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阅读理解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手法有哪些」

时间:2022-12-19 17:33:16 来源:老谢语文堂

大家好,阅读理解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手法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易错点:考虑不周,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不够全面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不会只使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而会从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物象,周围其他人物等互相作用的关系,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所以,在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时,除了要关注正面描写外,还要关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中对人物心理进行揣摩和领会时,往往回答不准确、不具体、不全面。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文后的题目。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那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小说塑造男青年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概括手法并简要分析。(形象特征+手法)

【满分解构】

精准审题

通过审读题干中“男青年形象”限制了答题的对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限制了答题方向,是表现手法,“请概括手法并简要分析”提出了答题要求。

规范答题

1.答题思路:高考考查写人艺术,多选择片段文字(往往是一两句或一段,个别涉及全篇),故要对片段文字进行定点细读、精读。阅读的第一个内容是弄清描写对象及描写方法;其次要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尤其是动词、形容词),把握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细读、精读不仅需要反复读,更要动笔墨(勾画圈点)、动脑筋,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看看它是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特征。所有描写对象、描写方法及对象特征是阅读必须完成的三项内容。

2.信息来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正面

描写看

(1)细节描写: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

(2)外貌描写:比如青年时髦的穿戴。

(3)动作描写: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4)语言描写: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5)神态描写: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从侧面

描写看

对比或欲扬先抑:“我”对青年的印象,一开始以为是问题青年,后来发现他乐于助人。


考场样卷

①细节描写:从“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看出。②外貌描写:比如青年时髦的穿戴。③动作描写:“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名师评卷

(1)考生还是没有建构牢小说的知识理论体系,正面描写包括动作描写、外貌和语言描写等手法,细节描写与其他描写之间不是包含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侧面描写没有答出来。

(2)考生对手法界定比较准确,但是缺乏分析,“手法+效果分析”是回答“艺术手法赏析”的规范模式,只点出手法而不准确分析最多得一半的分数。

考场评分

(1)评分细则:细节、抑扬、对比,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2)本题只答出正面描写的几个方面和答题依据,没有分析效果,只得一半的分数。

【满分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青年时髦的穿戴、面对青年妇女插队买票时紧捏的拳头等,似乎表现他是一个问题青年;用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对自己买票原因的讲述。②欲扬先抑,通过“我”的视角,一开始男青年的外貌、穿着、动作都在透露他似乎是不良青年,其次写其与青年妇女发生争执、冲突,表现“我”对他的反感,这是“先抑”,而后面揭示他买票的原因,对孩子的举动,展现他是一个无私助人的人。③对比衬托,男青年的举动与“我”先考虑自己、再考虑他人的举动形成对比,侧面衬托出青年的先人后己、善良助人的形象。

【多练一点】

1.“车票”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情节上:以车票为线索,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展开合理自然、集中紧凑。

②人物上:在买票、争票及让票等活动中,展现了几个人物舍己助人的美好品质。

③主旨上:以“车票”为载体,表现人物美好的品质,以小见大,进而表现社会的和谐美好。

④效果上:车票是生活中常见物品,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2.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设置“我”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形象:①热心善良:看到老人的求助,愿意主动帮助他买票;最后让出自己买到的票。②有正义感:看到无人给老人买票而愤愤不平。③见贤思齐:看到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更高尚无私而羞愧难当,并让出了车票。

(2)作用:①情节上:“我”作为旁观者,以“我”的视角叙述抢票的误会冲突,使情节更真实生动;“我”让出车票推动了情节发展。②人物上:“我”作为陪衬者,在助人时犹豫和先己后人的选择,与他们二人形成了对比,更突出他们高尚善良的品质。③主题上:“我”为表现者,“我”和他们二人都想帮助老人,互相衬托,“我”的感受前后变化,突出社会的温馨和美好。

3.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案①因天气糟糕,不知道自己能否买到票回家过春节而心情沉重。②因无人帮助盲眼老人买票而愤愤不平。③因买到自己的票而感到愉快,并因将要帮助老人买票而心生崇高感。④反感时髦青年,因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争抢最后一张票而感到厌恶。⑤震惊于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买票的真相,并感到羞愧。⑥将自己的票让给青年妇女,心里得到安宁。

4.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形象: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2)作用:①情节上:时髦青年的行为制造了情节波澜,并推动“我”让票的情节发展。②主题上:小说通过时髦青年的表现,突出表达了帮助他人、先人后己的主题。③效果上:时髦青年淳朴品格与时髦外表形成对比,冲击力强,令人印象深刻。

5.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时髦青年。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是“我”。①内容上: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我”是故事的经历者和见证者。②情节上:以“我”贯穿情节始终,“我”是情节的贯穿者和推动者。③主题上:“我”的心理变化表现了小说主题。

示例二:主人公是时髦青年。①内容上:时髦青年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很充分,构成小说的高潮部分。

②情节上:时髦青年的表现推动“我”感受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是情节的推动者。③主题上:时髦青年积极主动帮助老人,突出了小说相互帮助、先人后己的主题。

准确判断描写技巧,突出表达效果分析

1.准确判断描写技巧

人物描写的手法,要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进一步判断时要特别注意两点。

(1)描写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是既有语言描写也有动作描写,要综合判断。

(2)应特别注意以下3种描写方法的判断。


侧面描写

它在判断中比较特殊,因为它需要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因此有时会被考生忽视,侧面描写,即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的手法。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高考链接:[2019·全国卷Ⅰ,8],考生在分析文章如何塑造“中国的脊梁”的形象时,容易忽略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②借助物象陪衬烘托。如《老人与海》中“鲨鱼”这个物象象征着困难艰险和与人作对的邪恶力量。文章通过写鲨鱼的凶猛反衬出老人的坚强勇敢。

③借助环境陪衬烘托。文章通过对与描写对象有关的气候、地点、花鸟草虫等自然环境的描绘,以这种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突出文章主题,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细节描写

不少考生把细节描写等同于动作描写,这是片面的。细节描写固然多表现在动作描写上,但同时也表现在服饰、神态和心理上。细节描写肯定是一种细致描写,但描写细致并不能等同于细节描写,只有那些描写细致而又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描写才叫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这种描写要引起考生注意,高考命题正趋向这一点。心理描写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如内心独白、意识流、梦幻等方式)和间接心理描写(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来体现心理),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是一种层次很高的描写艺术。

2.突出表达效果分析

表达效果是描写艺术赏析题的重中之重,要围绕以下4个角度思考:

人物

看它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形象(性格)特点,收到怎样的效果(生动、形象或鲜明地刻画出……)。

情节

看它推动了什么样的情节发展或转折,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等。特别注意所给内容与下文情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环境

景物描写自然有特别明显的环境效果,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的作用,如对次要人物或群体形象的描写,也能展现社会环境背景,揭示社会环境特点。

主题

看它是怎样丰富、突出了什么样的主题。

在上述四个角度中,人物角度是最主要的,因为小说就是写人的艺术,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