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西方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歌剧「西方音乐史」

时间:2023-06-06 09:07:21 来源:搜狐

一、歌剧概述

早期歌剧最有影响的是巴洛克初期意大利威尼斯歌剧代表性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的五幕歌剧《奥尔菲斯》。该歌剧的脚本,为亚历山德罗·斯特里齐奥(和作曲家的父亲名完全相同)作诗。这部《奥尔菲斯》的故事虽然是根据希腊神话中的传说写的,但直接素材则取自意大利的古老牧歌剧,即由意大利神话牧歌剧直接改编而成。这部歌剧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在曼图亚宫廷任职期间写的作品。

《奥尔菲斯》被认为是西方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蒙特威尔第通过运用吟诵调、咏叹调、二重唱、合唱等元素,使得《奥尔菲斯》的音乐丰富多变。他利用歌剧乐团营造气氛,角色及戏剧背景。蒙特威尔第通过最简单的音乐手法使他剧中的角色栩栩如生。仅仅通过声乐旋律,就能刻画出剧中人物的快乐及失望。

《奥尔菲斯》这部作品不仅是蒙特威尔第歌剧创作生涯初期的杰作,也是近代歌剧的起点,而且为近代歌剧奠定了基础,具有历史上重要意义。

1580年前后,音乐上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声部音乐形式相对,产生了单旋律音乐形式,即更能直接表达歌词内容、更能生动地唱出感情的音乐形式。以前,佛罗伦萨卡梅拉塔会社中的人就已经有了这种倾向的尝试,在佛罗伦萨,歌剧的产生被认为是这种尝试的结果之一。

二、创作背景

1600年,J.佩里(1561-1633)和G.卡奇尼(1546-1618)的歌剧《尤丽狄茜》横空出世。这部歌剧的表现样式,是以重视语言抑扬顿挫的宣叙调为主。该剧在演出的时候,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就在现场,观看了这部歌剧后,大受触动。终于在七年之后,蒙特威尔第的《奥尔菲斯》问世。虽说这部歌剧作品大体上继承了这种形式。但是就在这种单调的形式的基础上,也丰富了作品的音乐性,开始体现了“由音乐构成的戏剧”这一近代歌剧的概念。他一是以新的单旋律音乐形式与语言紧密结合,二则从表达感情的观念出发来写作,同时,按照历来的音乐传统,加上有丰富音乐性的牧歌合唱曲和插剧(歌剧前身之一)中的管弦乐、舞台装置等等,从而把整体统一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音乐舞台艺术。

由是,《奥尔菲斯》尽管在题材上和J.佩里与G.卡奇尼的《尤丽狄茜》别无二样,但音乐成就之高远超之前的所有歌剧,即使到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仍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在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中,宣叙调充分发挥了诗的抑扬顿挫,自然而然带来旋律性的美,也大幅度增强了和声的丰沛感。剧中极具效果地使用了对称形式与反复歌的曲式,咏叹调也颇具音乐式的紧密感,使叙唱本身具有了音乐上的统一性。合唱曲则兼备和声与对位的两个因素而获得优异的音乐效果,在推动剧情的进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为了确保整个歌剧音乐的统一,还处处随意使用了能循环反复的器乐的利都奈罗形式,由于采用当时不曾见的大规模管弦乐队编制,加上有效地运用了配器法,使器乐在歌剧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奠定了歌剧中的器乐地位。

这部歌剧表明蒙特威尔第完全掌握了主音音乐的写法,感情表现更加富于变化,独唱部分有较高的技巧性,和声丰富多彩,重唱有牧歌风,并且还加进了舞曲和序奏(“托卡塔”)。

由于具有上述优异的独创性,这部杰作才能够超越时空延续到今天。

三、正式首演

1607年2月24日或3月1日,在曼图亚宫廷举行公开首演。演出时间大约1小时40分钟。

四、乐队编制

此剧的管弦乐编制比较特殊,音响效果和近代歌剧截然不同,其中:小提琴2、古中提琴10、古大提琴3、低音大提琴2、长号4、短号2、高音直笛2、小号3、大键琴2、大型竖琴1、大型吉他2、管风琴2。

五、时空背景

1.时间:希腊神话时代。

2.地点:希腊以及天国和地狱。

六、美学分析

首先演奏,是相当于序曲的《触技曲》(即“托卡塔”),开场的号角花彩(谱例1):

由明亮辉煌的铜管乐队奏出,那金灿灿的色调、鲜活的舞台形象便随音乐而印入听者的脑海。在这首“托卡塔”的两次反复中夹着平静的中间部,这旋律又被使用在序幕的ritornello上(17世纪意大利歌剧中,在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后奏反复的器乐部分),也就是被运用作为序奏的利都奈罗(谱例2):

序唱,是由扮演“音乐家”演唱者唱出的宣叙调。前面出现过的平静的间奏曲,在这里一面平静地反复利都奈罗,一面以庄重的措辞把观众引导到奥尔菲斯那诗一般的神话世界。同时音乐部分反复着《触技曲》中出现的ritornello乐句。以前那部《尤丽狄茜》歌剧里,是以“悲剧”在讲述故事的情节,与此相反,在这部歌剧里讲述故事情节的却是“音乐”。

第一幕

场景是一片美丽的草原。河川女神和一伙牧羊人正为奥尔菲斯和优丽狄茜的爱,道出祝福的合唱,载歌载舞。奥尔菲斯以独唱“天上的蔷薇,人间的生命”来述说获得优丽狄茜的幸福和快乐。尤丽狄茜也唱道:“我是多么欢乐”和他应答。然后,又是河川女神和牧羊人明丽、愉快的合唱。夹着这一中间部,再度反复欢乐的合唱,还插进了由五部弦乐奏出的利都奈罗,使牧歌式的和平气氛更加具有优美的情调。

第二幕

场景仍旧是美丽的原野。在五声交响曲引导下(即由五声部的间奏导入),接着是奥尔菲斯和牧羊人唱着欢快的歌曲,其间夹着各种明朗的器乐反复句。也就是利都奈罗插在中间。这时,女仆突然出现,

唱出:“啊!真悲惨!多么苛刻、多么残酷的命运!”(谱例3):

女仆把尤丽狄茜被毒蛇咬死的噩耗告诉奥尔菲斯。音乐即刻变成是悲切、哀怨的,好似场面被哀伤的气氛所笼罩。接着,奥尔菲斯就唱出了著名的叹息咏叹调“你的死,使我的生命无所寄托”(谱例4):

他发誓即使到黄泉之国也要把爱妻夺回来,后面是河川女神和牧羊人继续唱着叹息而悲切的合唱。

第三幕

这是奥尔菲斯前往地狱时,先来到三途河河畔的场面。当奥尔菲斯来到三途河河边的时候,“希望”女神出现,为奥尔菲斯打气,鼓舞着奥尔菲斯前进,唱出:“借着宽宏的心和优美歌声前进吧!”可是三途河渡口的船夫卡龙蒂却说,活人不得通过,冷酷地拒绝了他。为此,奥尔菲斯独唱道:“非凡的精灵啊!”他执着地哀诉,希望博得各位神明的同情。但卡龙蒂却表示他不懂什么是哀怜。不过听了一会儿奥尔菲斯优美的歌声后,却呼呼大睡了。

这段是用加上独奏乐器以协奏样式写成的歌曲,是一首感情充沛的歌曲,可以说是全剧的核心、最扣人心弦的组成部分。他这样唱着:“还给我那可爱的人”,被这悲切切的申诉所感动的船夫卡龙蒂睡熟了。就在这时,奥尔菲斯就利用这机会渡过了三途河。管弦乐欢天喜地般奏响了欢快的间奏曲,精灵们的合唱,则在歌颂他的勇气,并共同赞叹着人间的力量。

第四幕

奥尔菲斯的歌感动了冥府的女后普罗瑟碧娜,她热心地向冥府国王普鲁特奈恳求,望他能大发慈悲。国王听取奥尔菲斯的悲诉后,他的心被打动了,于是就提出条件说:“只要奥尔菲斯在走出黄泉之国以前,不回头看优丽狄茜的话,便允许把她还给奥尔菲斯。普罗瑟碧娜向丈夫表示谢意,而精灵们则以合唱来歌颂爱情的胜利。奥尔菲斯高兴地歌唱着,走回阳间路。由于担心尤丽狄茜是否真的跟着自己,加上热切地想看爱妻一眼,结果违犯了戒条,回头看了一下尤丽狄茜朦胧的面容。就在那一刹那,精灵们的斥责声四起,而被领回来的尤丽狄茜一面悲伤地唱出:“啊!他多么温柔而又多么可怜!”一面向奥尔菲斯作最终的告别后,便消失无踪。经过一段间奏后,接着精灵们哀声叹气地合唱着:“奥尔菲斯战胜了地狱,却战胜不了自己的情感。”

第五幕

奥尔菲斯的悲叹之歌:“群山在悲伤,众石在哀泣”占据了前半幕。这段规模宏大的悲歌,加上回声精灵的呼应后,展现出印象深刻的独特效果。在这支优秀的悲歌中,伴随幕后模仿回声的歌唱(谱例5):

由间奏曲隔开一个段落之后,接着太阳神阿波罗出现在舞台上,鼓励坠入深渊、陷于苦恼绝望中的奥尔菲斯,要陪伴他一起回到天堂,给予他永恒的生命。这时两人就唱出升天的二重唱:“一边歌唱、一边上天”(谱例6):

而牧羊的人们则以合唱为他们送行:“去吧!奥尔菲斯!趁这真正幸福的时刻去接受天上的荣誉吧!”这首结尾的合唱中部,夹有三拍子的摩尔舞曲(源于西班牙的舞蹈),合唱本身就是用舞蹈节奏写成的。最后,在合唱声中牧羊人跳着舞仰天目送奥尔菲斯升天。闭幕。

七、思想内涵

歌剧《奥尔非斯》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才华横溢的歌剧先驱蒙特威尔地并不把音乐视为一种技巧性的艺术,也不将其视作感官上的娱乐,而是将其理解为表现人的最有力的手段。他指出:这种人指的是“包括他一切欲望、惧怕、愿望、幸福、失望、愤慨的整个的人。”蒙特威尔地的音乐悲剧从形式上看是神话性的,实质上纯粹是表现人类的。这部作品旋律清俊优美,音乐风格也充满了十足的人文情怀。总之,这种对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与情感体验的追求成了当时的主要审美倾向。

蒙特威尔地的这部歌剧《奥尔菲斯》可以说是第一部意大利正歌剧,为后期的歌剧创作制定了一个模板。蒙特威尔地将当时的一些美学思想也运用到了这部歌剧创作中,在他的这部歌剧里,宣叙调和咏叹调被彻底的区分开来,“激情风格”也在这部歌剧中崭露头角,它不仅加进了丰富的管弦乐器,使乐队规模扩大,整部歌剧的音乐都显得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发展了咏叹调因素。这相对于《尤丽狄茜》来说,《奥尔菲斯》应是“音乐第一,诗歌(戏剧)第二”的模式。即歌剧的内容、诗词应当为音乐服务,音乐是歌剧的主线、生命。蒙特威尔第曾经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只有通过音乐继而通过聆听者的生活经验内化自己的内心体验,感悟人生,这样的聆赏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歌剧中的诗、音乐和演唱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极大地丰富艺术的主题性和表现力,在歌剧《奥尔非斯》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改变了古希腊神话中原有的悲剧结局,充满了情感的生机,故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八、社会评价

巴洛克时期是歌剧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在此之前已有歌剧出现,但至此有较大的发展,成为后来古典时期歌剧的基础,17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被称作“歌剧改革之父”,尤其对该时期的歌剧发展影响很大。

蒙特威尔第不仅是第一个把歌剧这种体裁发挥到极致的作曲家,而且赋予牧歌更丰富的感情内涵,并为教堂音乐引入了一种新的进步思想。他的音乐以一种新的力量和具有某些真实性的丰富内容表现了人类的情感,被认为是新音的创造者。

歌剧占去蒙特威尔第绝大部分时间。他的搭档是裘里欧·史卓希。这两人都对剧本和情节表现抱持坚定的理想。两人对文绉绉、典雅脱俗的语言同表鄙夷,只对角色的合理发展感兴趣。他们共同寻求音乐的真理,认为角色的本质要比一些不相干的音乐更具重要性,最杰出的作品当属《奥尔非斯》。其中揉合了牧歌的要素,以及佛罗伦萨小厅集团的单音观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