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京韵大鼓的魅力在于哪里「京韵大鼓的鼓」

时间:2022-12-10 19:57:13 来源:艺定美好

大家好,京韵大鼓的魅力在于哪里「京韵大鼓的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鼓,或称鼓书,是中国曲艺曲种分类中一个类别的两种称谓,主要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等数十种,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城镇与乡村。其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另有四胡、琵琶、扬琴等。演员自击的鼓,也称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鼓架依不同曲种有高矮之别),以鼓签(竹制)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多以檀木制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或“犁铧片”。大鼓的文学脚本称为鼓词,基本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体。作品(即曲目)有短篇、中篇,长篇之分。人们往往称唱短篇为唱大鼓,唱中,长篇为唱大鼓书。


京韵大鼓是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而来的。最后形成于天津、北京两地,其后广泛流传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河间的木板大鼓历史悠久,以演唱长篇大书为主,兼唱一些短篇唱段。。20世纪初,刘宝全一时被尊为“鼓界大王”。与刘宝全同时并起的成功的京韵大鼓艺人还有张小轩、白云鹏,他们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民国初年早期京韵大鼓的三个重要流派。1930年以后,继起的有白凤鸣、骆玉笙等,早期都宗法刘宝全的唱法,后来根据各自的嗓音条件,综合各派之长,形成了以苍凉悲壮见长的“少白派”和以音域宽广、抒情色彩浓郁见长的“骆派”。

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有适于叙事的平腔,表现激昂情绪的高腔,表现平缓轻松情绪和作为预备腔之用的落腔,作为一个段落或全曲结尾之用的甩腔和变化较多的起伏腔。起伏腔又包括各种长腔、悲腔、花腔等。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衔接紧密自然。重要伴奏乐器是大三弦和四胡,有时还加上琵琶,演员自己击鼓、板掌握节奏。


《京韵大鼓》 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以“刘派”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逐渐形成了令观众喜爱的“骆派”京韵大鼓,蜚声曲坛,被誉为“金嗓歌王”。她的代表作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伯牙摔琴》《子期听琴》《红梅阁》等曲目,几十年来使人百听不厌。

当年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每集开头,一响起骆玉笙那回肠荡气的演唱,便把人们带回了奋起抗争的年代。这首主题曲,充分展现了骆玉笙的演唱风格和深厚功底,她那哀婉曲折的行腔,时而深沉,时而激越,动人心弦。“


骆玉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