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像疯人院一样的电视剧「导演算特长吗」

时间:2022-12-24 09:01:26 来源:影视独舌

大家好,像疯人院一样的电视剧「导演算特长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时隔两年,导演老算带着一部“桌面短剧”向观众走来了。2018年,他的网剧处女作《疯人院》于优酷上线,连播两季,反响不错。至今,还有人在他的微博下追问《疯人院3》的具体情况。谁料想,《疯人院3》没等来,却等来了《云端》。

11月2日,《云端》于优酷上线。虽然同为悬疑剧,它却与《疯人院》差异颇多。

一来,这是一部桌面剧。所谓桌面剧,就是抛却传统的视听语言,将诸多剧情点以“电脑桌面”与“手机屏幕”的画面形式来展示的一种新玩法。就像老算在微博说的那样,“让视听语言的传统手段都回到教科书上躺好。”2018年上映的《网络谜踪》就是部桌面电影。

二来,这部剧时长更短、集数更少。《疯人院》两季24集,每集大概50分钟。《云端》两季则只有16集,每集15-20分钟。算下来,这个体量更像是一部加长版悬疑电影。

虽然以前看过国外这类型的作品,但笔者看片时还是被《云端》的独特魅力吸引了。

“国内首部桌面短剧”的旗帜没有被推倒,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担忧更不曾出现。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故事堪称电影级别。可以说,当初看《疯人院》的惊喜,又回来了。

提前看完前6集,影视独舌揣着颇多疑问对《云端》导演老算进行了一次专访。

老算


要做就做到极致

在艺术创作中,创新向来是一个高频词汇。影视行业也惯于将“创新”放到首位。当然,绝大多数的创新,是向前迈了一小步,真正能另辟蹊径的作品总是少数。去年,是互动剧的天下,《隐形守护者》算是其中翘楚。今年,《云端》或将引领桌面剧的潮流。

不过,潮流也不是那么好引领的。桌面剧这一形式,别说在国内新鲜,拎到全世界也都算前沿。往前捋一捋,大抵也只有《网络谜踪》《解除好友》两部电影算得上此中前辈。倒是今年隔离抗疫的客观情况,让有些表现当下居家生活现状的海外剧集如《舞台剧》《保持联系》采用了桌面剧的形式。

谈起对桌面剧的初概念,老算讲了个“远程装电脑系统”的故事:“有一次,我的电脑坏了,怎么也修不好,就上淘宝找了个维修服务。他远程操控着我的电脑,我就看得很入迷。一直盯着他的鼠标,揣测他下一步点哪里,做什么。我就在想,这其实也是一种形式。”

《网络迷踪》


后来,《网络谜踪》上映了。在某种程度上,这填补了老算对“桌面电影”的认知。相比起传统的影视作品,这种打破常规的叙事模式,能提供一种很奇特的代入感,满足人的窥探欲。“我看《解除好友》的时候,就下意识地想去点他的音乐播放器,看他听什么歌。”

也正是基于对桌面电影的兴趣,当优酷和片方拿着创意来找他的时候,老算没多想就应了下来。用他的话来说,没想到国内网站能有如此前瞻性的想法。毕竟,从视听语言的创作方向来说,这是一次难度颇高的挑战。不过,两者之间也有分歧,老算的想法更激进。

“大家最初想采取实拍搭配桌面来拍摄 ,还是要保留些传统的视听语言。我说要做就做极致。运镜也好,特写也罢,能丢开的全部丢开。其实我们最初想的更绝,就结合剧情把现实时间和戏剧时间统一起来,做一个纯桌面,让物理世界和剧情世界完全贴合。”

然而,这个想法很快被自己否决了。流媒体时代,庞大的信息流翻涌滚动,观众的目光很难长时间留存在某块地方。基于此,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就像打开微博你总会看到热搜或广告,《云端》也将很多关键信息变成了滚动形式。毕竟,这届观众最善于“找彩蛋”。

“我读书的时候,看过一篇‘道格玛95’的报道。当时觉得很酷,后来入行才发现,所谓的‘回归影像本身’多少有点噱头意味。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其实也暗含了很多‘道格玛95’的创作思路。没有任何的修饰,就让你回归到一种极致的真实。”

既然决定要往极致里做,旧有的美学体系就要被全部抛却。《云端》里,所谓的美感构图是没有的,取而代之的是粗糙的真实。电脑桌面也好,手机屏幕也罢,甚至连行车记录仪都那么真实。不同变换的载体,不仅不会让人目不暇接,反倒更容易以一种“伪纪录片”的形式将观众拉入其中。可以说,只要你适应了、陷进去了,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跳出来。

不拘泥于传统的“桌面”,也是《云端》最难得的地方。《网络谜踪》《解除好友》这些前辈,更多的还是在电脑屏幕上做手脚。但《云端》则将电脑桌面、手机屏幕、行车记录仪、酒店监控等媒介灵活搭配起来。这些搭配不是盲目炫技,而是完全为剧情服务的。

“我们拍摄的时候就注意到,不同软件或不同媒介搭载的影像品质不同。就像开篇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就是按照真实的发布会来布局的。到了视频通话那一块,拍摄主体就变成手机了,这时候的画质一定有所缩减。但恰好是这种画质的损失——噪点也好,模糊也好,它实际上是更能把观众拉进去的,你会相信它是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去发生的。”老算道。

要扎实剧本,更要专业制作

“弥撒斯神睁眼时,偷窃谷物者,施以利剑审判。”悬疑作者张言(孙睿 饰)空有一腔热情却得不到市场认可,穷困潦倒、前途未卜。最后,连女友茵夏(陈秋伶 饰)都离开了他。

阴差阳错间,张言得到了一个红色U盘,里面有一部尚未出版的小说手稿,详细描写了一场连环杀人游戏。张言“发表”了这部小说,他一夜成功,摇身变为文坛新星。

孙睿饰张言


就在此时,一个蒙面人找上了张言。他说小说里的“幕后黑手”就是自己——哪有什么小说手稿,不过是自己的“真实记录”。于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

这是《云端》的故事概念,也是这部剧最为抓人的地方。说到底,剧集是剧本的艺术,本子不好,形式再创新、导演再炫技也不能长期留存观众。这一点,老算一开始就清楚。所以纵然这部剧的形式如此另辟蹊径,他还是不想只做一部“搞花活”的影视剧。

“桌面剧6集是一个瓶颈。如果到这个时候你还只注重桌面切来切去,不给一些新鲜的刺激,观众的代入感就会消解。你无非就是看他怎么闯关,所以我们就赶紧跳脱出来。”

《云端》第一季的编剧是叶小白,第二季则由老算和他创作《疯人院》时的小伙伴共同操刀。在老算看来,悬疑剧的剧本悬疑感必须要足,能摆出来的冲突必须全摆出来。

江奇霖饰郑雄


“不管你是看本格也好,还是看写实派推理也好,悬疑剧创作者都得长期浸泡在悬疑推理中。你没有长期的累积,你做出来的东西就味道不正,就太想象了,这个东西落不住。”

不过,只有剧本还远远不够。《云端》的难点主要在制作上。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不过是“电脑桌面”向“手机屏幕”的切换,但实操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影视作品是假定性艺术,它构建的是戏剧空间;而桌面剧则打破虚构,将“楚门世界”与现实世界接壤。

“桌面剧最难的就是图层设计,这可能更偏重于技术流。荧屏上不可能只显示一个页面,就像你平时用电脑时,可能一边开着视频一边敲word。所以就要把整个桌面做出来,算好窗口切换的时间,因为你没有任何剪辑点。而且演员还得去表演,处理起来就很麻烦。”

幸好,老算自己就开了家影视后期公司。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就自己来做。比如,剧中郑雄(江奇霖 饰)开的直播平台洋葱皮软件的页面就是老算自家的影视后期做的。

最不好处理的,是关山市的地图。这是一个“网络建城”的过程。所有的规划都是虚构的,衣食住行都得考虑清楚。“后面我们下班后,大家没事就分批回去编街道。这边弄家牛肉店,那边搞个服装城,然后在地图上编好名字。这实际上比你现实搭个景还要累。”

现实搭景,要找美术指导;网络建城,就得找程序员。这是一项浩大的代码工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工种来完成。但很多时候,“码农”似乎与影视行业有点不沾边。老算表示,“其实这就是习惯差异。他不理解你,你也不理解他。程序员的理解是做一个能使用的东西,但我们的重点是呈现一种有逻辑的视线牵引,有没有bug不重要。两者就得不断磨合。”

既然要在技术层面下功夫,那就把观众熟悉的地方推到顶点。比如声音的妙用。

常看恐怖片的读者知道,开不开声音是两种体验。倘若你关了声音再开上弹幕,那惊悚电影也就成了搞笑电影了。以伪纪录片形式来破题的桌面剧也是如此,虽然撇开了传统的视听语言手法,但老算创作时发现,虽然没有摄影机,没有推拉摇移跟,声音还是好用的。

“声音对渲染氛围、聚焦情境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拍摄中,我们不断地调整声音效果。键盘打字的声音,鼠标敲击的声音,甚至鼠标垫滑动的声音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原。”

顾了“大行”,也不能忘了“细谨”。《云端》里一些小细节也给人带来了颇多惊喜。

比如,张言电脑屏幕上的那些资料。倘若观众观察细致,不仅能看到熟悉的东野圭吾,还能看到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这同样出自于导演的最初设计,老算觉得,写悬疑小说,尤其是写这种反社会悬疑小说的作家,总是要看些关乎体制、关乎人性的书籍的。

“可能他看不明白福柯的书,但他一定会去试图理解。其实这也是一种丰满人设的手段,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让你相信这个人存在。就像传统影视剧,你在主人公家里摆上两个熊,观众就知道他很有童心。到了这个剧里,就变成了他的桌面上有什么。一个道理。”

剧本扎实了,制作专业了,细节谨慎了,《云端》的悬疑味就溢出来了。准备工作一完善,这场“猫鼠游戏”,只消露出只鳞片甲,也就可以不费周折地将观众拉入剧中了。

“我不是很看重流量”

老算说,《云端》火不火他并不太关注。甚至创作之初,他就做好了冷门的准备。

首先,这部剧太“硬核”了,观众不一定能轻易接受。事实上,何止是观众有接受难度,连平台见到定稿剧本的时候,都有点难以理解。平常的剧本比较偏文学性,桌面剧的剧本更像是一个技术产品。“我们大量的描述都是这个窗口弹前面,那个窗口挡后面。因为我得告诉制作团队,目前的图层关系是怎样的。当时平台还问我们要不要调整剧本。”他笑道。

除了“不说人话”,这部剧还硬核在剧中时间上。去年优酷的《长安十二时辰》颇受好评,整部剧的故事都限制在一天之内。《云端》的时间则更加短暂,第一季只有几个小时。

“常规的影视剧能说三日后,但这部剧不成。你怎么表现三天后呢?总不能钟表转三圈。你要连续不断地去轰炸观众,让他看到时间在一点一点流失。我们在编创的时候就在想,每一个几分钟该如何调动观众的紧张感,但也不能时刻保持那种高冲突性,有时候是暗潮涌动的,有时候是铺垫暗度陈仓的,有时候是迸发出来的。不同的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其次,整部作品的投资才1000万,在如今的影视行业中属于腰部作品,就算没多少流量也可以理解。“我并没有考虑太多,更多的是将这部剧视为拓宽视听语言手段的尝试。”

“其实一千万做两季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科学的配置。毕竟你得对资方负责,你死气白咧要下来几千万做一个小众的片子,那也没意思。小众作品更偏向于探索性,大众作品更注重娱乐和商业性。《云端》有点夹在中间的感觉,它可以为业内人士去试探一种新可能。”

作为一个热爱悬疑片的创作者,老算始终认为,悬疑剧应当是纯粹的。这也是他从两季《疯人院》的播出情况和观众反馈中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我总是觉得,这些百年以来划分而成的不同类型,是有道理的。它不是说我今天一拍脑门,这是悬疑要有一个类,然后科幻要有一个类,突发奇想拍出来的。实际上它是从观众的角度对市场有一个指引。”

好的作品不是复制出来的。现在行业内流行着一种因果倒置的概念,一部作品成功了,是因为它“撒糖”了,或者它“卖腐”了。只要你找准这几个点,就能复制出另一部成功之作。“我觉得这可能有点搞反了。任何类型的作品,想要成功,你必须足够真诚,把作品做到极致,而不是说,整个套子把什么都套进去。那会是一个很扭曲的东西。”

不过,做到极致并不意味着要做“空中楼阁”。

纵然悬疑剧的第一要义是要精彩要酣畅,但老算还是想通过《云端》阐明点现实意义。这部剧最早叫做《云端囚徒》,囚徒二字揭示着剧中情节,更旨在道出如今互联网上的暴戾现象——三人成虎、人肉搜索、饭圈侵袭等等。舆论翻涌,“审判者”亦是“囚徒”。

网络是便捷的,网络更是危险的。这是笔者看剧后的第一感受。抛开创新形式先不谈,单从内容层面来说,前几集故事就已使人毛骨悚然。虽说流媒体时代“信息泄露”早就成了一种常态,但当一环套一环的陷坑挖好的时候,想必没人能保持乐观。互联网没有秘密,这大抵就是老算想拍这部剧的核心目的:给习惯网络的现代人,增添些安全警示意识。

出于对悬疑领域的热爱,老算后续还想做一部比较纯粹的恐怖剧。当然,不是《疯人院》第三季。毕竟,《疯人院》只能算有一点恐怖元素,恐怖并非贯穿其中的主线。

“放眼整个亚洲,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几乎都有自己的恐怖片,唯独咱们没有,是一件特别令人遗憾的事。你总得做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特别想做的事情。”他说。

【文/冯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