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2021年高三高考古代诗文默写60篇经典考题汇编「西方经济学的的问答题题型」

时间:2023-01-09 13:33:23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大家好,2021年高三高考古代诗文默写60篇经典考题汇编「西方经济学的的问答题题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问答题题型】

【写景手法】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写作效果】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赴洛道中作

[晋]陆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画面】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炼字】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溪亭

林景熙①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①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赏析颈联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语言特色】

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景物特点】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注]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在故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时年他已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意象】

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归雁

陆龟蒙①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

【景物描写用意】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苏轼时任水曹郎黄州团练副使,领取的薪俸用朝廷造酒后废弃的压酒囊 折抵。

颔联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

【赏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翻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分)

【景和情的关系】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这首词景与情的关系如何?

【景物作用】

十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眼】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完成下面的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 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分)

【炼句】

十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别吴仲俊

[宋]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缸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棘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意蕴】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

宋之问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丰富意蕴。(6分)


【答案】

一、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颔联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视听结合。上句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下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数峰人格化,以“数峰无语”突出数峰的静态美。

二、①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②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爱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③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的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的孤苦心态。

三、①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

②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两问答两点就可以。)

四、①“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②“数”即数数,诗人独坐无聊,只得靠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③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五、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点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六、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鲜明生动。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陶醉。

七、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2分,答出一点给1分)

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1分)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1分)

八、①诗人以“知”、“觉”二字,以想象之辞入实见之景,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

②表达对初到新的生活的憧憬,紧扣题意。 ③显示了苏轼一贯的人生态度: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在逆境中寻找乐趣。

九、①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②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③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十、①以哀景衬哀情。眼前的烟柳历经沧桑而衰败,又加上历来被离别之人攀折,如今也是憔悴不堪。②突出了人间的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③“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 ;“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 。

十一、①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②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③映衬诗人明澈的精神境界。

十二、①诗眼分别是“摇”“滴”。②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③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十三、①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②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伤。“浅紫”“深红” 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③用词精妙。 “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

十四、①内容上,颈联上句写小草和山林充满了山野意趣,下句写古人通过山川来寄托自己的情怀;②手法上,由眼前的“野意”联想到曾经的“古情”,由眼前景拓展到历史层面,外延丰富;手法上,草木饶有野趣,欣欣向荣,诗人触景生情,由此陷入思考,生发了深沉的感慨。③情感上,颈联寄寓着诗人对缑岭的喜爱之情和历史之感,为尾联的表情达意做了铺垫。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