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书法学概论「书法论述」

时间:2022-12-19 11:18:10 来源:云逸书院

大家好,书法学概论「书法论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书法概论》连载(1—1)

倪文东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出版发行



【书法的理论构建】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书法家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书法的规律,把这一切收集、整理、分析、归纳上升为系统的理论,这是后来的事情。虽然,古代书法理论产生得较晚,但它一经产生,就立即引起了书家的注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书法理论来源于书法实践,又对书法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书法艺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书法理论研究也不断地深入,书法理论家不断增多,不但有书法家在研究,而且出现了不少专门的书学研究家,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遂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书学理论体系。

古代书法论著分类提要

古代书学理论的内容极为丰富,有书法总论,有研究各种书法规律的,有品评历代书法家作品的,有书法史研究专著的,有探讨书法技巧的,有记录历代书法作品的,有集纳历代书学论著的,有研究和考释历代法帖的,有谈书法实践体会和经验的,还有记载文房四宝知识和书法家轶文趣事的,应有尽有,美不胜收。下面我们选其重要者分别加以分类和介绍,并注明出处,以便读者阅读参考。

张芝 秋凉平善帖

一、书学专著

1.《非草书》,东汉·赵壹撰。一篇。是我国古代可考的第一篇书学论文。赵壹(生卒年不详),东汉光和年间的辞赋家,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他的文学名篇《刺世疾邪赋》表现了对当时奸邪当道,政治黑暗的不平,颇为流传。赵壹的《非草书》一文,以儒家的道统观念来看待刚刚兴起的草书,以政教的“尚用”,反对草书的“尚美”,抨击和非难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当时章草渐行,学书者皆以杜度、崔瑗、张芝为法,这些人对草书的学习和创作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赵壹认为这种做法不近古,非圣人所为,要求返于苍颉、史籀。这是当时书法发展的形势所不允许的。所以,其文虽传,但其观点却始终未被人们接受。但赵壹这篇文章却从反面如实地反映了当时草书渐行,变“实用”为“尚美”,作为艺术的书法在知识分子当中受到重视的社会现象,对于我们研究书法在东汉时期由实用的书写转变为艺术的创作这种书法发展的自觉现象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另外,赵壹在文章中最早提出了草书产生的原因和年代,东汉时期草书“趋急赴速”已经完全发展成熟;在理论上首创“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认识和技巧的关系;对书法学习提出“应人就学”,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个性、气质等主观能动作用的观点等,对于丰富和建立我国的书法理论有重要的贡献。原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2


2.《笔意赞》,南齐·王僧虔撰。一篇。王僧虔(426~485),南朝齐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侍中,谥简穆。喜文史,善音律,工书法。这是一篇四言韵文赞词,共18句。文前有序,提出了书法理论的重要观点,是书法史上的重要文献。如提出了著名的 “神采论”观点:“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原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3.《书谱》,唐·孙过庭著。(孙过庭生平见草书名家简介)《书谱》是书法史上重要的书学论著,阐述正、草二体书法的用笔和章法,见解精辟,阐述极详;对书体的特点、学书经验及书法源流的论述,很有见地。由于孙过庭本人精于书法,以自己擅长的草书来抒写自己的书法理论和见解,颇具创意,所以历来学书者,无不奉为指南。如其论述真书和草书之别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又其论述书法的结构布局时曰:“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书谱》通篇贯穿了朴素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辨证通变的书学观点。全篇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有许多流传后世的精彩论述和名言警句,如“智巧兼优,心手双畅”、“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等。原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2年出版有《孙过庭书谱笺证》,宋新建笺证。


孙过庭《书谱》01

孙过庭《书谱》51

4.《海岳名言》,宋·米芾著。一卷。(米芾生平见行书名家简介)此书为后人集录米芾平日论书之语而成,共26则。内容涉及较广,特别在用笔、布白的方法上有独到见解。如“学书须得趣,他好惧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又如“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另外,书中对柳公权等书法家多有讥讽贬斥,如“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其言甚过,不为后人所接受。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海岳名言1

海岳名言2


5.《书法约言》,明·宋曹著。一卷。作者宋曹为明末清初书法家,字彬臣,号射陵。江苏盐城人。明崇桢时官中书,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善书。该书论述了书体之变迁,楷、行、草书之笔法体势等,所论皆具体切实,足学书者取法。如“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大要执笔欲紧,运笔欲活,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为明代书法理论的上乘之作。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6.《南北书派论》,清·阮元撰。一篇。阮元(1764~1849)清代学者、书法家。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考据训诂之学)。该文利用清代金石学的成果,对书法史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南北二派书风不同的见解,曰:“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反于古?”倡言“碑学”,成为清代碑学书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为后来碑派书法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作者另有《北碑南帖论》一篇,亦是其书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如论及碑与帖之不同特点时,云:“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7.《书概》,清·刘熙载著。一卷。刘熙载(1813~1881),清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字伯简,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曾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书概》为作者所著《艺概》(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中的第5卷,论及历代书家、碑帖、传授渊源、笔法变迁、书坛遗事等。内容广泛,语言简练,对书法的源流及笔法等,均有独特的见解。如“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又如“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立论高屋建瓴,不袭前人陈说,具有理论深度,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8.《艺舟双楫》,清·包世臣撰。包世臣(1775~1855),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安徽泾县人。工书法,初学唐宋,后法北碑,晚年又学二王,师承邓石如,用笔以侧取势。该书共6卷,前4卷论文,后2卷论书,所以称“双楫”。该书抑帖扬碑,尊魏卑唐,在当时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来评论历代书法,开辟了书法的新途径,直接导致了康有为碑学理论的形成,对后世颇有影响。如论述魏碑和唐楷的区别时云:“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所论有独到之处。该书从理论上确认了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从而打破了明人沿袭帖学走向末路的僵局,为历代所重。该书包括述书、论书绝句、历下笔谈、国朝书评、删定《书谱》、《十七帖》疏正、邓石如传等。参阅《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全文见《万有文库》第一集。

9.《学书迩言》,清·杨守敬著。杨守敬(1839~1914)清代书法家。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同治举人。曾在日本致力于搜集散佚古籍的同时,对中日书法交流有重要贡献。本书杂论书法,分为绪论、评碑、评帖、评书、题跋、后记六部分,系统论述了中国书法的规律,内容丰富,评述精当。涉及历代著名书家、名碑名帖等,多为初学者所当先知。迩为“浅近”之意,故书名为“学书迩言”。作者沉潜于金石书法之学数十年,下笔自有独到之处。所论虽属一般书法常识,却有作者独特的见地。如论及清代隶书时说:“桂未谷馥、伊墨卿秉绶、陈曼生鸿寿、黄小松易四家之分书,皆根底汉人,或变或不变,巧不伤雅,自足超越唐、宋。”对清代人的隶书给予高度的评价,比较符合历史事实。文见《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文物出版社1982年出版有陈上岷所注的《学书迩言》单行本。


南齐王僧虔《谍文》


10.《广艺舟双楫》,清·康有为撰。康有为(1858~1927)文学家、书法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领袖。字广厦,南海(今广州)人。此书共27篇,又名《书镜》,日本译名为《六朝书道论》。继包世臣《艺舟双楫》之后而作,因包氏之作有论书部分,康氏因而广之,故名《广艺舟双楫》。该书在详述书体源流,品评碑刻高下,分析各家优劣的宏论中,“尊魏卑唐”,提倡碑版,攻击帖学,提出“变”的思想,内容丰富,论辩精辟。为什么要尊魏碑,康氏认为有五点:“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如评论总结魏碑的十美,云:“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康有为借历代书法之兴衰隐寓其政治主张,对书法艺术理论和作品的评论,旁征博引,恣肆论辩,“扬碑抑帖”,“尊魏卑唐”较包世臣,语激而过之,在议论辩驳中多持主观偏颇。但对六朝诸碑书体变迁之迹及其优劣得失,论之甚详,在使碑学成为与帖学相对立的一大流派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国古代书论中体系严整,论述详尽的书学论著,对于建立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贡献至大。参阅《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广艺舟双楫注》,崔尔平注,上海书画出版社。原文见《艺林名著丛刊》。


附:《书法概论》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书法的基本构成…………………………………11

第一节 书法的概念与特征………………………………11

第二节 书法的历史与现状 ………………………………14

第三节 书法的实用与审美 ………………………………17

第四节 书法的继承与创新 ………………………………19

思考与练习(一) ………………………………………23

第二章 书法的理论建构 …………………………………24

第一节 古代书法论著分类提要 ………………………24

第二节 近现代书法论著分类提要 ……………………32

第三节 书法报刊及网络简介…………………………44

思考与练习(二) ……………………………………51

第三章 书法的形式因素 …………………………………52

第一节 材料用具 ………………………………………52

第二节 碑刻法帖 ………………………………………58

第三节 点画用笔 ………………………………………62

第四节 结体取势 ………………………………………67

第五节 章法布局………………………………………70

思考与练习(三)……………………………………79

第四章 书法的造型特……………………………………80

第一节 古朴装饰的篆书………………………………80

思考与练习……………………………………………97

第二节 舒展飘逸的隶………………………………98

思考与练习……………………………………………119

第三节 端庄严谨……………………………………120

思考与练习……………………………………………129

第四节 优美流畅的行………………………………130

思考与练习……………………………………………156

第五节 潇洒飞动的草………………………………157

思考与练习(八)……………………………………170

第五章 …………………………………………………171

第一节 书法鉴赏的基础 ………………………………171

第二节 书法鉴赏的标准 ………………………………175

第三节 书法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179

思考与练习(九)……………………………………185

第六章 书法创作的思……………………………………186

第一节 书法创作的意……………………………………186

第二节 书法创作的原则 …………………………………189

第三节 书法创作的方法 …………………………………191

第四节 书法创作的拓展…………………………………203

思考与练习(十)……………………………………216

插图目录 ……………………………………………………217

参考书目……………………………………………………220

附录 :

1. 全国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高校名录 …………221

2. 书法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225

3. 书法专业学生必临帖目 ………………………227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