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历代诗词名句一览表「诗词名篇或名句鉴赏」

时间:2022-12-11 11:41:27 来源:曾纪焕老师

大家好,历代诗词名句一览表「诗词名篇或名句鉴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62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辛弃疾的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句子,全词是: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经常巡回往返于湖南、江西等地,途经造口。造口,即皂口,一个镇的名字,在江西省万安县。据《宋史》记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隆裕太后被金兵追赶,逃亡到造口,宋军将领胡铨招募乡兵和官军一起抵御金兵,隆裕太后才得以逃脱。隆裕太后逃亡至造口一事可能是触发辛弃疾写作这首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阕起笔写“郁孤台下清江水”,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清江,旧时称赣江与袁江合流处为清江。“郁孤”“清江”,虽然是地名,却也表现了词人内心的郁闷、孤独和凄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中间多少行人泪”,承接“清江水”,将江水与泪水融合在一起,“多少”一词包含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当年隆裕太后被金兵追赶逃至造口时,有多少逃亡之人流下无可奈何的泪水;此后数年来,又有多少人因国土沦丧而流下伤心的泪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是汉朝、唐朝的首都,这里代指宋的首都汴京,也代指北方地区。眺望北方,想看一看当年繁华的京城,可是看见的是遮挡住视线的一道道青山。“西北望长安”暗用唐代忠臣李勉的典故。李勉为人正直,被贬到虔州(今赣州),建郁孤台并将其改名为“望阙台”,以示他虽远在江南,但忠于朝廷的心是不变的。辛弃疾用这一典故,表明自己始终关注国家命运。

下阕承接上阕“可怜无数山”写“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数青山可以遮挡住眺望北方的视线,但遮不住东流的江水。“遮不住”三字,将无数青山推开,表现出冲破一切障碍的巨大力量。“毕竟”二字,表现出坚定的信念。“东流去”三字,写百川归海的必然结果,表达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信心。“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写词人当时的所感、所闻。“江晚”交代了地点和时间,“正愁余”写词人当时的心境。“山深闻鹧鸪”,鹧鸪的叫声,是词人当时听到的声音,也是词人当时的心声。鹧鸪的叫声凄切悲哀,叫出的正是词人内心的愁苦。

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抒发了国家兴亡的感慨。上阕由眼前景物引出对历史的回忆,抒发国土沦亡的痛苦之情;下阕由景生情,抒发愁苦之情。全词爱国情思深沉,艺术技巧高超,堪称词中瑰宝。当代词学家唐圭璋评价说:“此首《书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绘,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打成一片,慨叹不尽。末以愁闻鹧鸪作结,尤觉无限悲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写江水最终东流而去的自然现象,常被人用来表示对事情发展的推断,或表达对某一事情的无可奈何,虽然这些理解不是辛弃疾词中的原意,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因此而流传很广成为名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