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文人书房陈设「书房两张书桌如何摆」

时间:2023-01-09 17:17:20 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

大家好,文人书房陈设「书房两张书桌如何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都必须通过书桌书案来承托其身,传情达意。从很多画轴书册内,我们都可以看到书桌在文人空间内的使用。

在高大开敞的室内空间,中央有方正的一架座屏,屏前是一件宽阔的书桌,稳当大气,桌上摆有笔砚文书,井然有序。这类图景并不少见,是明清士人的书房常设。学士在书房内伏案提笔,或踱步多思,或知己近朋高谈阔论,一派清净雅致的书香气象。

文人的书房,其实意不在书和画,而更在于它的环境,在书案书桌上写诗、画画、品赏古玩,窗外有水、有竹,斋中有几有案,案桌上有笔、墨、纸、砚、四书五经,榻几上一张七弦琴,便是理想隐居文人的世外桃源。

中国文人喜欢独处,浪漫遐想。书房画室便是文人家中经营出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此中可以别无它物。窗前一桌一椅,窗外垂柳荷花。南宋许棐诗云:“山呈好画当书案,柳撒轻丝罩钓船”,而这其中,一定离不开一张书桌。

明 黄花梨四面平霸王枨画桌


书桌与书案

书桌为桌类的一种,是由几案演变而来,最早则源于商周时期祭祀用的俎。俎是我国家具最原始的形象,它为后来的桌案类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案,是古代放食物的木盘。《急就篇》曰:“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现有成语“举案齐眉”来形容夫妇相敬相爱。

战国、两汉案多以矮足,长方形木制的黑漆上饰纹彩。到唐宋,案向高足发展,出现了平头案、翘头案、书案、画案、经案、供案等多种形式。

黄花梨刀牙板画案

桌,有两种写法:古人用“卓”和“槕”代用桌字。什么年代成熟,还有待考证。但是桌比几、案出现的要晚。“卓”字有两种意思:第一,高而直;第二,不平凡。从这两个意思来讲,都是对桌的外形描写和功能的赞美。因此在桌的外部造型中,我们更强烈的感受其桌腿的挺拔。

中国“桌”形成不会晚于唐代,宋、元的桌逐渐摆脱了低矮的“几”“案”的形式。形成了独自的发展轨迹,有供桌、画桌、书桌、琴桌、酒桌等等。案也伴随着桌向高足发展,成为我们通常认为的桌案同用的概念。

桌和案的区别按王世襄说:四腿足和桌面四角成为90°角,向里进深几公分不等,垂直向下为案。四腿足和桌面成90°角,从四角直接向下为桌。

桌形结体


案形结体

除以上特征外,桌和案的功能特性,也决定了它们在漫长岁月的演变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案逐渐发展为长条形为多,便于在厅堂之中放在靠墙一侧。桌发展为长方形和四方形(八仙桌、四仙桌),相对于案,桌子宽而短,在厅堂之中和椅子搭配。

在视觉效果上,案的设计考虑前后的造型美感,大多数腿柱正面起线装饰,两边都用横或者装饰雕板相配。如果腿足带托泥,腿的侧面都不起线装饰。桌不一样,因考虑到在厅堂之中或者书房靠窗,便于用者四面走动,从每个角度,都能看到桌面和桌腿。

明 黄花梨剑腿大画案


明 黄花梨圆包圆大画桌

到了宋元,中国文人儒者,归隐道士对文学艺术,诗词意境的追求。寄情于山水,以诗、书、画为生平。

以皇帝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出现了像苏轼、朱熹、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赵孟等等这样的名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精工习写、龙飞凤舞的传世名画和墨宝,一定是在赏心悦目的书桌书案上完成的。

挥袖提笔,泼墨江山


明式书桌的特性

书案类家具,因其与人们的书写方式和阅读习惯密切相关,更具有文人气息,从书桌的设计中更能反映出中国独有的文化特性。

尤其是明式书桌,因有文人参与设计,不同于其他类型桌案,更为珍稀珍贵。


数量少

书桌书案,和一般的八仙桌、四方桌、供桌、条案、供案不同。明式书桌是为士大夫读书人“量体裁衣”精心定做的。故在数量上不可能像八仙桌、酒桌、供案、条案那平民化的普及。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书案书桌,大多数是“明式清做”,真正“明代明做”大书案、书桌,真可谓是凤毛麟角,很难寻觅。

明 黄花梨霸王枨书桌


品相好

这也就是指造型的完美性。在明代由于很多文人儒者参与了家具的设计,尤其像书房中的桌、椅是每天必用之物,必看之物,不可随意处理。

所以不管是出仕官场的儒者,还是隐居深院的文人,对书桌书案的设计如同个性的张扬,看桌如看人,必得精心彰意,因此流传下来的书桌也格外精美。

明 紫檀开光绦环板长桌


榫卯精

如果没有精密、合理的榫卯结构,一般大型书桌,经过几百年的磨用,就会变形、松动。欣赏桌、案的榫卯结构,如同欣赏现代名车。在第一眼看它高贵无俗的外表之后,还必须坐到车上打开发动车,倾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声。

明式家具的灵魂和魅力,除了美丽的线条和空灵的素雅之外,那玩味无穷的榫卯结构,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角度全

在中国古典家具种类中,很少像书桌书案那样从多种角度方向加以欣赏和利用。除了香几和火盆架之外,很多中国家具都从实用出发,只讲究门面装饰,视觉看得到的地方,都用好材料,描金上漆,精工细做。反之,看不到的地方都用一般木材,或者素漆。

而桌案的视觉效果,从桌面到四腿,几乎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人们的眼里。故对材料桌面讲究纹理完美,漆面光亮柔和,腿足线型流畅自然。


书桌的静

1958年在湖南长沙出土了一具“青瓷对书俑",距今1700多年,属于西晋时期。晋代是王義之生活的年代,这是中国古代书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尊古俑清晰地记述了晋人的书写姿势。

两个俑人对面而坐,中间是一个长条型几案。上面放着砚台、毛笔和笔架。右边的俑人手里捧着几块薄木板“尺牍”。左边的俑人,左手举着尺牍,右手握着毛笔,凌空书写。这就是书桌出现之前古人的书写方式。

而书桌出现后,书房的陈设也渐渐走向了正轨。纸墨笔砚成为是古代书房必备之物。轻盈平整的纸张、完备齐全的文房四宝构建起方桌圆凳、端坐平肩的书写和阅读方式,形成了“笔有笔架、墨有墨盒、写有书案,存有柜格”的书写阅读方式和中国所独有的文化特性,也造就了文人书房独特的审美。

明 黄花梨理石面书桌

从各类画作书籍中,我们可以显然体会到一个“静”,宁静、素静、平静是文人读书写作绘画追求的基本条件。

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说:“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合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派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

好一片清净雅致,思绪绵绵的文人气息,由此可见“静”的审美意境与文人的读书心境是一致的。

因此文人的明式书房家具的造型艺术中,都以静为美。“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作为书斋陈设中的主体——文人书桌,在这两种书桌的意匠中不人为的造作,不追求彰显,只追求自然木材本身的质地美,从而赋予家具以纯正、质朴、简洁和明快。

正如独孤及曾《卢郎中浔阳竹亭记》描写他的书房时所说的“以俭为饰,以静为师”。

明 仇英《梧竹草堂图》

明式书桌按照自身造物法则,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在自然中获得了和谐,从而获得了独特的气质和清澈宁静的永恒,可见这种追求“静”的独特文人审美和学养意旨,已成为稳健隽永、文质清新的明式书房家具的灵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