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这些惠州非遗文化名片 你知道多少年了「广州非遗名片」

时间:2022-12-09 18:53:13 来源:惠州发布

大家好,这些惠州非遗文化名片 你知道多少年了「广州非遗名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

非遗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从吃穿用度到娱乐休闲,

皆有传统手艺的印记。


在惠州,

广府文化、客家文化

与闽南文化在这里杂糅,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

发展成独特的、

带有东江文化烙印的惠州文化,

从而使惠州非遗呈现

出多样性、丰富性的特征,

异彩纷呈。

据惠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统计,目前,惠州市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项,省级项目22项,市级项目74项,县区级项目14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6人,市级传承人58人,县区级传承人174人。

今天,跟随着小布

一起了解惠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惠东渔歌

惠东渔歌俗称“后船歌”、“鲘船歌”或“城歌”,属“粤东渔歌”中的浅海渔歌类,是流行于惠东县沿海的港口、巽寮、稔山、盐洲等地的渔村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惠东渔歌是使用潮州方言的无伴奏清唱,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多种表演形式。音乐曲调丰富,有啊啊香调、啦打嘟调、贤弟调、罗茵调等29种之多,有些曲调,如嗳嗳调吸收了海丰白字戏唱腔的拖腔,唉唉调(又称苦调)糅合了妈祖庙乐的旋律。

龙门林村盒箩

龙门县龙城街道林村盒箩手工技艺相传已有近千年历史。林村盒箩是一种传统的竹制礼盒,用来装生活用品,逢年过节或结婚、满月等喜庆日子,盒箩常被用来装礼品。尤其在当地人的婚庆嫁娶传统习俗中,林村盒箩必不可少。男方用盒箩装聘礼,女方用来装嫁妆。林村盒箩又被称为“归宿盒箩”,寓意女子找到了好夫君和归宿。特别是女儿出嫁时,母亲会送给女儿一担盒箩,寓意让女儿的子子孙孙都不会饿着。

元宵舞龙

每年元宵节前,惠东县吉隆镇埔仔村村民蔡冬维都要忙着做草龙头和锦龙头(布龙)。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隆的元宵舞龙已传承400多年,人们通过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在当地,还传唱着一首童谣“正月十五惊雷响,祥龙飞降吉隆上。保佑今年好年景,月月年年福安康”。这一民俗世代相传,成为吉隆一年中最盛大的民俗活动,因此,在吉隆有一种说法,那就是 “过元宵大过过年”。

小金口麒麟舞

惠州市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的麒麟舞发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全街道7个行政村,村村都有麒麟队,共有麒麟队员500多人,参加舞麒麟活动的村民达3000多人,其中最年长的83岁,最小的13岁。

小金口麒麟舞历史悠久,其夸张、戏剧性的舞步,诙谐逗趣,是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和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所创作的舞蹈动作,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麒麟舞,可谓独树一帜。

龙华大鼓

龙华大鼓是惠州市博罗县一种打击乐器合奏的民间鼓乐,贯穿于当地民众的岁时节庆、人生礼仪之中,是根植于传统客家文化的音乐形式。据记载,龙华大鼓随客家人南迁而传承至惠州博罗县,明嘉靖《惠州府志》记载当地居民除夕“守岁作鼓乐”。百余年前,龙华镇居民就已在东莞石龙新昌鼓店订购所用的“灯鼓”。

龙华大鼓是由大鼓、大锣、中锣和小锣四种乐器组成的清锣鼓。乐队编制一般包括大鼓1面,大锣2面,中锣2面,小锣15-50面不等。

大亚湾渔家婚嫁

大亚湾区渔家婚嫁主要分布在澳头街道东升村、前进村、金门塘村和霞涌街道霞新村。2015年2月,大亚湾区渔家婚嫁被公布为第六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15年1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今年63岁的徐妹是东升村渔家婚嫁的传承人之一。

大亚湾渔家婚嫁是大亚湾地区疍家渔民人生礼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留了沿海疍民“蛮歌相迎”等传统婚嫁礼仪,是传统上疍家渔民“浮家泛宅”生活的缩影。

你还知道

惠州的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欢迎给小布留言分享哦!

来源:惠州发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