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古典主义建筑观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历史主义建筑」

时间:2022-12-04 16:05:12 来源:写作e生

大家好,古典主义建筑观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历史主义建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希腊(约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不是一个具体的国家名字,而是由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岸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的很多小的奴隶制国家以及在意大利、西西里和黑海沿岸建立的很多小国家组成的,由于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故总称为古代希腊。从世界版图上看,它的南边,紧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年);东边,紧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729年)和亚述帝国(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北边,紧邻赫梯王国(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800年)。赫梯王国是最早发展出铁器文明的国家。高度文明呈环抱之势,丰膏玉脂般的浓厚的文明氛围,使得古希腊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地理优势。古代希腊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800年~公元前400年,被称为古典时代;第二阶段:公元前400年~公元前146年,称为希腊化时期或希腊晚期。古代希腊不仅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在纪念性建筑上,尤其是神庙, 受到古埃及金字塔宏大、单纯的强烈的原始性、征服性与纪念性影响,加之早期的木构架庙宇易于腐朽和失火,在后来的建筑上,逐步完成了由木构架向石质建筑的过渡。 三种石质柱式的完成,就是希腊人长期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上实践、改进、 完善的结果。“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已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如果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就没有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出现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腊人那时就是这样。……”“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211-258页)虽然古希腊人也跟古埃及人一样信奉多神教,反映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但希腊的神是幻想的人,是永生不死的超人,而不是残酷无情的主宰。希腊的神表现有超人的能力和智慧,他们成了各行各业的保护神,所以希腊各地庙宇盛行。“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土。它所有的风景都嵌入…和谐的框格里。每个地方都要求在它的美丽的环境里有自已的神;……希腊人的宗教就是这样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卷55页)古希腊神话所反映的是平民的人本主义世界观,深深影响着柱式的发展。这种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美学观点是:人体是最美的东西。古典时代的雕刻家费地说:“再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善的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按照希腊人的想法:既然灵魂不死,那么灵魂在的时候,身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走了的时候,供于庙宇,身体就化作承重的柱子,陪伴其左右。于是,在希腊的庙宇建筑中,就逐渐形成了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等三种柱式。除了上述三种古典柱式之外,希腊人还在当时创造了相应的男像柱和女像柱。男像柱称之为亚特兰大,实际上是多立克柱式的变体。女像柱称之为卡利阿提德,它是爱奥尼柱式的变体。古希腊的美学观念也受到初步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和相应的理性思维的影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年~ 500年)认为“数为万物的本质,一般说来,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中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因此,在柱式各部分之间建立起相当严密的度量关系。这种严谨的数字关系和对人体的模仿并不矛盾,毕达哥拉斯认为,人体的美也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当客体的和谐同人体的和谐相契合时,人就会觉得这客体是美的。因此,柱式中的度量关系,就是模仿人体的度量关系的。上述三种柱式,各有不同的比例和柱头的式样,相应的装饰线脚也有一些区别。希腊多立克柱式一般比较粗壮,刚毅雄健,人们把它比之为男性的刚强。它的柱底径与柱高的比约为1:5~1:6。柱下没有柱础,直接放在台基上;柱身上凹槽相交成尖棱,柱本身向上有一点点收小的曲线;柱头上置方盘,线条简单、粗犷,显示出男人的宏伟、刚毅的性格。爱奥尼柱式相对比较细长,清秀柔美,人们常常把它比之为女性的秀丽。它的柱底径与柱高的比约为1:8.5~1:9.5。柱下有一个多线脚的台垫柱础;柱身上凹槽相交成小台面,柔和状,柱本身向上也有一点点收小的曲线;柱头上有一对雕刻精细的卷涡作为标志,显示出女人的繁绮、柔美的性格。它们的装饰雕刻也不一样,多立克柱式的是高浮雕,强调体积;爱奥尼柱式的是薄浮雕,强调线条。科林斯柱式的柱底径与柱高的比约为1:10左右,除了柱头常用一组毛茛叶为标志外,其它的部分与爱奥尼柱式类同。由于其柱头的别致,使其成为柱式中最为华丽的一种。上述三种“希腊柱式”后来由罗马人继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而成为五种经典的“罗马柱式”,随着罗马建筑的兴盛推广而影响到全世界的建筑。如果说希腊人创造了建筑结构中的主要柱子构件元素,那么罗马人则创造了包括砼材料、柱式、券拱及穹顶结构在内的整个建筑结构体系,达到了世界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古罗马是公元前900年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兴起的一个小城邦国家。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30年,实行自由民的共和政体;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1453年,罗马帝国时期。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公元1453年,东罗马灭亡。从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长达近千年的欧洲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柱式已发展到五种柱式,增加了塔司干柱式和复合柱式。比例造型也比希腊时期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塔司干柱式的比例为1:7,除柱本身取消了凹槽相交的棱以外,其它的仿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复合柱式,就是在科林斯柱式的柱头之上再加一 对爱奥尼式的涡卷;罗马多立克柱式的比例为1:8;罗马爱奥尼柱式的比例为1:9;罗马科林斯柱式同希腊科林斯柱式,比例均为1:10;罗马复合柱式的比例也为1:10。此外,各种样式的柱头也都更程式化了,至此古典建筑艺术已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地步。西方古典建筑的立面处理常常是以柱式为构图基础的。由于采用不同的柱式以及应用双柱、叠柱、券柱等不同的处理,立面构图可以呈现丰富多彩的变化。欧洲“中世纪”笼罩在一片混沌的愚昧之中。主要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基督教。宗教世界观统治一切,《圣经》成了最高的权威。恩格斯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七卷,400页)。公元14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从意大利开始,15世纪以后遍及各地。15世纪~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即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时至16世纪后半渐趋衰落。而法国的宫廷文化却于此时形成。16世纪~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取得了明显进展,孕育了以培根(1561年~1626年)和霍布士(1588年~1679年)为代表的唯主义经验论和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的唯理论。笛卡尔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以“绝对可靠”的理性作为方法论的唯一依据。这理性是先验的“天赋观念”。他认为 几何学和数学是无所不包的、一成不变的、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理性方法。在美学方面,笛卡尔认为,应当制定一些牢固的、系统的、能够严格地确定的艺术规则和标准。它们是理性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感觉、习惯和口味。艺术中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要合乎逻辑。笛卡尔反对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力,不承认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对象。这些哲学和美学观点在法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从17世纪初年就已经酝酿着了,笛卡尔的思想给这种文化艺术潮流以有力的哲学基础,促进了它的发展,使它形成了自已的系统理论。17世纪下半叶,法国的绝对君权如日中天,制定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一切人都必须俯首贴耳,听命于国王。在建筑、文学、艺术、科学等等一切领域,灌输忠君即爱国,爱国须忠君的思想。为此,国家专门建立了各种对应的御用学院,来制定各领域内的规范。御用学院就把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同17世纪初年的早期古典主义结合起来,进一步加以规范化,用来颂扬君王的“伟大与光荣”。笛卡尔的把君主看作是社会政治的普遍理性的最高体现者,早期古典主义的严格区分尊卑雅俗,都符合君权的要求。于是,形成了宫廷文化。宫廷的唯理主义的文化艺术潮流,就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建筑观也因此而形成。由于崇拜古罗马建筑,古典主义者对柱式推戴备至。把柱式建筑尊奉为“高贵的”,而鄙薄一切非柱式建筑为“卑俗的”。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观,影响十分深远。当时,法国不仅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也是绝对君权制度的典范。古典主义建筑,用巨柱式控制着整个构图。构图简洁,几何性很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以致完整而统一。但它对于形式美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教条的,没有看到形式美内含的矛盾规律。它仅仅把和谐的比例当作最高原则,而比例又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随着绝对君权的没落,18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迎来了洛可可建筑风的挑战。参考文献:1)《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2)《建筑艺术世界》刘先觉著;3)《马列著作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