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鉴藏赏析:名画中的人文

时间:2021-09-17 15:45:01 来源:

名画中的人文

名画中的人文 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所感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于1934年完成的一本关于美术方面的著作。全书共分二十讲,其中讲到的美术家并不多,只有乔托、多纳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尼尼、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贵支、普桑、格勒兹、雷诺兹、庚斯博罗等人。但字里行间给人的感受确是十分震撼的,曾留学巴黎的傅雷先生已经完全吸收了欧洲艺术的精华,体会到了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气息。诚如傅雷先生自序所说:“今也东西艺术,技术形式既不同,所启发之境界复大异,所表白之心灵情操,又有民族性之差别为其基础,可见所谓融合中西艺术之口号,未免过早……”确实,在文明与文明之间,不同民族的艺术与艺术之间,我们存在者差异,但是我觉得其间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当我看着多那太罗的《圣母与圣子》、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之诞生》、达芬奇的《瑶公特》和《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康斯特布尔的《河谷山村》以及柯罗的《枫丹白露的森林》,一幅幅的世界经典名画摆在眼前,就如同在感受一种异族文化、异族人文气息的洗礼。当傅雷先生在“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人文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含义。

blob.png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达芬奇 湿壁画 纵469 ×横880 厘米 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藏

美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扩散,是意识中反映出来的的某种属性的规律性。而经典名画就是这种精神扩散的最佳延伸方式。人文主义美学是在以人性反对神性为主线的人文主义运动中产生的。人文主义运动以人性为旗帜,充分利用古典文化,对艺术、技术、伦理、哲学展开创造性的研究。人文主义美学不再是上帝启示的真理,而是世俗生活的学问,人在此间不是上帝的儿子,而是世界的主人。以人为中心,尊重人、赞美人,逐渐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主题。

乔托的《犹大之吻》讲述的是《圣经》中的传说:耶稣的12个使徒之一的犹大,偷偷勾结敌人,以30块银币的代价出卖了耶稣。画面描绘的正是犹大带领士兵、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冲进客西马尼园拘捕耶稣的情景。基督和犹大的形象都摆脱了中世纪美术中的那种僵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世俗人物的思想情感,让人感到真实。这当然是一种对人性的肯定。

波提切利的妩媚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其代表作首推《春》和《维纳斯之诞生》。《春》中的微风之神长着翅膀、身上的着妆似乎在东方人看来有些“恐怖”,在许多的东方人所拍摄的“鬼片”中,那种悠蓝色近似于“鬼火”的颜色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恐怖?而她眉宇间又似乎流露出一丝无奈,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嫉妒,一种带有愤怒的嫉妒。更让人费解的是,她的回眸之间又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挑衅,但又却似乎有一种真诚。与中国唐朝一样,那个时代的女性均以丰满为美,这与现在的一些“骨感美女”是大不相同的。《维纳斯之诞生》给人的感觉更是清爽,一对长了翅膀的“神仙眷属”不停地象初生的维纳斯身上喷水,这大概就是“洗礼”吧,口水原本是脏的,但却能用来为那样圣洁的维纳斯洗礼,可见复兴的人文首先是肯定了世俗的肮脏还是能够孕育圣洁的。这一人文思想的启蒙为后来学术界关于人性的争论开创了先河。鲜花纷落,智慧、爱情、美丽之神维纳斯出生在清波碧光之中,更让人无限遐思。春之神用鲜花绣好的披风给维纳斯披上,动作的柔美、轻盈,非凡尘能及。而美丽的维纳斯那双无与伦比的修长的玉腿绝对摄人魂魄,不过在我看来,其中唯一的不协调的地方在于女神的手臂,那样的一双手搭配在维纳斯这样的女神身上简直就是玷污,那过于粗壮的手指头似乎是波提切利自己手指的写真。波提切利的妩媚不光是形式上的感觉,更是心灵的表象。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凭借其隽永的魅力,吸引着后世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而其最富盛誉的还是当属《瑶公特》和《最后的晚餐》,关于它们的话题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瑶公特》这幅画的声名和荣誉几乎把达芬奇其他的所有作品都掩盖了。画像中的主人公原本为翡冷翠皮货商人焦孔多的妻子蒙娜丽莎,而“瑶公特”的名字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阿里奥斯托所作短篇小说中的人物,这两者能够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神秘。据考,当时的蒙娜丽莎刚刚失去自己心爱的女儿,心情非常郁闷,达芬奇为了在给他画像市时能让她露出笑脸,他还特意请乐师为他奏乐、唱歌、说笑话。达芬奇用他高超的艺术技巧画下了刹那间的“神秘微笑”,而殊不知在艺术手段实现之前还有那样的一段故事。告别了只为神画像的时代,在当时的社会,王公贵族找画师为自己画像是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皮货商人的妻子也能请到在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达芬奇为之画像,这本身就是尊重人性、平等人格的表现。蒙娜丽莎这样一位新兴资产阶级女性能够追求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自己,这难道不是人文的进步吗?而达芬奇更是把她作为一个刚从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的新女性来刻画,这更是人文主义的升华。艺术研究事物的质,把握事美的个性。达芬奇作为人文主义艺术家,继承了艺术模仿自然传统观点的同时,却又不拘于对这一观点的传统解释。他把艺术家看成实现艺术模仿自然的承担者,并把他叫做:“能创造发明的和在自然与人类之间作翻译的人”。

《最后之晚餐》是和《瑶公特》同样著名的达。芬奇的杰作。这幅壁画宽八公尺半,高四公尺三寸,现存意大利米兰城圣马利亚大寺的食堂中。

《圣经》上关于《最后之晚餐》的记载是:“那个晚上到了,耶酥和十二个使徒一同晚餐,他说:”我告诉你们真理,你们中间的-个会卖我。人类的儿子,将如预定的一般,离开世界。但把人类的儿子卖掉的人要获得罪谴,他还是不要诞生的好,‘犹大,那个将来卖掉耶酥的使徒,说:“是我么?我主?’耶酥答道:”你自己说了。‘“”他们在用餐时,耶酥拿一块面包把它祝了福,裂开来分给众使徒,说:“拿着吃罢,这是我的肉体。’接着他又举杯,祝了福,授绘他们,说:”你们都来喝这杯酒,这是我的血,为人类赎罪,与神求和的血,可是,我和你们说,在和你们一起在我父亲的天国里重行喝酒之前,我不再喝这葡萄的酒浆了。‘说完,唱过赞美诗,他们一齐往橄榄山上去了。“

在这幕简短的悲剧中,有两个激动的时间:第一是耶酥说“你们中间有人会卖我!”这句话的时间,众徒又是悲哀又是愤怒,都争问着:“是我么?”——第二是耶酥说“这是我的肉体”、“这是我的血”几句话的时间。前后几句话即是《最后之晚餐》的整个意义。在故事的连续上,后一个时间比较重要得多;但第一个时间更富于人间性的热情及骚动。达芬奇所选择的即是这前一个时间。时间到了,耶酥知道,使徒们也知道。这晚餐也许是最后的一餐了。耶酥在极端疲乏的时候,吐出“你们中间有人会卖我!”的话,使众徒们突然骚扰惶惑,互相发誓作证。这是芬奇所要表现的各个颜面上的复杂的情调。

在艺术表达的技术方面,表现这幕情景有很大的困难。一般虞诚的教徒热望看到全部人物。把他们画成有的是背影有的是正面,因为他更注意于当时的实地情景。安吉利科则画了几个侧影。而犹大,那个在耶酥以外的第一个主角,大半都画成独立的人物,站在很显著的地位。

此外,他对人物的排列还蕴涵着许多特殊的意义:耶酥在全部人物中占着最重要最明显的地位,第一,因为他坐在正中;第二,因为他两旁留有空隙;第三,因为他的背后正对着一扇大开着的门或窗;第四,因为耶酥微圆的双目,放在桌上的平静的手,与其他人物的激动惶乱、形成极显著的对照。使徒们都对他望着他,他却不望任何人。耶酥完全在内省、自制、沉思的状态中。十二个使徒,每侧六个,六个又分成三人的两小组,莱奥纳多为避免这种呆板的对称流入单调之故,又在每六个人中间,由手臂的安放与姿态动作的起落,组成相互连带的关系。耶酥右手第一个,是使徒圣约翰,最年轻最优秀、为耶酥最爱的一个。右手第二个是不忠实的犹大,听见了基督的话而心虚地直视着他,想猜测他隐秘的思念。他同时有不安、恐怖与怀疑的心绪。手里握着钱,暗示他是一个贪财的人,为了钱财而卖掉他的主人。如果把每个使徒的表情和姿势细细研究起来未免过于冗长。读者只要懂得故事的精神,再去体验画家的手腕,从各个人物的脸上看出各个人物的心事。他们的姿态举止更与全部人物形成对称或排比。这种研究之于艺术家的修养,尤其是在心理表现与组织技能方面,实有无穷的裨益。

选择《圣经》故事中的情节作为油画的“瞬间点”,这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体现。宗教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生存发展阶段后,依然存在着极大的艺术价值,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欧洲民众。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打破神学独尊的局面,让人性得到发挥,得到尊重,其目的显然是达到了。在艺术本质的转型阶段,能够在伴随宗教艺术的同时体现新兴的艺术思想,这就是艺术人文的突破。

名画之所以被后世人们传诵不衰,除去其本身价值的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它们背后的内在含义,其中有油画本身的神秘,其中有新思想的体现,有新人文思想的表达。这样,它们就有了新的生命力,新的创造点,蕴涵其中的人文思想也将永放光芒!

参考书目:《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三联书店傅雷著1998年《西方美学思想史》辽宁大学出版杨恩寰著1988年《艺术的审美实质》上海译文出版社阿。布罗夫著1985年《大学美术鉴赏》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王诚浩主编1999年《如何欣赏绘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REW主编1998年《走近名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徐琛主编1997年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