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壮族的天琴「武鸣壮语歌曲」

时间:2022-12-23 14:53:03 来源:左江日报社崇左新闻网

大家好,壮族的天琴「武鸣壮语歌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标题)壮族天琴声声远扬——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盛况回顾

□ 本报记者 蒋欣攸 覃柳鲜 见习记者 钟文芬 甲泳蔚

9月24日至26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壮族天琴艺术保护传承”为主题的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崇左举办,来自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受邀集聚崇左,共商壮族天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这是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也是一次壮族天琴艺术文化体验之旅,壮族天琴艺术在不同的场合被演绎出了不同的韵味。

“鼎叮,鼎叮……”在宁明县,天琴琴声是壮族姑娘在左江河畔弹奏的旋律,悦耳动听的琴声、清朗激越的铜鼓声环绕整个村庄……这是实景剧《花山》演出中的一幕。

花山实景演出现场

24日晚,专家学者一行来到宁明县花山时空剧场。短短一个小时里,从繁衍到遭遇洪灾,从祭祀祈祷到慌忙逃难,从孤立无援到花山赤子的一呼百应,现场观众跟随演出一同沉浸在壮族先民对抗水怪、勇于斗争拼搏的故事中。与花山文化相互交融的壮族天琴艺术文化更彰显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舞台的场景布置、音乐效果与故事情节,三者相互交融,每一个跳动的旋律都让人身临其境。”北京乐器厂质量总监、工程师马大荣说。

“鼎叮,鼎叮……”25日,在龙州天琴的发祥地,天琴琴声是壮族天琴艺术传承人弹奏的古朴曲调。

白天,专家学者一行前往“美女村”——龙州县金龙镇板池屯,观看壮族天琴艺术创承人传统曲目展演。一进入“美女村”,专家学者就被欢乐的氛围包围住。壮族天琴艺术在龙州代代相传。舞台上,身着黑衣壮服饰的中小学生和老人们手抚天琴,口中呢喃古老的曲调,弹奏着《弹起天琴迎贵客》曲目,舞台下,壮族姑娘捧上香醇的米酒迎接客人,琴声、歌声、美酒、美食,征服了现场观众。

耳熟的音律、相似的语言让老挝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杂志社所长奔腾·苏萨瓦有了回家的感觉。他说,老挝的佬族与中国的壮族源远流长,不仅语言相似,乐器弹奏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纪念“花山之子”——范西姆壮族天琴音乐会现场

“鼎叮,鼎叮……”晚上,天琴的声音自纪念“花山之子”——范西姆壮族天琴音乐会上传来。不同的是,天琴琴声里还融合了交响、现代电声。

身穿黑色壮服的少女,手指在琴弦上不停的滑动着,流水、月光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天琴弹唱伴着交响、现代电声,融入情景歌舞中,天琴的表演形式有了创新!

“编得好,弹得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专家学者们纷纷发出感慨。一个小时的表演过程中,整个剧场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鼎叮,鼎叮……”在26日的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上,天琴琴声成了专家观点的论据。

举办以壮族天琴艺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研讨会尚属首次。

在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楚卓手中,改良过的天琴天曲旋律更为紧凑;老挝专家奔腾·苏萨瓦和泰国专家拉娜蓬·谢塔坤说,在家乡也有相似的乐器,声音也和天琴“鼎叮”类似,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希望搭建壮族天琴艺术沟通合作的平台……

以琴为媒,1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壮族天琴艺术与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壮族天琴艺术与中外文化艺术互鉴、壮族天琴艺术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共建共享、壮族天琴艺术的文化阐释等议题展开主题演讲,对崇左壮族天琴艺术的保护、发展与传承创新提出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上达成“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传承与发展崇左共识”。

研讨会落幕,余音仍绕梁,不绝于耳。我们有理由相信,壮族天琴艺术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拐点,琴声远扬至更远的国别、更广阔的领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