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培训行业何去何从「中国企业培训现状」

时间:2022-11-25 18:21:05 来源:CSTD人才发展平台

大家好,培训行业何去何从「中国企业培训现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6月14日,CSTD首席运营官熊俊彬应邀与益策教育创始人李发海视频号直播连线,探讨企业培训路在何方。本文整理自直播访谈。

疫情背后隐藏着一场变革


李发海 今年企业培训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大致谈谈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变化,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


熊俊彬 说到疫情对我们培训行业的影响,我觉得大家可以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三年没有疫情,企业培训就一定会很好做吗?


CSTD每年都会对企业培训行业开展一次#调研分析。实际从2019年开始,也就是疫情前,我们就感觉到市场会有很大变革。


从乙方视角来看,甲方专业度越来越高,甚至有超过乙方的趋势。这让乙方感受到巨大压力。从甲方视角来看,虽然企业依然重视培训,不少企业的培训预算还花不完,但是绩效支持、工学矛盾等挑战越来越突出。


我想即便没有疫情,企业培训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而疫情加剧了企业培训问题的突显,也加快了培训行业的结构性调整。


今年5月初,CSTD针对疫情影响做了一个市场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超过1/3的培训机构1-4月的业绩同比下降50%以上,还有的公司颗粒无收。哪怕是在线学习领域,增速明显放缓,可以说在线需求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量机会。



企业培训市场发生的变化是隐藏在疫情背后的一场深刻革命。培训机构的业务影响只是行业表象,变革的根源还是在甲方企业。


从甲方企业来看,有两个比较显著的变化。一个是培训部门的职能问题。去年字节跳动人才发展部门被撤,其实不是个案,近两年关、停、转的“企业大学”不在少数,其中有些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事实是“企业大学”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像十年前那样井喷式爆发的情形,已经不太可能再有了。


另一个是培训部门的价值问题。近年来企业培训从关注课堂到关注项目,再到关注工作场景、关注业务价值,整个的逻辑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周CSTD业务赋能架构师认证班首期结营,参训的有“企业大学”校长、培训管理者,也有业务管理者。通过与他们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未来培训的整个价值链,无论是行为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李发海 你说感受到今年培训部门关、停、转的不少,有没有更具象的一些信息?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熊俊彬 比如大家认为疫情期间应该发展不错的医药行业,实际上是危机重重。前两年就有“企业大学”整编被撤,疫情期间裁员调岗的人才发展部门更多了。另外在房地产、互联网行业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去年我们给字节跳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字节裁撤人才发展部门的背后也有很多的调整,它其实是加强了业务端的培训,很多人才、资源是分流到业务中了。前面提到医药行业培训的调整,同样也是跟业务走的越来越近了。


以前我们说培训是个职能部门,但现在培训也应该是业务部门,跟业务一起到一线去了,也成了打仗的部门。


关注运营交付,关注业务结果


李发海 通过这些信息的确感受到企业培训的价值再造、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现在很多企业也在重新思考培训的价值定位。那在这样的宏观环境、微观形势下,你觉得就企业而言,培训转型的方向是什么?


熊俊彬 我个人观察培训市场的变化,往往从招聘需求出发。看企业培训部门要招哪些人,需要我们推荐什么人?比如十几年前会看到很多企业缺“企业大学”校长,五六年前会关注到企业特别想找会做学习项目的人才。那么最近两年,企业培训部门又缺哪些人才呢?


一方面是做运营交付的。疫情之下数字化学习转型,带来了新的线上运营需求。以前企业会认为缺少做项目方案的人,但随着现在学习设计的不断成熟,会发现它有章可循,是可以模仿和借鉴的。但项目设计完成后,你会发现同样的方案,交给不同的人做,效果是不一样。而且不只是线上,线下运营也是一样,越来越重要。


另一方面是要有业务经验的。有些企业培训部门负责人岗位,甚至明确要求,纯粹只有培训背景的不要了。实际上,很多运营不错的“企业大学”校长都是业务背景出身。当企业发展乃至生存面临问题的时候,培训部门就必须站到一线去,去直接支持业务,为业绩创造价值。要做到这点,培训的一号位能否懂业务、影响业务至关重要。


运营不可或缺,但在运营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培训选什么主题。不管是公司的战略、人才、业务,还是具体的工作挑战,这些企业真正需要的地方,到底有哪些是你尝试切入的主题?如果我们还是以“躺平”的心态,安安静静地只顾做好长期的人才培养,大多数企业是等不了的。


所以CSTD在两三年前就开始重点关注“业务赋能”这个话题。在开展#企业学习设计大赛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这类主题的项目。比如一个新产品要上市,是培养业务线还是培养渠道商?不是,他可能会用到经验萃取、行动学习、复盘这类常见工具,但不是去培养谁,而是做试点、做样板,然后萃取样板经验,之后快速复制在各个业务线铺开,一切以业务、以服务产品上市为目标。


简单总结企业培训转型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从学习设计到学习运营,另一个是从人才发展到业务赋能。


李发海 说到招聘,你接触那么多的“企业大学”校长,你觉得他们的薪资有什么变化,最高的会有多少?


熊俊彬 我记得应该是十年前,万达学院找我百万年薪招院长,当时还很诧异,做培训管理也能这么高的年薪。但在后面几年,我也接触过年薪更高的校长岗位,最高的有超过500万年薪。当然这都是以前“企业大学”热潮期的状态。



李发海 企业为什么愿意高薪招聘“企业大学”校长,他们有哪些能力和价值特征?


熊俊彬 我觉得对于一家年度培训预算上千万的企业,招聘一位年薪百万的“企业大学”校长绝对是值得的。尤其是很多培训体系不专业、不完善的企业,一名优秀的“企业大学”校长能够快速诊断企业培训的问题所在,能够统筹资源让培训发挥更大的价值。市面上稍微不错的职业讲师年收入都超过百万,相对来说,“企业大学”校长的价值更大,收入也应该更高,但现实可能不是这样。


所以,我是觉得与其花大量的预算请外部讲师,不如把有限的预算用在“企业大学”内部团队建设,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李发海 你觉得培训的投资回报率到多少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熊俊彬 谈到培训的投资回报率,我们经常会说“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也会提到早年摩托罗拉大学每投入1美元的培训费就会产生30美元的产值的高额回报。但要怎么测算,恐怕是个世界难题。我们可以不去纠结怎么测算,但一定要有投资回报的意识。


华润雪花很多学习项目,坚持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赢得CEO和业务高管的高度认可,在这类项目上的培训预算不设上限,CEO认为“花小钱可以办大事”。我觉得这就是培训投资回报的理想状态。


学习设计是门艺术,业务赋能讲究策略


李发海 通过这几年举办#企业学习设计大赛,你觉得一个理想的学习项目设计,需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


熊俊彬 我觉得现在大多数学习项目设计在专业性上都是有保证的,但并不是专业的设计效果就一定好,我谈一些偏感性的标准。每年举办企业学习设计大赛,我前前后后要看四五百个项目,觉得这些都是好项目,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企业认可的项目。一个项目,你的企业认不认可,愿不愿意拿出来展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


此外,学习项目设计与其说是一门专业,我更愿意当作是一门艺术创作。比如说,你能发挥想象空间,怎么让学员更好的体验,更积极的参与;怎么赢得领导和业务的支持,怎么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都需要我们在培训专业的基础上,有足够的创意和想象。


当然,如果把学习项目设计得越来越炫酷,并不是好事。当前,我们更应该学会怎么做“减法”。同样的需求目标,你能用最简化的方式,不让学员因感到任务重而产生抗拒心理,所谓的“工学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李发海 业务赋能大家现在谈的比较多,到底什么是业务赋能?业务赋能项目设计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理念和方法论?


熊俊彬 三年前,我就在“学习生态圈”群里邀请专家去定义什么是“业务赋能”,它在培训领域是什么概念。


赋能的“能”,通常会认为是能力。在今年CSTD#业务赋能大会上,原京东零售学院院长王顺捷进一步延伸 ,“能”是什么?是“能力、能人、能否、能量”。那什么是业务?提到业务,很容易想到销售。但我们所谈的业务赋能涉及面要更广,不仅是销售,业务线所有的单元都可以是赋能的对象。


我和安秋明老师对业务赋能有个定义:以业务问题解决和绩效支持为目标,应用包括培训在内的多种赋能手段促进业务发展的过程,它关注业务自身的长期能力建设,而非短期的管理干预。


这是对业务赋能简单的字面理解,那背后的逻辑和方法呢?很多专家都强调培训人应该具备业务思维,我更愿意叫业务逻辑。我们做培训通常是从学习需求出发,然后做计划、实施、评估等,这是学习的价值链。


但业务赋能应该走的是业务价值链,也就是为了达成业绩需要从市场,到研发、生产,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分析我们可以赋能的点。


因此业务赋能不再像培训那样做好年度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就像在一个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我们要根据战场局势,在应对不断变化与不确定的挑战中,给每场战役做好参谋,制定策略,配合指挥官打好每一场战。


李发海 那可不可以结合案例谈谈业务赋能的策略和做法呢?


熊俊彬 就拿新产品上市的业务场景来看,当新产品上市的需求摆在你面前,按照常规思路,我们会做门店经理的培训,包括新产品知识导入、销售策略导入等等。那做业务赋能是什么思路和策略呢?


比如年初计划产品5月份上市,上市前疫情爆发。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店长培训还走得通吗?你会发现门店经理培训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新产品快速抢占市场,实现业绩增长才是。那在销售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要如何做?多举并进探索试点,快速发现样板市场,萃取经验、快速推广。战场形势变了,打法就要跟着变,这就是策略。


再举个餐饮门店的例子,它业务价值链是什么?从广告宣传引流开始,到客户进店后入座、点单,用餐、买单,以及未来的转介绍。那业务赋能要做的,就是沿着业务价值链一步一步去切。


比如为什么客流少,是不是引流有问题?有没有做的好的门店经验可以参考?如果没有该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又比如为什么客单价高,是点单过程中服务员引导做的好吗?能不能萃取出来做传播分享?


这些都是赋能可以去做的地方,属于操作层面。但往往我们碰到的挑战是,业务做的不好,用餐体验不好、转介绍效果不行,他不会想到你,想不到培训能解决这件事,所以在业务赋能开始之前,有两步很关键:和业务部门共鸣和共识,没有这个前提,业务赋能是很难共行、共赢。


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状态


李发海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对我们企业培训领域的同仁们,你想说点什么?


熊俊彬 我认为变化是在所难免的,包括疫情,即便结束了,也回不到从前了。如果我们还是原来的培训模式,那挑战会越来越大。


对于企业来说,作为“企业大学”校长、培训部门负责人,不要单纯只关注培训专业本身,更应该培养商业顾问的思维,以商业顾问的角色去考虑问题。对培训机构来说,我们还要做好未来一两年继续面对寒冬的准备,以前快速倍增的市场也不大可能重现了。


国内企业培训真正发展起来其实借鉴了美国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看看相对成熟的美国培训市场的状态。去年ATD在的年度报告中显示学习交付方式的变化:在疫情前,面授比例在40%,疫后下降到16%;同时增加的部分是虚拟教室,国内可以理解为直播培训,达到35%。


这种交付方式的变化,对未来学习产品、市场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变化。


(本文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