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抽象派作品欣赏「现代抽象派」

时间:2023-03-19 09:03:15 来源:搜狐

王晓鸣 《莫扎特六首维也纳小奏鸣曲6 Mozart》

马树青 《无题2015 12-6.》

抽象艺术,看起来很简约,甚至过于简单,但其画面、形态又常常能给人带来强有力的形式美感,让人单纯地感动。

自近日起到5月5日,“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德国策展人索菲-夏洛特·邦贝克策划,六位国际艺术家、五位中国艺术家参展。通过这个具有学术意义的展览,人们既可以了解当代抽象艺术家对传统抽象艺术源头之一“风格派”的传承与发展,还能了解到中外抽象艺术家作品之间的碰撞交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

抽象派最重要的推动力来源于俄罗斯的先锋派运动。第一部抽象派艺术作品通常指的是1913年瓦西里·康定斯基创作的一幅纯粹抽象水彩画。康定斯基认为,直觉和主观性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他的创作灵感被界定为“情绪振动”。他放弃采用任何可识别的物体和空间概念,专注于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些情感通过图像中的色调和弦线体现出来,纷繁复杂又让人觉得趣味无穷。而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915年创作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则比康定斯基更加有力。他将画作简化为圆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基本元素。

之后,荷兰风格派艺术家、特奥·凡·杜斯伯格和皮特·蒙德里安发起的运动也在1917年至1931年之间形成了一种“禁欲主义”形式——极简化的几何抽象作品,既不是图形也不具有说明性或叙述性。

荷兰风格派有一本同名杂志,自1917年由特奥·凡·杜斯伯格在莱顿市出版,主题涵盖了从美术到建筑、设计到电影、音乐和文学等方方面面。在为“荷兰风格派运动”撰写的首批系列文章中,蒙德里安阐述了大量对抽象艺术发展影响至深的观点。在20世纪20年代,蒙德里安将完全非个体化的绘画概念展现出来:标志性的新造型主义图像由垂直和水平的黑色线条组成,用红、黄和蓝三种原色进行表面填充,再加上黑色、白色和灰色等色系。通俗地讲,就是画各种大小的格子集合体,却让人感觉很舒服,有深浅有厚度。今天,荷兰风格派几乎影响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建筑、设计。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王晓鸣表示,他知道荷兰风格派是在1984年就读广州美院油画系期间。“当时我们有色彩构成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蒙德里安的作品,那时还看不到原作,只能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画册了解古典绘画之外的西方各新流派作品。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这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进入现代艺术的大门。直到今天,风格派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古典音乐绘画创作。”的确,王晓鸣的作品《莫扎特六首维也纳小奏鸣曲》就是如此。而像奥雷克·科瓦尔的作品,可谓直接致敬蒙德里安——使用的是蒙德里安的色彩。

德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客座教授黄拱烘则表示,在绘画过程中,没有任何认知比视觉的领会更加纯粹深刻,既是当下,却又永恒。他的绘画就是通过一种自由的、不定型却又具体的方式,探索一个与形象世界没有指称关系的,平面的、在视觉中却又能够产生空间和光及深度张力的物理表面,是由画布和原料色彩的对立统一构建填实的。“我的作品,不指称任何观念与对象世界,也没有情感的介入。我着迷于材料作为视觉因素之间的对接,更在乎作品自我显现的逻辑是否清晰鲜明,努力让我的视觉判断在作画过程中能够保持锐利而中立。”

因此,黄拱烘的作品就是在“形式——材料”之间来回游走。而这大概就是抽象绘画的本质。就像另一位参展艺术家马树青对自己创作的阐述:“时间、空间和色彩,是我绘画的全部,每天所面对的是如何在画面上凭借可视的色彩将不可视的时间、空间得以呈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