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收藏要点:流派篆刻技法解析3

时间:2021-09-01 15:45:00 来源:

流派篆刻技法解析3

吴让之

吴让之(1799-1870)的篆刻纯从邓石如出,但比邓氏更加严谨,所以吴昌硕所说“学完白不如径取让翁”有一定的道理。吴让之曾有临摹十年汉印的经历,所作白文尽得汉印之风韵;朱文体态修长,上密下疏,乃自家篆书风貌。他的篆刻风格对后世的黄士陵和吴昌硕影响巨大。临摹吴让之的作品,必须真实而确切地领会“平中见奇”这句话。

图一“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全印共八字,结字乃吴氏篆书风貌,可谓“印从书出”。

blob.png

图一“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全印共八字,结字乃吴氏篆书风貌,可谓“印从书出”。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临摹此印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字形大小任其自然,突出篆书结字修长、上密下疏的特点,线条做流线形安排,如“所”、“好”、“玩”和“焉”等字;二是充分注意笔画粗细有别,如“玩”、“焉”等字的垂线笔画各不相同:三是全印章法安排疏密自然,“玩”字左下半部分留空,使全印气息流动,乃全印最妙处,否则该印会逊色很多。吴让之在处理朱文笔画时常圆中见方,整体上以圆转为主,笔意十分流畅。其用刀注重施以轻重变化,以营造出动人的韵味。

图二“师慎轩”一印从篆书体势上来说与前印相似。不同的是,前一印笔画是圆中见方,而此印则是方中寓圆,笔画古朴厚重。此印边栏轻细,残断较甚,若有若无。临摹此印要注意表现笔画张力,同时注意章法上的变化与对比。如“轩”字上密下疏;“师”字左右两部分上下错位,留出白地;“慎”字左右两部分中间留空,使整体上疏密有致。对一些细微变化也要注意,如“师”字左半部分两个“口”形一方一圆、一大一小,右部下面两弧一粗一细;“慎”字左半部分“竖心旁”中几笔弧画的姿态、弧度等也各有不同。

blob.png

图二“师慎轩”一印从篆书体势上来说与前印相似

图三“颂臣”一印乃吴让之经典之作,这样的作品可以反复临摹。临摹此印须把握三点。一是边栏厚重古朴,与印文形成强烈对比。二是章法体现构成意识:“颂”字上密下疏;“臣”字笔画少,下方笔画伸至“颂”字“公”部下方,使左右两部分呼应起来。所谓“平中见奇”,由此可见。三是印文笔画有节奏地变化:“颂”字“页”部笔画粗细有别,耐人寻味;“公”部上方两笔画,上粗下细,呈现出书写意韵。

blob.png

图三“颂臣”一印乃吴让之经典之作,这样的作品可以反复临摹

图四“兴言”印与上一印相似,边栏亦厚重。整个印面上下方留空。“言”字笔画少,相对粗壮、厚重一些。“兴”字笔画多,变化尤多。如其上方“【注字1】”与“【注字2】”笔画收笔略有不同,左半部分方正,左半部分末端尖细而中部稍细。下方“【注字3】”和“【注字4】”笔画亦有不同。就连“兴”字“同”部中上方的横画也体现出变化,可见吴让之篆刻并不是无意而为,而是苦心经营,努力在自然中求变化。

blob.png

图四“兴言”印与上一印相似,边栏亦厚重

图五“攘之”印临摹前宜细察之。两字繁简不同,形成强烈对比。边栏四角破其三,尤其是“攘”字右下部分末笔粘连边栏,顺乎自然,恰到好处。“之”字下方横画冲出边栏,气息由此灌入,加上左下角残破,使印章显得空灵有致。“之”字笔画对称,要注意两弧线的变化。“攘”字的“提手旁”下方亦自然粘连底边,右部两并立“口”,左者与上横皆粘连,右者则断其一,此乃细微变化之处。

blob.png

图五“攘之”印临摹前宜细察之。两字繁简不同,形成强烈对比

图六“逃禅煮石之闲”印乃吴让之名品,笔意流转,线条婀娜,结体自然,临摹时可加以细致体会。此印章法“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除“石”字下方留有大块白地外,其余各字皆适应字形需要,各有疏密之变化。全印并列笔画很多,但各有不同,如“逃”字“兆”部、“禅”字“示”部和“闲”字“门”部等。临摹时要尽力表现出这些特征。(3)

blob.png

图六“逃禅煮石之闲”印乃吴让之名品,笔意流转,线条婀娜,结体自然,临摹时可加以细致体会。

此印章法“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