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装置艺术与传统雕塑艺术的差别在哪里「中国雕塑和西方雕塑」

时间:2022-12-12 15:57:07 来源:平遥国际雕塑节

大家好,装置艺术与传统雕塑艺术的差别在哪里「中国雕塑和西方雕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论表现形式怎样变化,在真正的雕刻形象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静穆而深刻的意味,其中包含有使一切力量得到实现的潜能。”——黑格尔《美学》

1 传统雕塑=“历史”

《牺背立人擎盘》,40x16x28cm,战国时期山西省博物馆藏

回溯艺术史,在现代主义以前几乎全部是传统的具象艺术。作为普遍的艺术形式的主体,无论文明相距多么遥远,文化差别多么巨大——不管是埃及浮雕还是非洲木雕,又或是汉代陶俑和玛雅神像都是以描绘形象(figure)为目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具象的(figurative)。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吻》,石雕

具象雕塑的历史之长,体量之大,都让我们无法回避。可以这样说:除去“具象”的艺术史是难以成立的。

Corradini《蒙纱的基督》,石雕,1753年,世界最伟大的雕塑杰作之一,薄纱与雕像是同一块大理石雕刻而成

现代主义以来,艺术的概念边界被拓展,具象艺术被迫变成了艺术中的一个“类型”。但如果我们还承认艺术史如同其它任何人类文化一样——是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看到,具象艺术最主要的体现为一段漫长的“历史”,而非一个“类型”。

《菩萨立像》,彩绘石刻,宋代陕西省富县阁子头石窟第三窟左坛

无论我们如今面对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应该清楚的是:它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们拥有着共同的“具象”源头。从过程的角度审视,具象与非具象之间是一种“由茧化蝶”的蜕变过程,它们在逻辑上是连贯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菩萨像》,汉白玉,唐朝,陕西碑林博物馆藏

中国传统雕塑审美注重“善与美”的统一。在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作用下,在描述客观形象时,注重精神的外在表现而不注重事物本身的形体结构。

《石狮》,汉代,巴黎吉美博物馆藏整体方正的外形,内部都以突破平面的圆形弧线表现体积

造型观念着重气韵、形神、象意的揭示和在表现时的合理运用与掌控,这是传统雕塑的一大特征。

《陶狗》,汉代

由于早期是以陶土为原料,可塑性较大,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很多不确定的效果形成了最早的写意概念,使我们先入为主的审美多意象,再加上古代神话“重礼教、尊鬼神”的思想,逐步形成了东方雕塑独有的韵味。

2 意象的蜕变与演化

戴耘《沙发》,2017年(上)戴耘《飒露紫》、《拳毛騧》,2012年(下)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今天,展览的形式越发的丰富,伴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变革而不断创新。对于现代主义的惯常解读是:艺术从具象走向了非具象;从描摹客观转向了表达主观。以摆脱具象为目的的艺术思潮风起云涌,如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极简主义、达达主义等等。

David Olive、Anna Junca《折纸熔岩》

绘画、雕塑是手工业时代的产物;数字媒体和AI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宠儿,贯穿在它们背后的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Gabriel Orozco《四辆自行车》,1993年纽约时代艺术博物馆

当代装置艺术与这种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它背后其实经历了过渡和蜕变阶段,这种转变包括了材料、语言和观念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展望《打开》(局部),不锈钢,2012年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参展作品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大规模集中亮相,在293件参展作品中分为传统雕塑与当代装置艺术模块,虽然装置作品并不算多,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却是空前的。

卡尼斯顿·麦克希恩《初级结构》展览现场,1966年该展览标志着极简主义的兴起

“装置艺术”源于西方,但在国际普世价值盛行的今天,已成为全球艺术的主流形态。

Marcos zotes《像素云》,脚手架,2013年整个结构被多层网质纤维构成的穿孔薄膜覆盖

当代雕塑对形象塑造的脱离、对现成品的应用、对时间性的表现,都展现了艺术家们为扩展雕塑的边界进行的尝试与探索;另一方面,装置艺术也不是对现成品的简单挪用、组合,不再仅限于针对特定的空间环境而定制,逐步向永久性和整体性发展。

大巻伸嗣《临界之气—时空》,绢布,2018年巴塞尔艺术展现场

每个时代都有新的材料被发现、发明,诞生的新材料又反过来催生新技术。当代装置艺术正是各类多媒介的元素被整合为一个与空间对话的整体艺术作品。

Miguel Chevalier《Flower Power》,2017年法国肖蒙卢瓦尔河畔

墨西哥艺术家Miguel Chevalier就运用了新的方式,制作了一件独特的多感官沉浸式作品。

他搭起一个半椭圆形的建筑,结合灯光、影像、音乐,基于对植物王国的观察及对数字宇宙的想象,完成了这件作品,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观众通过一条曲径进入装置,在这里,人们离开现实,享受这种独特的体验,所有的感官都被唤醒。装置以诗意的方式探讨了自然与数字之间的联系。

张新程《禅》,60x30x30cm,3D打印技术,2018年

当代装置艺术在起步时期的装置艺术创作中,纤维、布料、纸张、木材和竹子等有机材料以及手工制作技术应用较多,接着便是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工业材料和机器制作技术以及光电技术和3D打印技术。

Olivier Ratsi《几何幻觉》

在《几何幻觉》作品中使用了墙壁大小的显示屏,投射与特定声音匹配的几何视觉元素,利用光效制造出“幻觉”场所。运用声音和视觉这两个元素共同演变,提供最大限度的感官共鸣和互动,以独有的空间语言和造型方式为场地注入更多生命力,使观者真正成为了解读艺术作品的主角。

Nastplas team《拆解》

简单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呈现艺术,挣脱了传统雕刻技术手段的桎梏,纳入到由新技术、新形式构成的更广阔的场域之中。

《Parada可口可乐馆》

传统雕塑与艺术史紧密结合,成为艺术常识课程的一体两面,使具象能力的获取变成认知历史的有效途径,传统雕塑也为不同风格的艺术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作的前提和框架,每位艺术家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空间摸索。

陈昭《水霓裳》,3000㎡,苏州悠方艺术装置

这些作品既极端又统一,利用有多层含义、没有特定结论叙述的碎片,融物心为一体。艺术家可以在其作品中自由的涉及传统与非传统的元素,逐渐彼此间意识达成同步:基于传统文脉的创新才会更有价值,因为文化要产生影响,体现在价值体系上,而这种价值体系要得到全球的认可,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创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