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题画诗表现手法「黄庭坚创作方法」

时间:2022-12-13 17:33:38 来源:小笑吃吃吃

大家好,题画诗表现手法「黄庭坚创作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乃“小笑吃吃吃”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黄庭坚是北宋时代的一一位杰出诗人,当时以“苏黄”并称,几乎与苏轼是齐名的。然而我们,许多人对他却陌生起来。陌生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不合时宜,因为我们有些人常常以“左”眼看人而难入目。

无可讳言,黄庭坚的生活面是比较狭窄的,反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作品也不多,仿拟前人作品而入末流的也有,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视其创作的独到部分。近读他的几篇题画诗,感到都是落地有声的艺术珍品,他的艺术手法,颇有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下面主要赏析其中一首。

曲笔显旨——说《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燥,幽堂相倚绿;阿童三尺筵,御此老毅棘。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苏轼善于画怪石、枯木、丛竹,李公麟善于画人物、山水、牛马。有一次,苏轼与李公麟合作,苏画丛竹怪石,李画牧童骑牛,画得很有意态。因而黄庭坚写了这首题画诗。野次,郊野之处;峥嵘,高峻不平的样子;幽篡,嫩绿的丛竹;筵,竹鞭;毅(hd斛)熊(su速),惊恐不安,指牛的神态。

诗的前四句说:在郊野处一座奇峻而不高大的石山,石山前生长着一片茂盛的丛竹;牧童手里拿着三尺竹鞭,骑着牛背,赶着那神色畏惧的老黄牛。这四句,把山、竹、人、牛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历历在目。它使人想到,那根“三尺篷”大概就是从丛竹上刚折下来的;牛过山前,大概因谗嘴偷吃竹子而被牧童狠狠地抽打了几鞭子,所以那牛这时还露着恐惧发毛的神态。

后四句是写作者对画的“观后感”,即对这幅画的评价。这个观后感写得很别致,诗人竟对着画面说起话来了一—这个山石,我是很喜欢的,牧童呀,请你不要让牛到那山石上磨角蹭痒痒;不,如果磨角磨不坏山石,磨磨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迎面再走过一头牛来,可千万别让两牛相斗;一斗,我的这片很好的竹子就给糟踏惨了!

这样的评价方法是何等新颖、别致而富于艺术趣味啊!它把画面的逼真,意态的动人,诗人的欣喜,合盘端出,隽永有致,没有半句空议,没有一点废话。然而它比说上千万句“画面生动,极其感人”之类的话更解决问题。

如果让我们看了这幅画,写一个“画评”,不知要有多少搔不着痒处的空论!大家都很讨厌林彪的那套“最最最……”但如果没有很好的艺术鉴赏力和语言修养,枯燥乏味的评语总是不可免的。我们有些评论文章,大家不怎么爱看,大概与评论者这些方面的水平有关。

参考资料

《题竹石牧牛》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