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溺爱出逆子 惯子如杀子图片」

时间:2023-12-05 08:34:00 来源:搜狐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教育家马卡连柯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曾公布一组数据,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溺爱,是中国家庭的常见问题,中国的父母总是有很多不舍得,不忍心。
殊不知,就“溺爱”这两个字,足以养废一个孩子。

溺爱,养不出独立自主的孩子


很多看似很爱孩子的父母,其实恰恰最不懂爱。

因为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


有一位名叫晨宇(化名)的22岁男孩,从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家里人为了锻炼他,在他18岁的时候送他出国留学。


可谁都没有想到,晨宇在出国留学的两年时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慢慢的,晨宇已经不会与人交流,每天与游戏为伴,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

据了解,晨宇的父母因三观不合离异后,晨宇被接到了奶奶家,奶奶心疼晨宇,决定把最好的都留给孙子,今后绝不让孙子再受半点委屈。奶奶对晨宇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求必应,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此外,晨宇的父母也觉得亏欠他,所以无论晨宇有什么想要的,全家人咬紧牙关,满足晨宇的需要。

然而这种密不透风的“爱”,其实是来源于自私。

无论是奶奶还是晨宇的父母,他们爱的表现其实更多是为了让自己心里不那么愧疚,从而一味地弥补孩子,最终把晨宇养成了“吃饭得喂”的巨婴。

孩子也是人,他们渴望有独立的成长空间,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一定要学会放手。


正如卡耐基所说:“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于各处的障碍。要家庭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因为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溺爱,养不出抗挫力强的孩子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听起来何其无知又惊悚的话!但这却出自一名成绩优秀的初三学生。


山东淄博某中学曾发生过一起真实的凶杀案件。初三某班级经常考第二名的秦同学,因为不甘心每每屈居第二,狂捅第一名马同学13刀,刀刀致命,马同学惨死自家楼下。


被残忍杀害的马同学品学兼优,屡次获奖,考试成绩多次在班里排名第一,而这却成了致使他被杀的理由。

施暴者与受害人之间有深仇大恨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早在凶案发生前,一切就已经有了前兆。秦同学曾于5月底,恶狠狠地警告马同学:“会考你必须考4个B。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造成这种悲剧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父母唯成绩论的高期望;二是父母的过度鼓励和溺爱。

心理学上,每个孩子最初的“自我意象”都来源于父母这个客体。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是其最主要的认知来源。

如果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你是最棒的”、“你简直是天才”这种不断加深自我意象形成的的观念,孩子会逐渐形成“我是最优秀”、“我不会被超越”的偏执认知,并且这种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深。


慢慢地,孩子就变成了一个输不起的人。这样即便父母再想让孩子有抗挫能力,给孩子制造苦难进行挫折教育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每个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挫折,为人父母要尊重一个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权利。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愿意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他们会自动培养出高挫折商。
父母爱孩子也不是为他抵挡一切,而是站在他的身后,做他最坚实的后盾。

溺爱,养不出懂规则的孩子


父母的过分宠溺,将会成为孩子目中无人,自私自大的根本原因。


前段时间,孙杨被罚禁赛八年的事儿引发全网轰动。我们为他被“规则绊倒”而扼腕叹息,同时也不禁反思,沉重代价背后的原因。


客观地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孙杨妈妈——杨明难辞其咎,这个沉重的教训,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

在听证会中,法官多次问相同的问题,但孙杨妈妈都在答非所问;孙杨不满意临时救急的翻译,而随意更换,扰乱法庭秩序……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孙杨和他妈妈对于规则,缺乏基本的尊重。


而违反规则的事情,在孙杨和他妈妈的身上,并非第一次。


游泳队拒绝杨明和孙杨一起住,孙杨以退赛作为威胁;当杨明认为赞助商没有赞助孙杨个人,就大闹会场,让孙杨用国旗遮挡了赞助商的logo;当孙杨出现负面新闻时,杨明并不是劝诫孙杨遵守规则,而是动用各种关系删稿。 因为孩子的比赛成绩优秀,而不断地通过“闹”的方式获取特权,确实能得到一时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可是,一再越矩,则破坏了孩子心中的规则意识。


每一个熊孩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护短的家长。孩子做错了,大人却努力找理由开脱,让爱凌驾于规则之上,长此以往,会形成溺爱,贻害无穷。 白岩松曾说:对孩子,如果家长不管,迟早会有他人和社会来管,那将是孩子人生成长路上的坎坷和灾难。

父母的溺爱,会给孩子愈发肆无忌惮的信心,而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失去对规则甚至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即便他再成功,却免不了幼稚、自私和傲慢。

溺爱,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莎士比亚曾说:“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噬痛人心。”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付出所有,却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老严夫妻的家庭状况就很典型。他们卖了一辈子包子,攒下的积蓄给儿子全款买了房。


过户之后,夫妻俩高高兴兴地拿着行李,准备搬进去一起住。


结果敲门之后,迎来的却是亲家母对老严夫妻说的那句“哪天请你们来做客”,儿媳看见他俩站在门外,也翻了个白眼转身就回屋了。


当儿子走出来,老严夫妻还心怀期待地看着他。


可万万没想到,儿子竟然对他们说:“你们先回去吧,有空我再去看你们。”


老严夫妻看着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只能委屈地应了句好,失望地走了。

为了自己的孩子,将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给儿子买了房。穷尽一生,付出一切,结果换来的,却是儿子的窝囊、不知感恩。


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一个孩子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自然不会将心比心,而更习惯自私自利,最终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溺爱两个字,听起来只像是对孩子过度的爱。


但是其实,溺爱不是过度的爱,而是一种“错爱”,一种“自私的爱”。


惯子如杀子,父母打着“爱”的名义,把孩子养成了无法独立的“巨婴”,实际是父母的严重失职。


真爱是不存在过度的,而是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终有一天,都要独自面对这个社会。


而为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培养他独立的人格,给他独自面对社会的勇气和力量,无忧无惧,体验属于他自己的一生。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识别溺爱的误区,给孩子他真正需要的付出,与君共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