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书画赏析:M+联同香港大学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呈献「Archigram城市」系列活动

时间:2021-06-05 14:45:35 来源: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M+联同香港大学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呈献「Archigram城市」系列活动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M+联同香港大学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呈献「Archigram城市」系列活动。

绘造社绘图,香港M+委约创作

(2020年10月16 日──香港)M+今天宣布将与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于2020年11月合办「Archigram城市」系列网上及现场活动。

Archigram是由Warren Chalk(1927年至1987年)、Peter Cook(生于1936年)、Dennis Crompton(生于1935年)、 David Greene(生于1937年)、Ron Herron(1930年至1994年)和Michael Webb(生于1937年)六名建筑师组成的伦敦建筑团体。Archigram活跃于1960和1970年代,提出了许多前瞻未来的主张,令我们对建筑及城市的构想为之一新。数十年来,该团体的思想理念对全球影响深远,受其启发者众。M+一直致力在全球蒐罗文化意义重大深远的藏品,2019年把Archigram档案纳入馆藏,是这项工作的重要里程碑。Archigram档案由约20,000项物件组成,包括逾3,000项绘图、出版物、草图、模型、录像、短期印刷品和其他材料,它们来自1960及1970年代约200个项目。M+ 期望这批档案能有助我们重新解读Archigram的创作实践,促进更多关于建筑的新讨论,从而带出Archigram作品的历史价值,并思考其与当下及未来的关系和意义。

「Archigram城市」的网上及现场活动包括讲座、放映、演讲及全日研讨会,以Archigram档案落户M+为背景,让Archigram成员与建筑师、学者、学生,以及香港、内地及世界各地的广大公众交流互动,向新观众介绍Archigram的作品。这次既是M+持续举办的「M+ 思考」系列活动之一,延续启发博物馆策展方向的丰富讨论,亦是「M+寰游」系列的节目,旨在与世界各地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探讨共同关心的议题与面临的挑战。我们藉着「Archigram城市」这个合作项目,力求从跨国与跨学科的角度,拓阔对Archigram创作实践的理解。

「M+ 思考:Archigram城市——Zoom 1 与2」海报,2020年,M+委约创作,© 绘造社

于11月4日、 6日及10 日举行的「M+ 思考:Archigram城市」网上研讨会,藉梳理诠释Archigram作品与世界各地建筑历史、实践和都市规划的关系,重新审视他们的贡献。研讨会分为三部分,各部分聚焦Archigram作品的不同层面,探究居住、具象呈现和传播的议题。研讨会邀得众多杰出历史学者及建筑师进行演讲,包括Annette Fierro、Ariel Genadt、Evangelos Kotsioris、赖启健、李涵、Simon Sadler、Hadas Steiner、冢本由晴、Mark Wigley、胡灿森及Liam Young。另外,为秉承Archigram反主流文化的精神,各部分的演讲完结后,将播放Archigram成员的回应录像,「狠批」加诸他们身上的历史或理论,之后再进行讨论。研讨会亦包括网上展览,展出由香港大学征集的学生绘图作品。

于11月13日举行的「M+ 思考: Archigram 城市──就是Archigram!」将透过《Archigram 1967》(1967年)及《Archigram Opera》(1972年)的网上放映,重新介绍Archigram的作品。《Archigram 1967》由英国广播公司制作,是首部公开播放的Archigram影片。另一部多媒体投影作品《Archigram Opera》则由Dennis Crompton亲自制作,以视听形式荟萃他们逾十年活跃时期的想法、创作及参考对象。两部作品均首次于网上放映,而《Archigram Opera》更是新近剪辑的版本。放映后设有Archigram成员Peter Cook、Dennis Crompton、David Greene及Michael Webb的讨论环节,忆想他们与电影及大众传播媒介的联系与参与,以及他们在1960和1970年代的实验建筑实践与世界各地同侪的异同。

「M+ 寰游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Archigram城市」将在11月21日于上海举行,着眼于Archigram理念对中国实验建筑实践的影响。此活动现场放映《Archigram 1967》和《Archigram Opera》完整版,藉此介绍Archigram的创作。放映后设有 Archigram成员对谈,以及由著名建筑师李涵(绘造社)、刘家琨(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张永和(非常建筑)及孟岩(都市实践)的演讲,间以与Archigram成员的对话。本活动将于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的第二阶段「段落二:生态联盟」举行。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强调「Archigram城市」系列活动对M+十分重要,她说:「M+把Archigram档案纳入收藏,巩固和肯定了M+在当代建筑和全球视觉文化的讨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若要梳理Archigram的历史背景和深思其作品,『Archigram城市』是不可或缺之举。我们凭借今次『M+ 思考』及『M+ 寰游』项目,促成了这几位在全球举足轻重的人物,与亚洲地区的同侪开展新的交流。」

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鍊指出,这系列活动有助开拓新的建筑论述,他说:「香港的基础建设密集而层层叠叠,大众媒体发达,商业活动繁荣,俨然是一个Archigram城市。Archigram档案落户此地,令我们得以在建筑与视觉文化领域,开拓出有所依凭的新研究思路。『Archigram城市』以亚洲各地对Archigram作品的不同诠释为依据,重新审视此建筑团体,拓展崭新视野。」

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王蕾阐述Archigram创作实践的深远影响:「在Archigram的作品中,建筑关乎改变、可能性和选择。Archigram推想未来的项目,在过去五十年影响广泛。他们开创先河,致力探索建筑如何与都市生活、科技发展和流行文化的变迁互为影响,并探讨在全球连结与媒体高度发达的世界中,用家消费者冒起的现象。Archigram着眼于从社会层面理解建筑实践,其贡献不可磨灭。『Archigram城市』系列活动更肯定了Archigram建筑项目深远甚或出乎意料的影响。」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系主任Eric Schuldenfrei强调活动的目的:「通过把Archigram作品放在当代背景下讨论,我们能使Archigram的影响力遍及更多地区及观众,从而对他们的作品提出全新诠释,并把他们对未来城市想象的志趣,置于实际情景之中。」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说明这次与M+合作的意义,她说:「透过『Archigram城市』系列活动,深受Archigram启发的中国知名建筑师可以与Archigram成员聚首一堂,讨论Archigram的创作方法论及对未来城市的构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直藉『建筑与城市』展览和研究项目,探讨个人、空间及权力机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次与M+合作令项目如虎添翼。」

Archigram,《Archigram 5》,1964年,M+,香港,© ARCHIGRAM ARCHIVES

活动详情

「M+ 思考:Archigram 城市」网上研讨会

M+与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合办

第一节: 居住

第二节: 具象呈现

第三节:传播

「M+ 思考: Archigram城市──就是Archigram!」

M+与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合办

「M+ 思考:Archigram城市」网上研讨会由王蕾(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陈伯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实践型教授),联同Eric Schuldenfrei(香港大学建筑学系系主任)、成美芬(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和Roberto Requejo(香港大学建筑学系讲师),以及张知行(M+设计及建筑策展助理)共同策划。活动为M+ 持续举办的「M+ 思考」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以丰富的讨论启发博物馆的策展方法。

「M+ 寰游x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Archigram城市」M+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办

「M+ 寰游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Archigram城市」由王蕾(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陈伯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实践型教授)、张琍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教育部主任),联同黄钰雯(M+设计及建筑助理策展人)与夏橙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教育部项目策划与管理)共同策划。「M+ 寰游」于2019年5 月推出,旨在与世界各地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香港以外的联系。「M+ 寰游x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Archigram城市」的酒店赞助由位於上海的有在提供。

为让国际观众能够了解有关「Archigram 城市」的信息,M+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制作「Archigram城市」的网上内容,将于网站、M+故事及社交媒体平台上载预告影片、网志文章及由绘造社所绘制的海报。请参阅我们的网站了解详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