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漳州诏安 兵家必争之地在哪里「漳州诏安是哪里」

时间:2023-07-15 09:03:17 来源:搜狐

漳州自古文风炽盛,建州之初就举办松洲书院,培养人才,振兴文化,特别是经“紫阳过化”后,文化有进一步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海滨邹鲁”。而位于福建最南端的诏安县,更是有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

诏安书画之风兴于唐代,经历代书画家的辛勤耕耘,丹青耀眼,名家佳作层出不穷,至明代已达到鼎盛时期。能书善画者遍布城乡,人才辈出,形成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

自明代中后期由于月港兴起,“海上丝绸之路”拓通,海外贸易发展,促进了漳州商品经济的繁荣,更是为漳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百姓物质生活富足了,就逐渐转向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延聘饱学之士来当老师,教自己的子弟读书,成为十分普遍的社会风气。

漳州海丝时期科举上还出现祖孙进士甚至父子进士、兄弟进士的现象。诏安县城现在还巍然耸立的“父子进士坊”则是为诏安籍进士胡文、胡士鳌父子所立的。

如果说月港是“官方港口”,那么位于闽粤交界处的诏安宫口港,则是属于“民间”往来东南亚各国及台湾地区的口岸。这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肚大口小的港口形状以及巨石占据的海湾,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宫口港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

宫口港在明代实行海禁以后一度成为海上走私贸易中心,却由此招致倭寇的觊觎,由于此地处偏远,成为倭寇海盗肆虐的地方,明政府为此修建了悬钟古城作为海防要塞。在一个台风肆虐的海岸上,悬钟古城数百年来屹立不倒。

悬钟古城位于诏安梅岭南门村的诏安湾西岸的突出部,因地形酷似悬钟而得名。在抗倭斗争中,悬钟古城成为东南沿海抗倭御寇的一大雄镇而远近闻名。一代名将戚继光、俞大猷都曾屯兵于此,是明清两代东南沿海的要塞之一。

时过境迁,曾经的沧海桑田、兴衰荣辱都封藏在了寻常巷陌的屋脊房檐,只有古厝屋脊上的剪瓷雕仍在用那些五彩斑斓的碎瓷片,找补着那些流逝的记忆。

走在诏安的大街小巷,凡是庙宇或祠堂等处,都能看到屋顶上英姿挺拔的人像,它们或持剑或握刀,神采飞扬。诏安人用破损的瓷器做原材料,将各种神话故事、戏剧人物搬上了屋顶。

这里并不是主要的瓷器产区,如此大量的瓷器正是由于明清时期的贸易往来需求而带来的。且剪瓷雕的人物大多采用岳飞、杨家将等武将形象,也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于“武力的追求”,打败倭寇海盗的信念。

因诏安自古便是闽南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与海外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里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有了“福建南大门”、“漳南第一关”之称。而随着贸易通商的频繁,海上行船的人们也更多地面临旅途辛劳、晕船、生病的苦痛。

诏安人黄来于采用金枣、橄榄、青梅为原料,配以多种中药材,经反复试制终于制成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用以治疗行船之苦。经多年行销,成为南洋群岛一带华人华侨家庭必备物品而驰名中外,甚至有了“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黄金兴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之说。

地处闽粤交界、福建最南端的诏安县,这里的人好像从来就擅长“美食制作”,会将水果制成良药,也有着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诏安长期以来不断吸取闽菜、粤菜的精华,逐渐形成用料讲究、烹法独特、造型美观、品类繁多的特色风味小吃,“吃在诏安”之说由此传开。猫仔粥、和合包、贼婆面......不让品尝过的来客留恋、称赞。

好的东西总是互相传颂,互相引用,犹如一台优秀的戏剧会被到处移植一样,猫仔粥后来也传到了广东和台湾等地。如今,凡是回到祖籍的海外侨胞,都要品尝猫仔粥。当他们品尝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粥品时,都倍感亲切,仿佛这碗粥能够唤起他们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似的。这真是,桑梓猫仔粥,一碗解乡愁。

漳州自古文风炽盛,建州之初就举办松洲书院,培养人才,振兴文化,特别是经“紫阳过化”后,文化有进一步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海滨邹鲁”。而位于福建最南端的诏安县,更是有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

诏安书画之风兴于唐代,经历代书画家的辛勤耕耘,丹青耀眼,名家佳作层出不穷,至明代已达到鼎盛时期。能书善画者遍布城乡,人才辈出,形成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

自明代中后期由于月港兴起,“海上丝绸之路”拓通,海外贸易发展,促进了漳州商品经济的繁荣,更是为漳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百姓物质生活富足了,就逐渐转向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延聘饱学之士来当老师,教自己的子弟读书,成为十分普遍的社会风气。

漳州海丝时期科举上还出现祖孙进士甚至父子进士、兄弟进士的现象。诏安县城现在还巍然耸立的“父子进士坊”则是为诏安籍进士胡文、胡士鳌父子所立的。

如果说月港是“官方港口”,那么位于闽粤交界处的诏安宫口港,则是属于“民间”往来东南亚各国及台湾地区的口岸。这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肚大口小的港口形状以及巨石占据的海湾,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宫口港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

宫口港在明代实行海禁以后一度成为海上走私贸易中心,却由此招致倭寇的觊觎,由于此地处偏远,成为倭寇海盗肆虐的地方,明政府为此修建了悬钟古城作为海防要塞。在一个台风肆虐的海岸上,悬钟古城数百年来屹立不倒。

悬钟古城位于诏安梅岭南门村的诏安湾西岸的突出部,因地形酷似悬钟而得名。在抗倭斗争中,悬钟古城成为东南沿海抗倭御寇的一大雄镇而远近闻名。一代名将戚继光、俞大猷都曾屯兵于此,是明清两代东南沿海的要塞之一。

时过境迁,曾经的沧海桑田、兴衰荣辱都封藏在了寻常巷陌的屋脊房檐,只有古厝屋脊上的剪瓷雕仍在用那些五彩斑斓的碎瓷片,找补着那些流逝的记忆。

走在诏安的大街小巷,凡是庙宇或祠堂等处,都能看到屋顶上英姿挺拔的人像,它们或持剑或握刀,神采飞扬。诏安人用破损的瓷器做原材料,将各种神话故事、戏剧人物搬上了屋顶。

这里并不是主要的瓷器产区,如此大量的瓷器正是由于明清时期的贸易往来需求而带来的。且剪瓷雕的人物大多采用岳飞、杨家将等武将形象,也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于“武力的追求”,打败倭寇海盗的信念。

因诏安自古便是闽南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与海外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里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有了“福建南大门”、“漳南第一关”之称。而随着贸易通商的频繁,海上行船的人们也更多地面临旅途辛劳、晕船、生病的苦痛。

诏安人黄来于采用金枣、橄榄、青梅为原料,配以多种中药材,经反复试制终于制成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用以治疗行船之苦。经多年行销,成为南洋群岛一带华人华侨家庭必备物品而驰名中外,甚至有了“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黄金兴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之说。

地处闽粤交界、福建最南端的诏安县,这里的人好像从来就擅长“美食制作”,会将水果制成良药,也有着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诏安长期以来不断吸取闽菜、粤菜的精华,逐渐形成用料讲究、烹法独特、造型美观、品类繁多的特色风味小吃,“吃在诏安”之说由此传开。猫仔粥、和合包、贼婆面......不让品尝过的来客留恋、称赞。

好的东西总是互相传颂,互相引用,犹如一台优秀的戏剧会被到处移植一样,猫仔粥后来也传到了广东和台湾等地。如今,凡是回到祖籍的海外侨胞,都要品尝猫仔粥。当他们品尝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粥品时,都倍感亲切,仿佛这碗粥能够唤起他们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似的。这真是,桑梓猫仔粥,一碗解乡愁。


资料|央视科教、闽南日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