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忻州过春节的风俗「忻州过春节的习俗文化」

时间:2022-12-03 09:49:13 来源:玛雅古城

大家好,忻州过春节的风俗「忻州过春节的习俗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一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忻州过春节,在迎接除夕到来之前,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又有哪些固定的风俗习惯,还有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咱们就从过小年开始说吧!

麻糖品种繁多

在腊月二十三就过小年了,在小年这天是要吃麻糖。这天为什么要吃麻糖呢?就是每家的灶王爷在今天要上天庭做报告,害怕灶王爷不高兴,就用黏黏的麻糖粘住大家的嘴,别乱说话,还有就是麻糖特别甜,所谓甜言蜜语,让灶王爷上天多给家里说好话,期望来年有个好生活。

在过年之前,忻州家家户户也开始做过年的准备了,蒸花糕,蒸蒸肉,压粉丝粉条。忻州蒸花糕历史悠久了,是咱忻州的独特的文化传承,种类也丰富多样,有花糕、枣山、钱龙、毛篮,有鱼有元宝的。

忻州花糕

枣山、花糕是每年过春节必不可少的,过了腊月十,当地人用面粉精心塑造出的各式“花馍”,不仅是特色食品,还承载着民间风俗、祭祀祈福等特殊含义。

忻州蒸肉属于当地特色

每到年前,村里家家户户都做,那会儿多数人家没有饸饹床(当地压土豆的),都是问村里有的那么一两户借,还得排队,借着了赶紧用,用完给下一家。现在人们做蒸肉爱用瘦些的五花肉,但以前用的可都是大肥肉,因为那会儿放的肉少,大家也就指望着这点肥肉提味儿。

刚出笼的蒸肉扣在碟子里,冒着腾腾热气,散发着胡麻油和猪肉的香味。虽然外表不光滑鲜亮,还微微泛着黄色,但切成一片片,放入口中,口感细腻,味鲜而不腻。一时没有吃完的,就扣在陶瓮里,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蒸一下即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这个不必多说,基本上都要贴的,外庭的大门十分古老高大,所以每年都要请写毛笔字写的好的人来写,有的大门大,写的对联也很大,贴的时候都要找非常重的梯子来贴。

自己垒的旺火

垒旺火 这个比较有见讲究的,旺火要达成圆锥形,最下面和最上面都要有口子,方便点火和气流流通,内部一般是空心的,里面有软才和木材,方便引火,用于持续燃烧以便于点着碳。碳块的不规则,垒起来不容易,垒好的旺火万万不能倒掉,旺火旺火,一般寓意就是兴旺红火。还有就是最后也要贴红纸,在红纸上用毛笔写旺气冲天四个字。这个旺火一般在除夕夜零点开始点火。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点旺火、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吃完准备丰盛的早餐,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还有回不了家的亲人,通过电话、微信等软件来互相拜年。

大年初三上坟烧纸

忻州除了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还有就是大年初三的时候上坟祭祖。每逢这天你问一些要去扫墓的人,他们会说:上坟,给老人们烧烧纸。这就是当地的俗话。

忻州的风俗就是这样。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或者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关注我的头条互相交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