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傅雷家书后半部分读书笔记「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

时间:2023-01-11 13:57:48 来源:豆芽悟

大家好,傅雷家书后半部分读书笔记「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2月发了第一篇《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这篇文章是这个公众号历来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今天补上这篇文章提到的后续再写一篇1957年傅雷被打为右派之后的书信往来。

PS:这段时间有部分书信由傅雷妻子代笔

母亲告诫傅雷注意自己的言行

爸爸说,要你第一:注意以后说话,千万不要太主观,千万不要有说服人的态度,这是最忌讳的,因为就算你说的对,但是给人的印象只觉得你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好像天下只有你看得清、看得准,理由都是你的。还有一个大毛病,就算好辩,不论大小,都要辩。

对于伴侣的态度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夫妻间的距离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

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夫妇相敬如宾,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我只想提醒你几点:第一,世界上最有利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远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时候犯的许多过严的毛病。

给儿媳妇的信

现实与年轻人纯洁的心灵所想象的情况截然不同。生活不仅充满难以逆料的艰苦奋斗,而且还包括许许多多日常琐事,也许叫人更难以忍受。

因为这种烦恼看起来那么渺小,那么琐碎,并且常常无缘无故,所以让人防不胜防。夫妇之间只有彻底谅解,有共同的崇高理想与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渡过大大小小的风波,成为琴瑟和谐的终身伴侣

关于适时从工作中放空的好处

著名指挥家弗里茨-布施有次问约翰-普利查德,“你上次看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有多久了?”,普利查德很惊异地反问“为什么问我?”布施答道:“因为看了伟大的作品,可以让你指挥时得到进步---而不至于眼光浅窄”

我老觉得,你离开琴,沉浸在大自然中,多沉思默想,反而对你的音乐理解与感受好处更多。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音乐太刺激神经,需要其他较为静态的艺术如绘画、建筑、文学等等来平衡。你最好少沉浸在自己内心的理想及幻想中,多生活在外在的世界里。

对艺术的看法

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暴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处于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

我认为敦煌壁画代表了地道的中国绘画精粹,除了部分显然受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之外,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片段的画,确实不同凡响:创作别出心裁,观察精细入微,手法大胆脱俗,而这些画都是由一代又一代不知名的画家绘成的(全部壁画的年代跨越五个世纪)。真正的艺术是历久弥新,因为这种艺术对每一时代的人都有感染力。

金钱观

生活要过得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慷慨而勿易于上当;享受生活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望而过分奢侈,即使当时觉得这种欲念不可或缺也罢。

别忘了在人生艺术上成功与在任何其他艺术中的成功一样,也值得钦慕与重视,也需要高度的聪慧与才智。主宰人生艺术的不外是调度钱财的能力。假如我们需要或短缺金钱,过分无度为钱财所役,损人利己征物敛财,好比吝啬鬼,守财奴,那么金钱确实是万恶的。可那些分明有钱而不知善用的人,可真是咎由自取!

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写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快乐,觉得人生充满温暖。

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区别

在一切艺术中,音乐的流动性最为凸出,一则是时间的艺术,二则是刺激感官与情绪最剧烈的艺术,故与个人的情绪关系特别密切。

不若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形体完全固定,作者自己可在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之下再三复按,观众与批评家亦可同样复按,重加审查,修正缘由印象与过去见解。

按诸上述种种,似乎演奏与批评都无标准可言。但又并不如此。演奏家对某一作品演奏至数十百次以后,无形中形成一比较固定的轮廓,大大的减少了流动性。听众对某一作品听了数十百次,也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印象---尤其以唱片论,听了数十百次必然会得出一个接近事实的结论。各种不同的心情经过数十次的中和,修正,各个极端相互抵消以后,对某一固定乐曲的感受与批评可以说有了平均的、比较客观的价值。

无数“个别的”停止与批评家的感受与印象,再经过相当时期的大交流(报章杂志的评论,平日交际的谈话,学术性的讨论争辩而形成的大交流)之后,就可得出一个平均。

宗教、文化对人的影响

要不是基督教思想统治了一千三四百年的西方民族,现代欧洲人的精神状态决不会复杂到这般田地。我们中国尽管对人生的无常从古至今感慨伤叹,但我们的内心矛盾,决不能与宗教信仰与现代自我扩张精神的矛盾相比。我们心目中的生死感慨,从无仰慕天堂的极其烦躁的期待与追求,也从无对永坠地狱的恐怖忧虑;所以我们的哀伤只是出于生物的本能,而不是由发热的头脑造出许多快乐与极恐怖的幻象来一方面诱惑自己,一方面威吓自己。

同一苦闷,程度强弱之大有差别,健康与病态的分别,大概就取决于这个因素。因为苦闷的强弱原是随欲望与野心的大小而转移的。农业社会的人比工业社会的人享受差得多,因此欲望也小得多。

佛教的智慧正好与基督教的信仰成为鲜明的对比。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而易使人入于偏执与狂热之途。

人的矛盾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从另一个角度看,最伤人的乃是由激情出发的苦闷与矛盾,例如热衷名利而得不到名利的人,怀着野心而明明不能实现的人,经常妒忌别人、仇恨别人的人,那一类苦闷便是于己于人都有大害的。

反之,倘是忧国忧民,不是为小我打算而是为了社会福利、人类前途而感到的苦闷,因为出发点是正义的,是理想,是热爱,所以即时有矛盾,对己对人都无害,反而能逼自己做出一些小小的贡献。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你的日常会话中,选用比较多样化的形容词、名词及句法,尽可能避免冗赘的字眼及词句,别毫无变化地说“多妙”或“多了不起”,你大可选用宏伟、堂皇、神奇、神圣、超凡、至高、卓越、精妙等字眼,使你的表达方式更多姿多彩,更能表现出感情、感觉、感受及思想的各种层次,就如在演奏音乐一般。要是你不在乎好好选择字眼,长此以往,思想就会变得混沌、单调、呆滞,没有色彩,没有生命。再没有什么比我们的语言更能影响思想的方式了。

妈妈信中养儿与防老的观念

爸爸从来不肯有求于人。这两年来营养之缺乏,非你所能想象,因此百病丛生,神经衰弱、视神经衰退、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各种慢性病接踵而来。人家提议:为什么不上饭店吃几顿饭?为什么不叫儿子寄些食物来呢?他始终硬挺,既不愿出门,也不肯向你开口;始终抱着置生命度外的态度。

于是我不得不在一月六日给你的信上明白告诉你:像我们这样的父母,向儿子开口要东西是出于不得已,这一点你应该理解。爸爸说不说非寄不可,只要回报一声就行,免得人伸着脖子等。因为他觉得有求于人,即使在骨肉之间也有屈辱之感。

他不但为了自尊心有疙瘩,还老是担心增加你的支出,每次嘱寄食物,心里矛盾百出,屈辱感、自卑感,一股脑儿都会冒出来,甚至信也写不下去。

中国社会对儿女有特别的看法,说什么养子防老等等;甚至有些父母还嫌儿子媳妇不孝顺,这样不称心,那样不满意,以致引起家庭纠纷。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老派人依靠儿女的想法,所以对你的教育也从来没有接触这个层面。相反,我们走的是另一个极端:只知道抚育儿女,教育儿女,尽量满足儿女的希望是我们的责任和快慰,从未想到要儿女报答。谁料到一朝竟会真的需要儿子、依靠儿子。因为与一生的原则相抵触,所以对你有所要求时总感到委屈,心里大大不舒服,烦恼无法解脱。

个人对这段的感受:这段话说出了不少父母对子女的心声,特别是有一定学识、涵养的父母,他们的养儿观念和傅雷夫妇有类似点。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这个角色,也可能会在老年时面临类似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摘要了这段话,主要是为了让读者们意识到父母这个角色,是天底下最难的一个角色。

对国家纠正人民公社的政策的看法

人事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下最重要的关键仍然要消灭官僚主义;

农业增产要达到理想指标必须机耕与化肥两大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才有可能。并且吾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倘不逐渐改变,不用油脂和蛋白、肉类来代替大量的淀粉,光靠谷类增产还是有困难。吾国人口多,生育率高,消耗淀粉的总量大得惊人,以绝大部分的可耕地种谷类所能供应人的热量,远不如少量面积种油脂作物所能供应人的热量为多。

在经济核算上,在国民健康观点上,油脂的价值远过于谷类。我们工农阶级的食物,油脂与淀粉消耗的比例,正好和西欧工农在这两类作物的比例相反。结果我们的胃撑得很大,到相当年纪又容易下垂,所得营养却少得可怜---但要改变大家几千年来多吃谷类的习惯不大容易,至少也要一两代才能解决。

对自己的翻译工作的思考

越是对原作体会深刻,越是欣赏原文的美妙,越觉得心长力绌,越觉得译文远远的传达不出原作的神韵。返工的次数愈来愈多,时间也花得愈来愈多,结果却总是不满意。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局限,运用脑子的局限,措词造句的局限,先天的局限---例如句子的转弯抹角太生硬,色彩单调,说理强而描绘弱,处处都和我性格的缺陷与偏差有关。

西方人的思想方式同我们距离太大了。不做翻译工作的人恐怕不会体会到这么深切。他们刻画心理和描写感情的时候,有些曲折和细腻的地方,复杂繁琐,简直与我们格格不入。我们队人生琐事往往有许多是认为不值得一提而省略的,有许多知识罗列事实而不加分析的,如果要写情就用诗人的态度来写;西方作家却多半用科学家的态度,历史学家的态度,像解剖昆虫一般。翻译的人固然懂得了,也感觉到它的特色、妙处,可是要叫思想方式完全不一样的读者领会就难了。思想方式反映整个的人生观、宇宙观和几千年文化的发展,怎能一下子就能和另一个民族的思想沟通呢?

真了解西方的东方人,真了解东方的西方人,不是没有,而是稀如星凤。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彻底消化的人,文化遗产决不会变成包袱,反而养成一种无所不包的胸襟,既明白本民族的长处和短处,也明白别的民族的长处和短处,进一步会取长补短,吸收新的养料。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

个人对这段的体会:傅雷是一个翻译众多名著的翻译家,且从这本家书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其艺术评论、学识都颇有水平,但对自己工作的检讨态度仍能做到如此诚恳,真可谓是一个学者的风范。

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人会放大自己的能力,我近段时间以来阅读、耳闻的一些高水平的人的文章、课程,真正的大家都有一种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不断探索未知的心态。

愿:共勉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