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鉴藏赏析:《1944·中国远征军》赏析

时间:2021-09-07 13:45:04 来源:

《1944·中国远征军》赏析

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中,云南大学教授赵力中创作的是横4.7米、纵2.1米的大型油画《1944·中国远征军》(见上图,下图为局部)。这幅捕捉人们灵魂的作品颠覆成见、穿越时空、摧毁误读,令人震撼。这使我耳畔响起了著名诗人李瑛的名句:“所有的岩石/都紧闭嘴唇/我呼唤他们/没有回音。”

靠近作品,一支踏着历史灰烬、从地狱深处走来的部队军容整肃,破墙而出,他们英姿勃发、士气高昂。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支越境征战的武装部队;他们豪情万丈、壮怀激烈。这是自列强蹂躏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支出国雪耻的部队。他们面容坚毅,因为他们肩负着驱逐倭寇的使命;他们神情肃穆,因为他们进行着背井离乡的远征。他们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这支军队远征印度、缅甸,所经历的同古战役、曼德勒战役、野人山战役、密支那反攻、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松山战役、强渡怒江、收复腾冲等等战役,仗仗都是绞肉碾血的硬仗恶仗。其中,尤以仁安羌大捷以少胜多,解救出被日军包围的7000多名英国军人和500多名美国记者、商人、传教士事迹闻名,成为二战史上历久弥新的传奇故事。这支军队越挫越勇,掌印统军的史迪威将军、卫立煌将军、杜聿明将军、宋希濂将军、戴安澜将军、孙立人将军、郑洞国将军、廖耀湘将军、齐学启将军、郑庭笈将军,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抗日名将。其中,尤以二OO师野人山战役壮志未酬、喋血异乡,师长戴安澜将军暨6万将士战死沙场壮烈殉国最为惨烈,成为抗战史上辉耀千秋的华章。这支军队没有叛变只有阵亡,没有投降只有殉国,前赴后继书写了抗暴复仇的光荣。他们赢得了永恒的尊严,塑造了大国的魂魄,与四万万同胞的血肉之躯共同奠定了后二战时代中国与美、英、法、苏(俄)执掌联合国,共同领导世界的政治格局。

任何伟大的历史都离不开卓越艺术家传世作品的忠实记载,否则,世界上所有有价值的历史痕迹都会被岁月的风沙剥蚀得干干净净。崛起于红土高原的中国油画家赵力中,上世纪80年代末就着手收集远征军资料,曾经数次实地采访流落滇西的远征军老兵,此幅作品仅是其大型组画《碧血春秋》中的一幅。自2008年选题中标以来,经国家顶尖专家多次点评票选,五易其稿,日臻成熟。

全画分若干区域:近景是一群迎面走来的无名战士,那身板结实、面色黝黑的老兵,杀敌一往无前,掩护永不退缩,从不畏惧战争所以脚步坚定,心底厌恶战争所以反扛机枪;那手提景颇砍刀,逢山而开路、遇水而搭桥的战友,是军中生死与共的弟兄;那披挂异常整齐,唯独缺少兵器的学生新兵稚气未脱,显然是备受呵护的未来;特别显眼的是那匹白色云南山地马,身材瘦小却负重前行,成为最具全民动员想象力的艺术元素。

左中景是指挥中枢,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将军和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以及中美军事参谋人员组成的联合战地指挥系统正在调兵遣将,安排大会战。正中景是驱马拔枪的战地军官,他的出现,增强了画面的跳动感和紧张感。右区是辕马区,驭手奋勇争先,战马急速奔驰,大战气氛跃然纸上。后景是美式坦克以及隆隆驶来的铁甲兵团,展示了精锐的中国远征军身后强大而坚强、神圣而不屈的祖国。对芭蕉、蕨草、苔藓、热带森林,界牌、电台、枪械、野战吉普等等细节的描绘,既烘托了行军气氛,也使铁血的征程有了几丝忧郁的温柔。细瞧———冲击眼球的是隆隆驶来的坦克铁流;静听———踏碎心灵的是勇敢铿锵的军人脚步;思量———义无反顾的是冲锋陷阵的远征将士;伤感———画中每个生命都留下了无言的诀别。号称20余万人的中国远征军,如今早已失去番号、失去军旗,甚至失去了曾经光荣的历史,可是画中的他们,目光依然坚定,坚定得使人窒息,除了默哀致敬,观众无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

据1947年上海时代书局印行的《印缅远征画史》记载:“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之战历经2年时间,与抗战8年比较,并不算长,但2年间士兵们一直都是在战场上苦拼恶斗,在那些荒无人烟之地,战士们以森林作帐幕,以荆棘污泥作战场,爬高山、涉深水,创下了一个个在艰苦环境中长期作战的纪录。”尽管我们知道历史是有原色的,可是因为没有光明的尾巴,中国远征军那段充满光泽的历史已经失去本色、黯淡无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