发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20年间,为“南海I号”的投入达上亿元财政,而未来的保护与研究更需持续的资金,单一依靠政府投入,并不现实。

“从‘南海I号’上的文物和博物馆身上,不可能赚到什么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对这种在政府主导下的开发热情泼了一瓢冷水:这艘古船上的瓷器虽说有几万件,但多是宋时普通生活用品瓷,观赏性一般。他进一步建议,将来对“南海I号”的保护投入不能只是依靠阳江市,广东省、国家都有必要投入,建立专项保护经费。葛剑雄还强调,“南海I号”是属于国家的,按照文物法,古船上的任何一件文物都不允许流入市场。

“南海Ⅰ号”数万件文物值得期待

据新华社电作为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Ⅰ号”上保存的6万至8万件文物让世人充满期待。专家告诉记者,“南海Ⅰ号”的出水,至少能向人们再现南宋时期人类文明的四大景象。

再现宋代造船术

“南海Ⅰ号”位于海面下20多米深处,被2米多厚的淤泥所覆盖,虽然历经800多年的海水侵蚀,但古船船体仍然保存完好,整艘船没有侧、没有翻,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木质还比较坚硬。

“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出水后将为破解宋代造船术、航海术等提供很多依据。

在对“南海Ⅰ号”的前期探摸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这些木块的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说,马尾松多见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因此,“南海Ⅰ号”极有可能就是在南中国地区制造的。

在探摸中,潜水员还在古船船头位置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碇,长3米,近一尺厚,两头略窄,中部较宽,呈菱形。专家分析,这应该是“南海Ⅰ号”的石锚,这种石碇就是非常典型的宋元时期石锚。“南海Ⅰ号”的出水对宋代造船工艺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标本。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Ⅰ号”船头朝向西南240度,专家由此判断,当时这艘古船可能正赴西亚或者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这也应该是在由泉州、广州港经广东西部沿海驶向东南亚乃至印度、西亚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

“南海Ⅰ号”在前期探摸中出水的文物,大多是中国与外国间的贸易货品,其中以瓷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金属制品等。由此可以推测,船主用中国的原材料为国外客户定制生活用品,证明当时已存在“来样加工”的贸易形式。“南海Ⅰ号”上的初步发现可以证明,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陶瓷之路。

再现宋朝瓷都繁华

据魏峻介绍,根据初探,“南海Ⅰ号”上最多的文物品种是瓷器,而已经出水的瓷器大部分是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名窑的瓷器,品种超过30种,这些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据史料记载,宋代是中国瓷器第一个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宋代瓷器出口迅速增加,遍及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宋瓷出口的品种主要有景德镇的青白瓷、龙泉窑的青瓷、磁州窑的黑瓷、越窑的划花器以及广东和福建等地的青瓷和青白瓷等。

再现宋人日常生活

除了瓷器外,“南海Ⅰ号”也出水了金镯、腰带、漆盒、铜镜等饰物和生活器物,各种生活用品给人们留下巨大的研究和想像空间,掀开了800多年前古人生活的神秘面纱。

据分析,“南海Ⅰ号”出水的金手镯、鎏金腰带、金戒指等首饰都比较粗大,由此推测,佩戴这些黄金首饰的船主可能非常富有。

另一面出水的宋代铜镜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专家表示,这面铜镜是非常典型的葵花形铜镜,其精致之处在于镜柄上有一条凹凸槽,根据手感,古人可以辨知铜镜的正反面。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几块色彩红艳逼人的朱砂。“可能是作为胭脂来用。”有专家推测说。在今年的探摸中,“南海Ⅰ号”上还出水了一批大小不一的陶罐。

【关注】

十大谜团

谜团一:

沉船的准确时间是哪年?

20多年来,“南海Ⅰ号”出水了1万多枚铜钱和不少银钱,其中最晚期的铜钱为南宋建立后的20-30年间产。由此判断:古船大约沉没于南宋初年,可能为高宗时代。但具体是什么年代,还有待出水后进行探究。

谜团二:

“南海Ⅰ号”因何沉没?

目前考古专家推测,“南海Ⅰ号”沉没的原因可能与遭遇海上风浪有关。“因为船体没有发生大规模断裂,不大可能是因碰撞而沉没。而‘南海Ⅰ号’沉没的海域一直是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区域”。

也有专家提出新猜想:“南海Ⅰ号”是不是因超载而沉没?不过如果是遭遇风浪,“南海Ⅰ号”沉没海底的状态应该是翻倾;如果是触礁沉没,很有可能船头或船尾先插向海底。但是,从“南海Ⅰ号”沉没的状态看,甲板几乎与海平面平行。

谜团三:

“南海Ⅰ号”的目的地是哪?

古船在海底的船头朝向是西南240度。有专家因此推测:“南海Ⅰ号”可能是开往东南亚或中东、非洲一带,但具体目的地是哪里,尚无实证。

谜团四:

船主是什么人?

“南海Ⅰ号”的船主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近几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金手镯、鎏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饰物,主流意见是船主可能是富商。

但到底是什么身份,至今尚无定论。

谜团五:

船上还有些什么人?

古船出水的金手镯中有一对比较小,好象只适合小孩子戴,并且船上有铜镜、朱砂等女性梳妆用品。有专家推测,这些是否意味着船上还有孩童和一位女主人或女乘客?

谜团六:

船上铁锅是不是在广东加装的?

船上出水了成叠的铁锅,它们都是码放在瓷器之上,铁器比瓷器重,为什么要这样装呢?有专家分析:在宋代,广东佛山的铸铁业十分发达,一直到西方工业革命前,佛山都是中国最大的铁锅出口基地。“南海Ⅰ号”可能是始发于福建或浙江某个港口,装上瓷器,然后又到广州或佛山加装了铁锅等铁器。

谜团七:

“南海Ⅰ号”是否在阳江停留过?

“南海Ⅰ号”途径广东海域时有没有在阳江停留过?有没有计划在阳江停下来补给和加装货物呢?这些考古专家们至今无法证实。

谜团八:

船上到底有多少文物?

有专家根据探测估计,“南海Ⅰ号”整船文物有6到8万件。但船上到底有多少文物,包括哪些门类,只有待出水开箱后,一一清点才知道。

谜团九:

船上有什么样的生活?

此前,“南海Ⅰ号”出水过眼镜蛇头骨。有专家推测,当年可能有阿拉伯商人把眼镜蛇作为宠物带上船,作为漫漫航行中的消遣。在今年的探摸中,出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陶罐,外形朴实。专家认为,这些陶罐很有可能是“南海Ⅰ号”上的船员所用,其中一些陶罐可能是用于盛酒。如果属实,宋代文献中记载的,远洋途中船员饮酒消遣的生活,就可能在“南海Ⅰ号”上得到证实。

谜团十:

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

“南海Ⅰ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两米多厚的淤泥覆盖。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船没有翻、没有侧,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比较坚硬。怎么会长年都不腐烂呢?考古专家到现在也没找到满意的解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