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主题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弘扬时代精神主题」

时间:2023-06-09 15:23:08 来源:搜狐

——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巡展为例

作者: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 顾跃

香港、澳门自回归祖国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断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2018年11月23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巡展在澳门大学举办,该展览曾先后于北京、南京、大连、成都、敦煌、乌鲁木齐、青岛、深圳、香港等地进行巡回展出。此次澳门站展览以“南国都市•深港澳行”作为学术主题,正是为了加深澳门与内地文化艺术交流。

主題创作与时代精神

通过美术创作展现当代风貌,塑造国家和民族的新形象,彰显民族精神,弘扬中国人民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的爱国实干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意义重大。

纵观近六十余年美术发展,一方面“主旋律”创作反映出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的愿景;另一方面“多样化”则遵循文艺创作和艺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以本次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巡展为例,“历史国魂”“吾土吾民”两个主题参展作品数量最多,以绘画、雕塑为主,视角广阔,呈现家国情怀、历史哲思、国际视野与学术严谨性。

赵庆峰《丝路漆语》2017

蒋天毕《农村劳动者》 2016

“都市景观”和“林泉造物”呈现出青年艺术工作者的胆识,敢于面对当代都市社会与自然风物,传承传统工艺技艺并创新发展,展现都市题材、青年精神状态和改革开放的社会民生变迁。“翰墨心印”主题则将传统书法、篆刻文化继承与发扬,而最具实验性艺术领域“影像叙事”主题,则将数字技术做为当代艺术家探索艺术的新工具和新思维。

黄子恺《夜是城的归宿》2016

上述青年艺术创作者们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和时代精神是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显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思想观念的发展,现代美术学院的建立和各项教育设施的完善,各种现代经典艺术作品展览的举办,以及以展示方式介入公共艺术的重大主题性创作的陈列、收藏,向公众开放等,在建构文化主体性结构过程中引发了“谁主导,为谁服务”等相关思考,其背后的文化战略意义影响深远。

策展思路与地域特性

从地域发展角度,百年来的广东省现代美术以传统“岭南画派”为主体,同时兼顾西方美术形式语言,其影响遍及香港、澳门等地。而相较于内地,港澳美术生态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但在某种程度上亦呈现一种“松散”的创作状态。笔者以为艺术工作者如何表现粤港澳生活中有生活温度、人文情怀的画面,需要艺术工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情趣和宏大叙事结合,在重构的美术史写作和美术史研究中进行创作。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能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文化和美术研究的资源整合,为重新书写和建立这种美术史提供新的方向。从艺术发展来看,时代在呼唤更多具有精神感召力的作品产生,这与作品中体现“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指向有着直接联系。

今天,在国际文化新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以新面貌表达对现实和文化的思考,探讨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艺术活动中精神层面的缺失与否,是需要面对的显著问题。美术家的精神诉求需与民族文化精神吻合,所创作的作品需打动社会大众的心灵,使之成为艺术创作上整体性的精神追求。在日益频繁的国际美术交流中,民族文化身份的确立意识日益强烈,在艺术实践中,艺术家们已经在强化作品的中国身份意识,也不断地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着营养,并挖掘和引入创作实践。

与历史上各个阶段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一样,国家艺术基金提供的资助平台是美术领域体现建构文化主体性结构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纵观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资助扶持的美术作品,它们承载和体现着国家利益,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方向,遵循人类文化中的普适价值观和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是一个时代社会思潮、美学趣味、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播的深刻反映。(顾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