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艺术赏析:王友谊书法情结

时间:2021-11-08 09:45:01 来源:

王友谊书法情结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及其弟子著书立说留下的儒学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北京书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耗时三载、殚精竭虑完成了书法史上一项大工程,即用孔、孟所处时代的四种不同风格的大篆创作了书法长篇巨制《四书》。此作抄录在册页之上,计六万七千余字,再现和还原了历史本真的书写面貌。这套大篆《四书》近日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发行。他的这一创举必将给后世研究《四书》及古文字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现为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的王友谊,为了准确地再现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还原历史本真的书写面貌,使早期儒学嬗变轨迹通过文字展现在今人眼前,认真做足了功课。他首先认真研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原著,并借助《西周金文词汇研究》、《西周金文》、《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及“中国断代史系列”的《殷商史》、《西周史》、《春秋史》、《战国史》等典籍,认真查阅和研究这一时期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人文等诸多资料,力图寻找与先贤思想对接的契入点。与此同时,他从研究当时汉字的源流演变、构形原理、书体演进及古老的人文意识、中庸意识等美学思想入手,在享用既往古文字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置《甲骨文字诂林》、《金文诂林》、《古文字诂林》、《说文解字》、《六书通》、《作篆通假校补》、《通假字萃编》、《古文字论集》等于案头,朝夕谛观,浸淫其中,穷理尽性。他仿佛随着时间隧道穿梭于春秋战国之际,拜孔、孟等为师,当面请教。他有时曾为查几个字耗时多日,不仅困守网络搜寻探究,还要乏坐书房翻阅相关资料,追本溯源、理脉寻流。对于一些连《说文》上也没有的字,他及时请教古文字学家,然后根据造字原理进行文字再造,务求自己的作品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年的时间,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把自己关进陋室,以韩愈“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心态,抱着对经典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这件事。从案头准备到几易其稿,他力争做到每一个古文字都认真研究和书写,彰显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从艺品质。

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得(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

金文难识,以至于三千年的篆史由先秦的鼎盛,到后来寥寥无几。即使是篆书鼎盛的先秦也没有留下用大篆书写的孔、孟等先哲的文字遗迹。到了清代,涌现出大批篆书家,给唐代以后走向衰微的篆书注入了新的活力。清代著名学者、金石家吴大澂也只写了《四书》中的《论语》,民国时李准写了《大学》、《中庸》。古人云:“可贵者胆。”王友谊创作完成的这部大篆长篇巨制《四书》册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正如陈振濂先生所赞:“友谊立志为大文化立一标杆。书界有此大业,书法之幸事。”

书法是“载道”的艺术,但首先是“由技入道”。王友谊志存高远,“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以博瞻厚积拓展广度,以约取薄发挖掘深度,在汲取甲骨文的质朴坚利、《散氏盘》的恣肆纵逸、《毛公鼎》的绵亘沉雄、《栾书缶》的疏放率意、《秦公簋》的空灵秀雅、《石鼓文》的雍容静穆、《秦诏版》的散淡闲适的基础上,大胆地把最适于自由抒发情感的行草笔法、笔意糅进《四书》的创作之中。这部册页,由于字形略小,故而整体风格趋于简静灵和、萧散超逸。但细观,则小中见大、气象万千、恣肆苍茫、提按疾徐、虚实相生、浓淡相间、燥润相杂、妙趣横生。纵观此作,用笔粗放而含蓄,结字稚拙而奇古,章法朴茂而空灵,行款恣放而稳健,既有大篆的凝重遒美,又有行草书的畅逸超脱,彰显出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大篆风范。他的这件作品是他对既往大篆研究成果的一次小结,也是他在书写艺术品格上实现雅俗共赏的一次尝试。

“皓首穷经做学问,殚精竭虑究篆法”,这是王友谊致力于篆书研究的真实写照。(左二图均选自王友谊的大篆《四书》册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