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艺术赏析:由几方元代印章想起

时间:2021-09-21 11:45:17 来源:

由几方元代印章想起

对于书法篆刻艺术创作风格的分析,习惯上以朝代或者流派来区分。书法方面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等。对于篆刻,明清时代有很多流派,但相互之间有交叉,界限不甚分明。就“宋尚意”来说,实际上,当时还有几个少数民族并列政权,只不过宋人整体上秉承了汉文化大统,但也只是时代风尚的一部分。笔者认为,一个时代风格概括成一个字或几个字,总有不尽之处。另外,就时代更替而言,王朝可以在一夜之间被推翻,但人的思想不能完全变成另一种模式,创作形态随之与以往截然不同。即使是通过人力可以推行,也必然违背艺术规律。像初唐楷书和隋碑就很难分清。再拿明清艺术来说,其实应该并称三百年;晚清则与民国连在一起,属于近代转型期。对于篆刻创作来说,有些流派分类也需要正确定位。

blob.png

篆刻有秦汉、宋元、明清三个并称的时期。惯常认为唐、宋、元三朝是一个波谷。“印宗秦汉”说明了格调大局方面的统一,而吸收“明清流派”只是创作中的一个原则。艺术发展常有很多脉络和主线,这样才有多元的美。无论从技法还是形式上来衡量,宋元时期的印章同样值得借鉴。现在看来,这些印章只是另一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这一时期的篆刻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宋代文人介入,抒情性加强,但技法方面存在局限。二是元代书法乃至整个元代艺术审美趋于实用、流便,走向世俗化。体现在篆刻上,则是花押印的出现。

blob.png

元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宋代虽只有半壁江山、残山剩水,但士大夫还能表现出“风华如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盖世功名总是空”(元白朴《双调·乔楂》)的心境。蒙古族以游牧为主,强悍勇武。入主中原后,他们把人按职业分成十类。“……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汉族士人只在乞丐之上,可见当时地位之低微。此时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必然发生变化,因为创作主体及其心境已然不同。此时的艺术显示出实用、圆融的世俗特征。印章作为其中一个门类,相对以前也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后人对于元代印章一直存在着不完全理解的问题。笔者浏览元代印谱,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具有“形式意味”的作品,折射出这个时代多元的审美风尚。现试将元代印章分成四类简介如下:

blob.png

一是实用类。先看一方含有“合同”字样的印章(见图一)。此印有些类似今日的“现金收讫”和“作废”之类,具有实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是书法、篆刻的两大特征,但古今有别:古人重视实用,也重视艺术性,那些生活中的瓷器本身就是无上精美的艺术品;今人要么注重实用,像电脑刻出来的公章,已没有任何艺术价值;要么完全重视所谓的“艺术性”,像一些“现代派”作品忽视篆法,文字随意简省,以至于错讹百出。其实,实用和审美未必要完全切割开来,艺术性未必要做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安排,任何想当然的创作只不过是以巧饰为名罢了。

正如刚才所说的瓷器,正因为要实用,尽量“做”得好看一些,才有相伴而生的艺术美感;如果仅只是一种摆设,而无法实用,又如何能让人设身处地去感受?

blob.png

二是图案类。在元代花押印中,含有各种民俗图案的运用,表现出“印外之趣”。从技法上来讲,花押印存在不足,但形式可取。如果与当时的审美风尚结合起来看的话,此不足为怪。统览这些印章,有像图二这种寓意吉祥、富贵、安康、积德、祝福的,以及“天地日月山水”(见图三)和“中有尺素”(见图四)的写意、传情,也有一些民间的“卍”字(见图五)等为人所熟知的喜庆形象,有的印章巧妙利用回文形式……这些无一不证明真正的艺术之源在民间。

blob.png

三是技法类。像“伯机印章”(见图六),技法处理上很见新意。而“云间”(见图七)则更耐看,宛如出自现代人之手。如果将元代印章挑拣一下,可能会发现很多灵光一现的创作,只是有很多资料现在不能见到,或暂时没有被发现,太多作品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blob.png

四是形式类。这类印章除文字乖谬之外,尚有几个特征,如笔画拉长弯曲而相互粘连、利用几何形图案来经营等。这种形式的印章,文字可以不拘一格,分布安排可以突破常规。现代人注重形式新颖,而元代这类印章恰好对准了现代人的“胃口”。如图八、图九两方“谨封”印章,一圆一方,与图十的“平安家书”一样,都可以看出形式美。特别是圆形“谨封”印章,好像是四个字,边栏较粗,屈曲回环,生动异常。而方形“谨封”印角略圆,与整个印面中回环流转的线条相互呼应,巧妙地结合草意,谁能完全否定其中的艺术价值?“平安家书”四字所占空间基本相等,在处理笔画盘曲时变化多端、异常巧妙。“始封于鄫”(见图十一)和“阙里文为书印”(见图十二)与前几方印又有不同,笔画粘连,几乎合为一体,且粗细不均,看似无规律,实际上已暗自构成一种“形式”。这些形式若能变通应用,必将丰富印面形式的构建。

blob.png

以上这四类印章中,第一类侧重实用,对于今人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但能从一个侧面看出时代审美特征;第二类可以偶尔为之,加以借鉴;第三类是文字印,技法不成熟,仅作为参照;第四类在形式上给人奇异之感,可以借鉴运用。

blob.png

面对不断丰富的资料和不断增多的相关书籍,笔者感觉篆刻史的面目轮廓模糊又清晰。说模糊,是因为人们以前的了解存在不足或局限,常是一知半解、以偏概全;说清晰,是因为了解越来越接近于真相,历史正一点点被改写。这两点归结一处,就是历史将更加真实。

blob.png

元这个百年不到的王朝,其所有的一切都有汉文化的烙印。元代印章比起明清流派印来说,好似元代书法相对于明清书法。汉唐书法虽然多实用,但艺术表现力也强。明清之际好像又回到艺术天地。这一时代的王铎、傅山、唐伯虎、徐渭、倪元璐、祝枝山,无一不是一等一的好手。

blob.png

元代书法则笼罩在赵孟頫书风之下,与前后朝代相比,无疑是平淡的。但杨维桢的书法又突破了这一点———每个时代几乎都会有特例。明清时期艺术的繁华反衬出元代这段岁月的平凡。但在历史陈迹中,依然有一枚枚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朱记———笔者宁愿将其看成是明清流派印兴起的先声。

blob.png

blob.png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