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中国陶瓷精神内涵「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

时间:2022-12-12 16:53:16 来源:艺术画廊

大家好,中国陶瓷精神内涵「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陶瓷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重要名片。本文从明清外销瓷的设计与海外贸易出发,详细解析外销瓷的种类和风格,分析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路径,并进一步阐述中国陶瓷与世界文化的共融关系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明清外销瓷:中西设计文明互鉴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制造的巅峰时期,同时也是外销瓷的黄金时期。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外的官方贸易,到明朝中晚期,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航海活动也推动了中国外销瓷的生产与销售。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江西景德镇成为明清时期的制瓷中心。鄱阳湖区域物阜民丰,保证了瓷器生产的充足劳动力;技术的不断革新,让此地生产的瓷器成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产品。

图 | 清·青花山水凤尾尊 | 选取自景德镇陶瓷馆

收藏和使用精美无比的中国瓷器,成为当时各国崇尚文明、追求高雅乃至炫耀国力的象征。中国陶瓷的这种强劲“中国风”设计是一种独具民族文化因子的艺术风格,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的,特别是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该如何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的课题。

郑和下西洋:中国陶瓷与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七下西洋为沿线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大变化,通过朝贡贸易、民间贸易等多种形式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郑和的船队满载丝绸、瓷器、金银铜铁等物品,从江苏太仓出发,一路出使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船队最远航行到达非洲东海岸,带去的中华文物对欧洲、非洲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图 | 明·青花葡萄纹菱口盘 | 选取自景德镇陶瓷博物馆

郑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为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贡献包括3个方面:

首先,实现了中国人民建设和平世界的梦想。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但从来没有占领过海外国家的半寸土地,而是通过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使广阔的海域成了和平之海、幸福之海,与西方殖民者残酷掠夺殖民地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 | 明·青花缠枝纹葵瓣斗笠碗 | 选取自景德镇陶瓷馆

其次,实现了中国人民文化融合的梦想。将中国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亚非一些国家中,使这些国家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再次,郑和下西洋在南洋、印度洋沿岸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官民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为发展中国与亚非诸国之间在政治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克拉克瓷与殷弘绪: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把澳门作为殖民据点。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各国,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同时大量黄金白银流入中国,对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 | 元·青白釉堆塑龙虎纹瓶 | 选取自景德镇陶瓷馆

17世纪初,一艘装有大量中国青花瓷器的葡萄牙商船,被刚刚成立不久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荷兰人将这批瓷器运回国内拍卖,幽蓝神采的中国瓷器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当时的欧洲人将这种万历外销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从1575年左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时期里,大量克拉克瓷被运送到了东亚、东南亚、西亚、欧洲、美洲的部分地区。16世纪至17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两个主要贸易国是葡萄牙和荷兰,克拉克瓷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图 | 宋·影青双系执壶 | 选取自景德镇陶瓷馆

推动中国陶瓷海外传播的另外一位关键性人物是殷弘绪。殷弘绪是一位法国传教士,18世纪初来到中国,并特地前往景德镇传教。他在传教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整理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配方等,并通过书信的方式寄回了法国。殷弘绪整理的珍贵的陶瓷资料和配方,掀起了欧洲仿烧中国瓷的高潮,推动了欧洲陶瓷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风与纹章瓷:中国文化自信的不断践行

17世纪中叶,在荷兰的代尔夫特,一种模仿中国明代青花瓷的釉陶产品大获成功。经过一段时间后,代尔夫特陶从纯粹模仿中国外销瓷,逐渐趋向自己创作“中国风格”的作品。在代尔夫特陶的影响下,欧洲各地的窑场纷纷开始生产蓝白两色的中国风格釉陶,中国风设计从此开始真正兴起。

18世纪早期,德国梅森瓷器厂生产出真正的瓷器,将欧洲仿制华瓷推到了新的阶段。

图 | 清·粉彩九桃图瓶 | 选取自景德镇陶瓷馆

在仿制的同时,欧洲也持续订购瓷器。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纹章瓷登上了舞台。纹章瓷是中国外销瓷的一种,确切来说属于“来样加工”的“订烧瓷”,由景德镇的工匠按照欧洲订购商提供的种类、造型、式样、纹饰、工期等进行彩绘烧制,所以在纹章瓷上既有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特点,又能反映出当时西欧典雅的装饰风格。因为这种纹章瓷上印有欧洲贵族家族的徽章,所以又被称为“徽章瓷”。早在明嘉靖年间,葡萄牙就向中国订购纹章瓷,到了清康熙年间,外销的纹章瓷达到了鼎盛。很多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公司团体都纷纷托当时著名的东印度公司到中国来订购纹章瓷。

图 | 明·青花松竹梅大碗 | 选取自景德镇陶瓷馆

康熙年间的纹章瓷主要是五彩纹章瓷和青花纹章瓷两种。至雍正时期,粉彩纹章瓷开始占据主流地位。纹章瓷的彩绘产地也从原来的景德镇转向了外贸重地——广州。当时,一般都是从景德镇买上好的白胎瓷,然后带到广州根据不同外商的喜好和要求进行烧制。

结语

“China——中国”,陶瓷与国齐名。纵观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史,陶瓷一直扮演着文化使者的重要角色。从明清外销瓷,到中国陶瓷的海外影响,每一步都离不开民族文化因子和民族特色。中国陶瓷的“中国风”设计,使得中国陶瓷与世界文化共融。今天,我们更应坚定地拥有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在陶瓷设计过程中时刻注重加强文化的自我认同,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从多维角度创作出独具民族特色与品位的陶瓷艺术作品,进一步提升我国陶瓷产业的世界影响力。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