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服装 应该被视为艺术吗知乎「服饰艺术」

时间:2023-02-04 13:33:37 来源:NYLON尼龙

大家好,服装 应该被视为艺术吗知乎「服饰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时尚可以被纳入艺术的讨论范畴,那作为时尚商品符号存在的服装,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可能?

在展开探讨前,也许应该先确定一个方向,艺术范畴下的服装,并非是我们常说的衣服(Clothes),或者说不仅如此。在这一语境下,它存在着一个专用的术语:Garmenting,意指将服装作为视觉艺术的媒介。纽约艺术史学家、策展人 Alexandra Schwartz 在大约十年前接触到了这一名词,在他与艺术家 Saya Woolfalk 共同策划的个展中,Garmenting 首次被后者提出。而当二人再度聚在一起,讨论纽约艺术设计博物馆(MAD)一场有关服饰的展览主题时,Garmenting 又一次出现。用Schwartz 话说:“这对描述这种现象(服装与艺术)相当有效。”

3 月 12 日起,名为《Garmenting:作为当代艺术的服装》展览于 MAD 博物馆正式开启,这是首个致力于将服装作为视觉艺术媒介的全球调查展览,囊括了 35 位国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知名的创作者到新兴的面孔。通过制作或改变服装的形式以达到目的,包括服装、雕塑、装置和行为艺术等方向,将服装转化为探索主体性、身份和差异问题的关键工具。

服装的当代艺术延展

时尚与艺术的两大方向,近乎有着全然不同的形式和系统,时装设计是一种追求超越的职业,如同艺术一样具有创造性,但它关注的又是身份,这并不是艺术家所为。在时尚演变的历史阶段,前者需要艺术的加持才能被认真对待,后者需要时尚的商业头脑才能达到大众的要求。

尼日利亚艺术家 Yinka Shonibare 作品《The Ghost of Eliza Jumel》/ Stephen White

而服装制作作为一种艺术策略出现,是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它的兴起与行为艺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在装置中使用的服装,长期被作为现场和基于视频表演中的服装使用。这种做法在 90 年代变得越来越突出,它的蓬勃发展与全球化的新兴影响相一致。由于强调工艺和独特的对象,服装制作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被艺术家采用,以寻求应对 21 世纪社会经济边界、文化和身份的模糊化。一些人庆祝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混合,另一些人则抗议地区和民族传统和社区的消逝;而更多的人则在同时做这两件事。

Mary Sibande 作品《The Domba Dance》/ John Lusis

”尽管在当前,服装制作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实践无处不在,但它从未被研究或理论化。“

"今天的艺术家正在跨学科的使用各种不同术语、不同媒介思考,我对艺术和时尚、艺术和设计之间的界限打破感兴趣,它在当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许多艺术家都在关注他们的个人和文化历史,以及服装如何融入这些历史。“MAD 展览的策展人之一 Alexandra Schwartz 分享着展览举办的契机,也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先前未有涉猎的领域。尽管在当前,服装制作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实践无处不在,但它从未被研究或理论化,这一展览便集中展示了当代艺术家对服装的探索,将其作为一种正式的逻辑与工具,使用时尚的语言来解决主体性的基本问题,包括性别、阶级、种族和民族。

Garmenting: Costuming as Contemporary Art 展览 / 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这一更为迫切地想要参与社会生活乃至世界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试图将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

展览中出现的非裔美国视觉艺术家 Devan Shimoyama 创作的以布满丝绸花卉、水钻、亮片与珠宝的服装,像是一个切口,指向了服装制作背后的社会思考。2012 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 17 岁黑人少年 Trayvon Martin 被西班牙裔美国人 George Zimmerman 枪杀,在他遇难时,身上穿着的是一件连帽衫。作为黑人群体的一员,Devan 对这一暴行感到愤慨与不安,他选择了一件二手连帽衫,那些表面点缀的丝绸花朵和亮片,则象征着世界各地人们自发的悼念活动,以此向 Trayvon Martin 致敬。

Devan Shimoyama 作品《February II》/ Phoebe dHeurle

正如 Schwartz 所言,当下的时尚展览正在越来越多地讲述超越服装的信息。至少在艺术博物馆,鉴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策展人和博物馆人员想要参与其中,帮助人们处理、或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一更为迫切地想要参与社会生活乃至世界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试图将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包括政治问题、新冠疫情造成的痛苦和孤立,以及那些亟待被正视的社会正义。

而在具体的展出中,MAD 会给予我们一个怎样的答案呢?

《Garmenting:作为当代艺术的服装》

3 月 12 日开幕的《Garmenting:作为当代艺术的服装》展览,围绕着五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延伸,分别为功能性(Functionality)、性别(Gender)、行动主义(Activism)、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与表演(Performance)。

”服装制作通过质疑什么使服装具有 "功能性"(即可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和 "艺术性"(即用于展览或表演),对这种划分进行了批评。“

功能性(Functionality):服装制作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美术和应用艺术之间的传统分界。服装制作通过质疑什么使服装具有 "功能性"(即可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和 "艺术性"(即用于展览或表演),对这种划分进行了批评。

在展览的”功能性“主题部分,包括了早期的服装制作案例,如法裔美国艺术家 Louise Bourgeois 创作的《Blue Days》,以及德国视觉艺术家 Franz Erhard Walther 创作于 1963-1969 年的第一套交互式《1.Werksatz》。其中后者初次亮相于 1972 年第五届文献展,由 58 个独立的织物元素构成,旨在让参观者或 "使用者 "以特定方式激活,它也成为了 Walther 极具标识性的艺术类型:壁挂式或落地式布艺作品。

存储形式的《1.Werksatz》作品 / Franz Erhard Walther/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在文献展之后的几年里,Walther 将主要由帆布等柔韧材料组成的《1.Werksatz》作品折成一个布包,标有具体的识别图,将其存放在他建造的一个双层木架上。Walther将这一结果称为 Lagerform(存储形式),既命名了一个物体,也命名了一种存在状态。

《Blue Days》/ The Easton Foundation / Licensed by VAGA at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性别(Gender):服装与性别的建构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传统上,女性气质与服装和装饰品密切相关,而英国视觉艺术家 Zoë Buckman 创作的《Every Curve》作品,便深切点明了这一方向。

Zoë Buckman 作品《Every Curve》探索了女权主义和嘻哈文化在她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互补影响 / Papilion Art

在 2016 年的首次个展中,Buckman 带领观者来到了一处犹如私人闺房的空间,这是一个长期被男性观点渗透和影响的女性庇护所。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是一系列女性内衣——睡衣、丝袜、吊袜带、胸罩、和服、胸衣和束腰。而与女性化的奶油色、丝绸和缎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艺术家在服装上手工刺绣了 90 年代说唱歌手 Tupac 和 B.I.G 的嘻哈歌词。一件花色和服漂浮在空中,背后用红色缝线写着 "I swear I’ll never call you Bitch again“(我发誓再也不叫你婊子了)。这些对抗性的话语并列在个人的服装上,似乎是一种令人震惊,却又带有亲密性的野蛮介入。

《Every Curve》/ Papillion Art

《Every Curve》记录了一位年轻女性,在一个由男性主导,并试图定义、塑造和物化女性的社会中的成长历程,以凄美和反讽的方式记录了其中的冲突性,而这些影响也共同构建了女性的身份。今时今日,社会对于性别的看法似乎在整体上变得更为包容,利用服装来批判性地看待性别认同的构建和破坏,而艺术家群体在促成这一变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动主义(Activism):艺术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将服装制作作为一种行动主义姿态,探寻服装中固有的象征意义。对于一些特定的创作者来说,行动主义是与生俱来的,实验艺术家 Oliver Herring 利用针织的女性关联,来表达他作为 LGBTQ群体的真实感受。《A Flower for Ethyl Eichelberger》是 Herring 1991 年至 2001 年期间制作的一系列针织雕塑作品,源于对变装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 Ethyl Eichelberger 的致敬——1990 年 Ethyl 因身患艾滋病选择了自杀。

< 左滑查看更多

Oliver Herring 针织作品

"编织对于 Ethyl 的性别角色来说是有意义的,但这一过程是缓慢而渐进的,它是通过手工进行。而同样,这也是处理我个人的感受、想法的一种诗意的方式,在没有真正意识到自我的情况下,我从一系列复杂的个人问题开始,通过 Eichelberger 的经历 、艾滋病、性别和身份的过滤,将它们转化为更大的东西。”Oliver Herring 在早年接受专访时谈到了这一系列针织作品的创作背景。

< 左滑查看更多

Oliver Herring 针织作品

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服装对于群体身份的形成和保护,始终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历史上,服装主要由文化标识物决定,例如种族、地区、宗教和阶级,而全球化和工业化的侵蚀,业已将这些标志逐渐淡化。对于受到外来影响威胁的文化来说,传统服饰对于保护群体身份和历史的作用仍然显著。”文化差异“主题的的艺术家群体,包括 Nick Cave、Tanis S"eiltin 以及来自非洲的 Mary Sibande 和 Yinka Shonibare,使用服饰语言对抗威胁,帮助保护或反思种族、民族和文化身份和差异。

来自芝加哥的当代艺术家 Nick Cave 创作的《Soundsuits》系列,即代表了一种抗争的态度,它们既是一个安全和隐私的空间,又是一个由材料组成的绝缘层,将穿戴者与外部世界隔绝。包裹并创造出隐藏性别、种族和阶级的第二层皮肤,这与艺术家的黑人身份也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既脆弱又坚定地存在着。

< 左滑查看更多

系列作品《Soundsuits》

20 世纪 60 年代行为艺术的兴起,帮助催生了服装制作与艺术的关联,二者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着密切的相关性。而独立于其他单元的“表演(Performance)”环节,便是通过行为艺术家的现场表演,深入地诠释这一关系。香港的 Enoch Cheng、美国的 Jaamil Olawale Kosoko 与韩国的 A YOUNG YU,她们的背景与艺术实践各不相同,却共同关注着服饰语言如何影响运动中的身体,这与整个展览中讨论的关于性别、文化差异和行动主义的方向,也进而达成了互文的契合。

< 左滑查看更多

参展艺术家作品

回到开篇的那一设问——如果时尚可以被纳入艺术的讨论范畴,那作为时尚商品符号存在的服装,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可能?

在固有的意识中,服装本身鲜明的消费属性,似乎将它与一切严肃的讨论与思考相阻隔,人们的购买行为仿佛成为了服装的唯一价值。然而,服装,或者说它所指向的时尚,依然有着被严肃看待的特质。

时尚语言,既是一种话语,表达我们是什么、可能是什么或可能成为什么,又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规范或风格模板。法国社会学家 Gilles Lipovetsky 认为,时尚具有社会再生产性,它引导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灵活应对。时尚的变动性、开放性是一个社会在快速转型过程中最需要的品质。因此,时尚/服装不应被片面地看作是肤浅、虚伪的,它不仅成为了修饰身体的重要工具,也是塑造现代性、自我的重要桥梁。

当服装最终超越了单一商品的符号特性,走入了社会议题和文化性质的讨论范畴——仅就这一点来看,它的确具备了被视为艺术的前提。

weibo :nylon-china

wechat:nylon尼龙

instagram :nylonchina

当艺术家故去,艺术遗产会由谁管理?

粉红嘻哈, 粉红穿搭,这才是双押!

NYLON feat.|一日DJ:Warren Hue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