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复制时代的艺术「复制的艺术」

时间:2022-12-10 14:45:34 来源:意公子

大家好,复制时代的艺术「复制的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虽然这看上去像句玩笑话,但真的太精辟了。毕竟前段时间,我们都刚被蜜雪冰城的主题曲洗过脑。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一句歌词,中文重复六遍,英文重复六遍,加起来就凑了一段1分44秒的MV视频。


就这么一个视频,播放量,1600万。



重复,简直就是当代营销的“财富密码”。一段简简单单、琅琅上口的旋律,只要掌握了重复大法,那它离“魔性”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那如果我们把「重复」带进艺术里,会发生什么呢?



会诞生安迪·沃霍尔,20世纪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


▲ 安迪·沃霍尔


批量复制的图像、鲜艳的颜色、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我们在第一眼看到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时产生的第一印象。


▲ 《金宝汤罐头》安迪·沃霍尔


他不排斥商品。可口可乐瓶、金宝汤罐头,甚至是美元钞票,都能成为他的创作对象。因为在他的理念里,艺术本身也可以商业化,而商品的本质就是复制。


这是一种极其大胆的突破。


要知道,在这之前,艺术往往意味着独一无二,意味着精雕细琢。


达芬奇画一幅《蒙娜丽莎》,可以耐着性子涂抹40多层超薄油彩,只为了创造出一个自然的微笑。


▲ 《蒙娜丽莎》达芬奇


但是安迪·沃霍尔的出现,竟然破天荒地让「重复」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艺术,甚至引领了一整个时代的艺术潮流。而他,也因此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让安迪·沃霍尔能够实现如此大胆而前卫的创新?


安迪·沃霍尔,又是如何成为安迪·沃霍尔的呢?


恐怕这要从他的前半生开始说起。




现在我们提起安迪·沃霍尔,总是会想到他的银发、墨镜、不苟言笑,酷炫得像个明星。但实际上,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安迪,还没有那么光鲜。



1928年,他出生在美国匹兹堡的贫民区,第二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食物短缺成了常有的事,而父亲四处采矿,常年不在家。他只能在贫困中,和母亲相依为命。


好在母亲给予了他大量的关怀,不仅常常给他带去各种彩色杂志,还鼓励他动手画画。每当小安迪完成了一幅好的画,母亲就会奖励他一根巧克力棒,渐渐地,小安迪的心里就被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 青年安迪·沃霍尔《二十五只叫山姆的猫和一只蓝色的猫》


长大以后,青年安迪怀揣着这颗艺术的种子离开了匹兹堡,来到了纽约。他要在纽约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但是“纽漂”生活注定艰辛。


为了省钱,他甚至一度和17个人合租在一个地下室里。廉价公寓里蟑螂横行,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作品集拜访《时尚芭莎》,结果一打开作品集拉链,蟑螂就抢先跑了出来,搞得安迪羞愧难当。


▲ 安迪·沃霍尔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安迪过得并不体面,但也正是这样的底层生活,让安迪具备了其他艺术家不常有的视野和眼光。


20世纪50年代,他敏锐地洞察到,当时的美国正处在史无前例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极度丰富,而比起独特,批量复制、持续生产的商品成为了时代的主流,甚至打破了社会阶层的鸿沟——


“你在电视上看到可口可乐时,你可以知道总统喝可口可乐,利兹·泰勒喝可口可乐,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你喝的可口可乐和别人喝的一样,没有钱能使你买到比街头流浪汉喝的更好的可口可乐。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好的。”

—— 安迪·沃霍尔


商品,这个在人们印象中极其“物质”的东西,竟然在它自己的逻辑里实现了“平等”,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商品能让人们的生活在某一层面上获得平等,那么倘若把艺术和商品结合在一起,艺术是不是也能跨越藩篱,走进大众呢?


于是,可乐瓶和金宝汤罐头第一次成为了艺术品。而且因为安迪使用了丝网印刷的技术,让这些作品得以快速复制、量产,然后卷起一股时髦的浪潮。


▲《可口可乐》安迪·沃霍尔


这是艺术与商业“喜结连理”的第一次尝试,显然非常成功。


1954年,26岁的安迪·沃霍尔首次获得了美国平面设计学会的杰出成就奖,波普艺术也因此得以成为了“艺术平民化”的领路人。




除了凭借着自己对时代的洞察,在波普艺术上影响甚远以外,成名以后的安迪·沃霍尔还当起了导演,拍起了电影。


只不过,这些电影作品的内容不大寻常。


比如著名的《帝国大厦》,长达8个小时,但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镜头——纽约帝国大厦,没有台词,也没有任何一个主人公。


▲ 《帝国大厦》


《沉睡》,拍的是一个男人睡觉的场景,同样没有其他任何情节,8小时。


▲ 《沉睡》


《吻》,系列短片,每个短片里演员都只接吻,接吻时长3分钟(老脸一红)。


在安迪·沃霍尔的创作下,摄影机的作用变得非常单纯,就只是“记录”。


除了记录,什么也不多做,什么也不用做。因为安迪想要创作的就是“纯粹”的作品。


奇葩吧?这种创作理念,就算放到今天,也依旧算得上非常先(不好)锋(理解)。


不过1966年的独立电影奖颁奖词,倒是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解:“安迪·沃霍尔将电影带回了它的源头,带回了卢米埃尔的时代,他更新和净化了电影。”


▲ 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


这条评论,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安迪·沃霍尔隐藏在先锋和前卫之下的另一种能力: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既然摄影机的本质是记录,那就把记录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不只是摄影机,被安迪把握了本质的,还有整个时代。




凭借着洞察时代和把握本质的能力,安迪·沃霍尔很清楚,眼前美国社会的繁华和富足只不过是一层表象。


人们越是在物质上追求丰富和刺激,精神上就越是空旷和贫瘠。埋藏在表象下面的,是空虚和无聊的底色。


但安迪不是一个对抗性很强的人,对于他来说,与其举旗反对,不如大胆地接受它,把它展现到极致。


于是他一改艺术精雕细琢又独一无二的特性,转头拥抱了无聊和重复。


就像艺术评论家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过的那样:“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



商品是没有人情味的,哪怕货架上的它们看上去再五彩斑斓,也只不过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品,单调、无聊、一言不发。


这样的商业环境,带给人的不会是温暖和关怀,而只会是冷漠和疏离。


安迪·沃霍尔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点,才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了商业时代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让自己成为了安迪·沃霍尔。


百闻不如一见,看小编哔哔叨说这么多,其实都不如亲眼去现场看一看。


7月3日到10月10日,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重磅大展“成为安迪·沃霍尔”,第一次在中国全景式呈现了安迪·沃霍尔的艺术生涯。


▲ “成为安迪·沃霍尔”主题展览


“成为安迪·沃霍尔”主题展览

(一)起源

(二)摄影师安迪·沃霍尔

(三)作为艺术作品的电影

(四)沃霍尔合集

(五)超越物质


全景式,有多全?


展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将安迪·沃霍尔的艺术生涯串成了一条清晰的艺术脉络。


从少年安迪、青年安迪,到我们前面提到的,安迪非常先(不好)锋(理解)的艺术电影,包括他最著名的丝网印刷作品,你都能全部看到。


▲ 展览现场


而且你还会发现,原来安迪·沃霍尔还是个车迷——他专门以凯迪拉克汽车为主题创作了5份手稿,每一份都色彩艳丽、视角独特。


▲ 《Four MaleCostumed Full Figures》安迪·沃霍尔


为什么是凯迪拉克?因为当时的凯迪拉克实在是太酷炫了。


Lasalle,这是第一款由职业设计师,而非汽车工程师决定外形的汽车。


从此,凯迪拉克就开启了它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先锋历程。


▲ Lasalle


1953年,史无前例的车型Eldorado,凭借着一双“火箭尾翼”,俘获了玛丽莲·梦露,还把猫王圈成了忠实粉丝(据说猫王一生购买过的凯迪拉克多达100辆)。


▲ 玛丽莲·梦露与凯迪拉克


▲ 猫王与凯迪拉克


可以说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凯迪拉克就是前卫和先锋的代名词。


而同为“业内先锋”,安迪·沃霍尔自然对凯迪拉克非常熟悉,也因此以凯迪拉克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绘画和版画作品。


而凯迪拉克作为安迪·沃霍尔博物馆的官方汽车合作伙伴,也与波普艺术结缘已久。


▲ 左《凯迪拉克》;右《七辆凯迪拉克》


比如之前在纽约、洛杉矶、迈阿密等世界多地巡展的《致安迪·沃霍尔的信》主题展览,就是凯迪拉克和安迪·沃霍尔博物馆联合推出的。


而这次“成为安迪·沃霍尔”主题展览,也是由凯迪拉克独家赞助的。


▲ “成为安迪·沃霍尔”主题展览


在展览现场,凯迪拉克的新美式格调轿车CT5现身,更是通体披上了波普艺术风的涂鸦,牢牢拿捏全场的视线焦点。


▲ 新美式格调轿车CT5


有一个词很适合用来形容凯迪拉克的作品:车轮上的艺术品。


Lasalle,这个标签就注定成为了凯迪拉克的基因烙印。


▲ 凯迪拉克概念车LYRIQ,光是一个打亮车灯的设计,就在氛围上打造出了艺术馆般的效果


▲ 凯迪拉克智能纯电概念车LYRIQ,展现了极富胆识的前瞻设计美学及智能感官体验


这是艺术和科技相互碰撞出的火花,更是凯迪拉克先锋、创新精神的结晶。


▲著名华裔时装设计师Jason Wu先生为 ESCALA 概念车定制的专属包袋组合,在内饰上大量采用实木复合材料和皮革,营造出品味高雅的内部空间



▲ESCALA在西班牙语中意为「规模」、「尺度」,它不仅拥有宏大车身和非凡气度,同时融入了凯迪拉克品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哲学


烙印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艺术与凯迪拉克的缘分,从安迪·沃霍尔所处的1950s起始,也将在70年后的2020s得到延续。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