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美妙的声音「艺术家眼中的世界」

时间:2022-12-03 19:49:11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大家好,美妙的声音「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天的脚步悄悄走来,在冰雪已经融化的海边,伴着晨光,海鸟开始在岸边觅食,海边栈道晨跑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万物复苏之时,眷恋着艺术的眼睛又开始不断寻觅。3月初,在北戴河海岸的阿那亚社区,两场艺术展相继举行。

海边洞穴 UCCA 沙丘美术馆将主题聚焦于“太空”,12 位(组)艺术家用其“行星视野”在带领着人们探寻广袤宇宙的同时,又引发了对当下人类社会文化的思考。

另一个展览名为“目之所及”,主题聚焦于“观看”,在阿那亚艺术中心这座建筑中,人们拾级而上,观看艺术,同时也被艺术观看。此外,在艺术展之外的诸多空间都在逐步焕发生机,远离城市的喧嚣,在海浪声中找寻美好的生活之道,做一次深呼吸,伴着略咸的空气,做一次灵魂舒展。

UCCA 沙丘美术馆“太空奇谈”

洞穴中的宇宙旅行

在一片充满乌托邦式的海域,存在一个坐落于海边的沙丘美术馆,这样的场景在“太空奇谈”策展人韩馨逸看来,特别符合这次的展览主题——太空。在疫情期间,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停止让韩馨逸进行了一次对“人类集体性智慧”的思考,沙丘美术馆这个场所的特殊性给了她独特的策展灵感。

于是,“行星意识”这个主题便自然产生,成为了这次艺术家们创作作品的基础。这个词汇作为频繁交叉出现于占星学、生态学、哲学、地质学等领域的词汇,其实并不神秘。它既指出了地球存在之物网络化的构成形态,也明确了万物作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它突出强调了人类的非独特性。

在这样的主题之下,艺术家们开始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并在沙丘美术馆这个海边之地付诸实践。进入沙丘美术馆的入口,一颗由镜面等切的迪斯科球首先出现,这里是 2 号展厅,这颗迪斯科球代替了我们日常所见的地球仪在整个空间旋转,营造出晃动的光斑。这是储云的作品《没有签证的星球》。

转向右手边,则进入了 1 号空间,这是瑞士艺术家艾伦·博加纳的作品《嬗变》,他利用复合投影营造出一个光影空间,从视觉上为观众构建了抽象的宇宙叙事,进入这个空间后,观众如同走进一个漆黑的宇宙,真切体会行星的运行过程。

3 号空间展出艺术组合欧森与迪特 -席琳的《神秘之歌》,他们的艺术创作十分贴近自然,大多材料是就地取材,这个装置的造型灵感源自于他们饲养宠物蟑螂的过程,作品融合自然、概念与雕塑;继续走下去,2展厅中展示着艺术家胡伟的作品《样板间》,他借助最早的共享生活空间的视觉采样,来探讨“共同居住”这一理念。

左:艾伦 · 博加纳,《嬗变》

右:储云,《没有签证的地球》;欧森/迪特-席琳,《神秘之歌》

在美术馆外部与大海遥遥相望的作品是陈哲的装置,通过人类头骨裂纹的走向,展现人类命运与星图的对话;在邵纯《未来风水》中,她受到宗教念珠启发,以综合媒介呈现的电子软雕塑中,观众将体验相悖却又相融、快速同时又沉静的气场;艺术家曹澍通过 3D 数字模拟的梦境地图与综合材料构建的交错时空,激发我们对于人类记忆、宇宙能量的感知和思考;张文心与陈欣的作品《斑点海岸黏性布鲁斯》以触摸乐器触手激发算法作曲的形式,用触觉来引导观众进行体验;于伯公则用自我发明的曼陀罗符号,试图描述人类、自然以及宇宙相互连通的认知路径。

随着观众走进一个暗藏空间,便来到了安东·维多克勒的电影三部曲从多角度展现了俄罗斯宇宙主义对 20 世纪的影响,并提出了其与当下的相关性;紧接着,陈滢如的《超星鉴定 III:熵:25800》作品展现了她对破碎的历史、新闻与历史影像进行重新演绎,以假说预言推展对未来的想象。

最后,在沙丘美术馆的天台上放置了一台光学仪器,这个装置的名称也叫做《光学仪器》,是艺术家 ZJS 的作品,他的本名是周骏生,他则对影像本质展开追问,试图揭示可见物表象背后穿行于时空的信息熵。

于伯公,《通向本体》

面对当下人类文明不断加速运行所制造的离散身份,参展艺术家通过实践追索集体无意识的形成,对人类的自我认知、现行社会运转机制和未来发展范式等议题展开了探讨和反思。

他们或以远离地球的卫星视角,重新审视人类对地球和时空的既有认知;又以充满寓言式的创作手法,围绕宇宙之中渺小的蓝色星球展开创作,在为观众揭示这颗行星的伤痕、记忆与文明留存的希望或失望的同时,将自我召唤进入不同的有机系统,并将个体经验转化为可感知的莫名之物的创造。

随着展厅一个个呈现,艺术家们的作品被巧妙地布置在沙丘美术馆的不同空间中,每一个作品都在不同的光影与背景下相交相映。当步行至美术馆的天台时,与一座光学仪器共同瞭望天际线,耳边是海风的呢喃,似乎完成了一次循环在宇宙的旅行。

阿那亚艺术中心“目之所及”观看的仪式感

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这座建筑早在两年前便对外开放,随后便成为阿那亚打卡胜地之一。据建筑师说,这座建筑的灵感汲取自周边的季节性海水——夏天蔚蓝而平静,而冬天海面凝结成冰,这一建筑设计试图将水的自然奇观囊入其核心。

在这里,随着螺旋上升的流线,人们被引导入每一个相互独立又彼此互融的空间,在观看展览的同时,在这个建筑中,人们的视线也随着步伐流动。在满足观赏性的同时,更加赋予“观看”这一行为以仪式感。

刚刚进入阿那亚艺术中心便面临一个选择题,向左还是向右?左行随着台阶而下,进入圆形剧场,上空偌大的金属螺旋与整座建筑的阶梯相呼应。这里是圆形剧场,空地的边缘设有座位,可作为聚会、演出等公共空间。这个地方还暗藏了一个卷宗书店,随着台阶向上便再次到达门口,这个时候右行,即可以开启这次展览。

这 次 展 览 聚 焦 于“ 观 看 ”。美 国作 家 与 诗 人 约 翰· 厄 普 代 克(JohnUpdike,1932-2009)怀抱着观看的好奇心,展开了对于艺术的书写,并留下了三部艺术文论《Just Looking》《StillLooking》与《Always Looking》。约翰·厄普代克没有太多时间用以研究艺术理论或术语,但他相信自己的眼睛所提供的信息 :

“观看”存在于眼前的事物,有时也能捕捉到那些并不存在于眼前的东西。这使得艺术成为“观看”永恒的对象。

2020 年,处于社交隔离中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依赖技术构造的数据世界,正如美国视觉文化研究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所预言的那样,此时此刻,“世界的景象都是通过屏幕获得的,而不是直接观看的结果”。

此次展览邀请观众造访的将是一个与屏幕无关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中的艺术无法被修改,连同它们所包含的那些个人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性的、美学的或日常的观点。在艺术的世界中,观众与作品共同处于核心的地位。艺术以最为简单有效的“观看”启发人类,这就是艺术使人类感到惊讶的原因。

尚 - 米歇尔·欧托尼耶在他漫长而卓著的艺术生涯中,欧托尼耶实验并拓展了多种冶金材料的用途,最知名的便是硫磺和玻璃。玻璃的柔韧和脆弱能够隐喻人类的身体和生命之有限性。在欧托尼耶的雕塑中会保有玻璃技师的身体痕迹,因为玻璃由他们组合、粉碎及触摸—— 某种程度上来说,刻意保留了玻璃受损或不完美的一面。

泽维尔·维扬用一系列的雕塑与装置呈现了带有自我风格的作品, 而莱斯利·休伊特则通过摄影铺陈出记忆的变奏,黑影相片、数字显色照片与极简雕塑勾连着艺术家的个体身份认同与更广泛的社会政治语境下的集体历史。

洛朗·格拉索作为长期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当代艺术家,将于展览中呈现其影像作品电影《OttO》,作品中,艺术家延续其对无形之物的表现,以科学乌托邦、理论和神话为基础,推进他对美学、虚构、诗意之变体的研究。“我想做一部电影,将所谓的圣域磁场可视化。它以球体的形态穿梭于不同领域,在视觉上阐释原住民文化的奥秘。”洛朗·格拉索在与菲利普·珀尔特(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馆遗产策展人,大洋洲、因苏林迪亚遗产收藏主管)的访谈中如是说。

加藤泉标志性的织物作品也将占据展厅一隅,赋予空间神秘的灵光。有人评价加藤泉的作品说: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所看到的,既是我们人类生命应该有的状态,同时也是人类生命的指引。也正因为如此,

他的作品总是能够散发出长久而恒定的美,帮助人们在反复无常、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命意义。

此外,展览还专设展厅集合苏菲·卡尔、 延斯·梵歌基于“肖像”主题的创作,以种种无声无息的凝视回应我们自外部投去的“观看”。此次展览中的艺术创作囊括了绘画、雕塑、摄影与装置等多种媒介,它们具有迥异不同的特质,构成视觉的呼应和信息的交织,这激发了“观看”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这些作品与展览空间在物理层面上的互动,为“观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角度,也让我们的“观看”更为真实可靠。


“Just looking, Still looking,Always looking”或许可以被视为一句借自约翰·厄普代克的箴言,它提醒着我们不要丢失“观看”的品质,唯有眼睛所见的最为真实。

空间与时间

在海边交汇

在孤独图书馆之后,阿那亚这个地方迅速被大众熟知,于是,UCCA 沙丘美术馆、阿那亚礼堂、阿那亚艺术中心都成为城市人远离喧嚣的首选之地。

大家来到这个海边之地,感受海的律动与音乐的共鸣,赶海逐潮,静静观看一只寄居蟹的行走,在指尖翻阅书本,用尽全部时间去陪伴家人。而阿那亚的建筑空间在承载艺术之外,还能够容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是一种空间与时间的交汇,亦是一次自我的探寻。

01.孤独图书馆

—一步一脚印

这个被誉为“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是很多人心里的精神家园。它矗立在空旷的沙滩上,和现代社会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原则相反,你想到达这里,没有车道和捷径,要脚踏着沙,一步一脚印,才能抵达。孤独图书馆由知名建筑师董功设计。

02.阿那亚礼堂

—一束光的美

海边礼堂是社区里的精神空间,人们在此沉思,聆听内心的声音,感受一束光的美丽。同时,这里也是文化活动、艺术展的举办地,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文化艺术空间

03.海边音乐厅(即将呈现)

—静听耳语

海边音乐厅是阿那亚的音乐空间之一,建筑师对古老圆形剧场进行解构,在不同高度上组合形成多个即兴表演的舞台,这里也是海边居民相聚的广场,独特的空间设计,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04.海边市集

—一远方烟火

阿那亚的生活,不仅是诗意与远方,还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在小镇的海边市集,这里有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对家常日子的热爱。质朴的红砖,艺术的美感,带给海边居民全新

的生活体验。

05.单向空间·阿那亚店

—精神之旅

作为北京新生文化地标之一的概念书店,单向空间致力于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海边的单向空间,如同整个社区的文化客厅,人们借助它,完成最优雅的精神连接,享受一次次精神之旅的洗礼。该建筑由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设计而成。

06.DDCLivehouse 阿那亚店

—自由歌唱

这里是最棒的海边音乐空间,也是未来卓越音乐人的孵化地。最有潜力的新锐音乐人和乐队,将在这里进行创作、排练,这一次纯粹从音乐的视角出发,自由歌唱,自由表达,let"s garage !

07.旧物仓

—复古美学

goodone 旧物仓是一座扎根在城市记忆中的复古生活美学综合空间。从实体的旧物,到“再现计划”的复古产品,再到一种日渐回归的生活方式,旧物仓正通过复古的场景及空间营造,连接城市记忆及社群。这一次,旧物仓来到海边的阿那亚,一起回到过去,重寻时光的记忆。

08.万花筒画廊

小而美的万花筒画廊,是海边又一艺术站点。画廊女主人黄薇,走遍世界各地,用独到的视角与专业的评判眼光,发掘出年轻而富有潜力的艺术家,带来一系列高水准的展览与活动。

文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卢美婷(实习)

资料提供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吕顺:感知万物 对话自己

杨军:刀尖上的舞者

李象群:追求艺术 奔向希望

咏梅:洪流之下 欣然自若

于震:做个合格演员 我便心满意足

文那:寻找容身处

「 2021年3月25日 沈梦辰 」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