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为什么是凡尔赛文学「凡尔赛文学和凡尔赛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2-12-01 17:09:35 来源:雅昌艺术网

大家好,为什么是凡尔赛文学「凡尔赛文学和凡尔赛有什么关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凡尔赛文学”火了。

近日,一个微博ID“蒙淇淇77”的女作家频频登上热搜,把原本小众的“凡尔赛文学”硬生生炒成一门显学。

此学问并不难懂,稍举几例蒙淇淇发的微博,便可感受到其要点:

说白了,“凡尔赛文学”就是刻意用或云淡风轻、或自怨自艾的腔调,炫耀自己生活的优越感。

先抑后扬、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为“凡尔赛文学”之要义。

小众时代的“凡尔赛文学”,主要还是玩梗,以夸张手法达到调侃的效果,没有人认为那是真人真事,而更像是一种编段子的娱乐游戏。

到了蒙淇淇式的“凡尔赛文学”,则成了实打实地变着花样炫耀优越感——我家多么有钱、爱人多么宠我,婚姻多么美满,生活多么惬意。

而这种看起来很夸张的炫耀,在持续多年后,终于在上周迎来引爆点,红到热搜霸榜,引发全网吐槽。

而令蒙淇淇本人困惑的是,她只是在陈述生活中的实情,怎么就成了炫耀了?“比如我说保姆月薪两万五很正常,因为我朋友还有请更贵的保姆,没想到转发量那么高,我都很惊讶,这有什么好点赞的?朋友说是不是因为保姆工资太高了,我才意识到这是在炫富。”

是啊,如果蒙淇淇只是在陈述事实,没有撒谎,凭什么要被网暴?

说到底,炫富、晒人生优越感,为什么会教人反感乃至厌恶呢?

窃以为,土耳其艺术家乌尔·加伦库的作品集,可以提供某种答案。

加伦库的作品全部取材新闻纪实照片,通过拼接的手法,把新闻镜头里的主人公和常人的世界合成在一起,进行赤裸裸的对比:

15岁,别人在中学读书的年纪,夏拉在小黑屋里接客。在孟加拉国,像她这样贫苦出身的雏妓,数以千计。

2015年,加沙地带。一轮空袭过去后,30岁的萨勒姆·萨奥迪给女儿和侄女洗澡,他的房子被炸得稀烂,唯一剩下的就是这只浴缸。

2017年,孟加拉难民营里的罗兴亚女孩,对着镜头回忆自己被缅甸军队屠杀的家人,忍不住流泪。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有超过72万罗兴亚人逃离缅甸,越过边界到孟加拉国避难。

2015年,坐在坦克残骸上玩耍的叙利亚男孩。

2018年,南苏丹持续五年的内战结束,退伍仪式上的孩子兵。

2015年,穿过破损的学校围墙去上学的叙利亚女孩。

孟加拉国达卡市,砖厂童工在吃他们的午餐:一只白面包。他们每搬一千块砖,可以挣到差不多6元人民币。

2019年,喀麦隆某医院重症监护室,一位父亲在为他因疟疾而昏迷的孩子祈祷。非洲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是疟疾、腹泻和营养不良。

2019年,被地雷炸断腿的阿富汗孩子。

5岁的诺哈在加沙地带难民营长大,她的“好朋友”是这个垃圾堆里捡来的洋娃娃。

2014年,加沙地带难民营,巴勒斯坦小孩在公共水龙头前排队打水。

2013年,巴基斯坦女孩在学校上课。这所学校已经被塔利班炸了两次——塔利班认为女子没有上学和工作的权利。

2016年,伊拉克难民营,被“伊斯兰国”摧毁家园的女孩在观看日落。

2018年8月,生活在希腊难民营里的小女孩,她的T恤上写着“我们是未来”。今年9月,一场大火烧毁了这个位于莱斯博斯岛的营地。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资料,全球共有710万难民儿童,其中有370万——超过一半——没有机会上学。

加伦库把这个作品集命名为《孩子们的平行宇宙》,他想通过拼接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世界的差异之大、鸿沟之深。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生活,可能是另一些人不敢奢望的美梦。

而这个事实,某种程度上回答了前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炫耀优越感的“凡尔赛文学”令人生厌?

因为我们之所以处身有优越感的生活,而没有堕入另外那个“苦难的平行宇宙”,往往出于随机的运数。

就像这些照片里的孩子,他们没有任何过错,搞到这个局面,完全是运气不好——生错了国家,生错了种族,生错了家庭。用中国人的话说,落土七分命,他们的命不行。

反过来,也可以检视一下,那些成功者的人生,有多少份量是出于“运气好”——户口落在一线城市、家境殷实、教育给力、相貌出众、智商高、性别男、学校专业吃香、就业赶上了时代风口……

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奈何有人就住罗马”。

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自白


纪录片《三姊妹》中云南乡村的留守女童,她们有多少机会获得成功?

在一个存在巨大不平等的社会里(城乡不平等、户籍不平等、性别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医疗不平等…),一些人因为命运的垂青,过上了充满优越感的生活,然后以此炫耀,这是无知的表现;

如果明知道自己占了不平等的便宜,仍刻意炫耀所谓的优越感,这是无耻的表现;

至于宣称自己白手起家、靠奋斗改变命运、因此有资格炫耀的,难道是在说月入不足一千元的那六亿人不够努力奋斗吗?

这样的家伙,怎么不教人厌恶?

非要炫耀的话,也许只有一种炫耀可以接受,就是炫耀自己为了减少社会不公而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比如扶助贫寒女学生的张桂梅校长、热衷于公益的歌手韩红,她们是最有资格炫耀的。只不过,有那样胸襟和境界的人物,又怎么看得上这么肤浅又小家子气的“凡尔赛”呢?

原文来源于艺术头条微信订阅号,更多热点艺术资讯,欢迎关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