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穿越悲伤的温暖更动人下一句「穿越虐文」

时间:2024-03-04 08:34:05 来源:搜狐

作者:李 艳

今年是《柳林风声》出版110周年,这本经典的著作,深深打动了很多成年人和孩子们的内心。尤其是在100多年后的今天,重读书中那些有趣的故事,重温作者的写作背景,越发让人感动于书中那穿越悲伤的温暖力量。

《柳林风声》是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代表作,用温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意的大自然和友爱的小生灵,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这本书读起来妙趣横生,温馨有爱,讲述的是几个小动物居家度日、外出游玩、离家探险,以及齐心协力夺回家园的故事。书中有胆小老实又喜欢冒险的鼹鼠莫尔,热情好客并且有诗人气质的水鼠兰特,虚荣浮夸、追求时尚的癞蛤蟆托德和持重且侠义的獾子班杰,另外,还有一个贪吃而潇洒豪爽的水獭奥特。他们在杨柳河岸、野树林中演绎了一幕幕有乐同享、有难同当的美丽故事。

《柳林风声》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文本,它不选择读者,是一本跨越成人与儿童两界的著作,大人和孩子都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乐趣。主人公鼹鼠、水鼠、獾和蛤蟆,要么是乡绅,要么是冒险家,没有一个是孩子。书中故事里也曾出现过孩子,但都是一闪而过的角色。他们的行为是成人的行为,流露的情感也是成人的情感,他们实际上就是披上皮毛的我们……从这点来说,《柳林风声》超出了儿童文学的疆界。

甜美温馨是本书的情调,书的主题是大自然和友情。如果你喜爱大自然,你或许会沉醉于格雷厄姆笔下描述的河岸和野树林。那是动物们共同的家园,无论是癞蛤蟆托德奢华的家,还是鼹鼠莫尔简朴的家,无论是獾子班杰规模宏大的家,还是水鼠兰特温馨整洁的小家,都是动物们各自所珍爱的。

格雷厄姆没有用直白的笔触,而是通过小动物们的视角,勾勒出大自然不同的景色。田野、河流、道路、树木……是那么美丽和充满诗意,季节的变化触动心弦。被大雪覆盖的野树林,燕子们对南方的描述,航海鼠对远方大海和港湾的描述,是那么令人向往……

动物们的友情也让人动容。书中的主角们是那么的个性鲜明,生动丰富,让人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想象力。

“蛤蟆府里的一切都很棒,午餐当然也是。吃饭的时候,蛤蟆托德只管自己信口开河。他把水鼠兰特丢在一边,开始在经验不足的莫尔身上做文章,要把文章做得天花乱坠。他天生就是一只口若悬河的动物,又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这就把旅行的景象、野外生活的欢乐和路途上的情趣,描绘得五彩缤纷,让鼹鼠莫尔激动得在椅子上坐不住。”——这是三个小伙伴刚见面时的情景,每个动物不同的个性立马跃然纸上。

“门一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可爱的冬令景象,前院里,一盏牛角灯笼的昏暗光线,照亮了站成半圆形的十来只小田鼠,他们脖子上围着红色精纺羊毛围巾,前爪深深地插在衣兜里,两只脚跳着吉格舞取暖。他们亮晶晶的小圆眼睛羞怯怯地互相瞟着,偷偷地笑几声,吸吸鼻子……空中立刻就扬起了他们尖细的声音。他们唱的是一首古时候的颂歌,是他们的祖先在结了冰霜的休耕农田里,或者在大雪封住了烟囱拐角的时候创作的,一代代传下来。”——这是鼹鼠莫尔回到田野的家后,在家门口遇见田鼠的情景,真实画面般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给阅读的人增加了无穷的想象的视觉乐趣。

动物们互相探访,结伴同游,作者采用了像是讲故事一样的口吻,将几只小动物的友情娓娓道来,笔触是那么的亲切动人,温婉细腻。

“我不说我的河,”沉得住气的兰特答道,“你知道我不说的,托德。可我想它。”他动情地低声加上一句,“我想它——老是在想!”鼹鼠莫尔从毯子下面伸出爪子,在黑暗中摸到水鼠兰特的爪子,捏了一下。“只要你乐意,我怎样都行,鼠仔,”他悄声说,“明天早晨我们溜走,一大早——很早很早——就溜回河边我们亲爱的老洞子里去,好吗?”——贫寒而心地善良的鼹鼠莫尔,对朋友忠心耿耿。书中这些温馨和浪漫的情节,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这本书的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和生活?

但无论你曾做过了怎样脑洞大开的想象,实际都可能相去甚远。作者格雷厄姆的生平,远没有如他笔下的故事那般温情、丰富。

格雷厄姆是英国苏格兰爱丁堡人,他的童年很不幸,五岁丧母,随后丧父,被外公外婆带回乡间抚养。童年时期的生活十分孤独,但格雷厄姆喜爱田园风光,热爱大自然,喜欢研究动物,这成为他终生的喜好,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写作。

少年时期的格雷厄姆很聪明,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但因为没有钱,身体也不太好,他最后只能恋恋不舍地与自己的大学梦告别,早早就进入银行成了一名小职员。

在乏善可陈的工作和生活之外,格雷厄姆坚持自己的写作爱好,他经常写些小故事自娱自乐,偶尔也会发给杂志社和报社。他的文笔优美,将那种怀旧、温暖又带有一点伤感的氛围通过文字传达出来后,让人非常回味。

《柳林风声》原本是格雷厄姆写给儿子的故事。格雷厄姆很迟才步入婚姻,40多岁才有了孩子。在儿子小时候,格雷厄姆都会给他念睡前故事,而这些故事多是自 己编的。故事里就有一只鼹鼠、一只水鼠、一只獾和一只以格雷厄姆的儿子为原型创作的蛤蟆。然而格雷厄姆的婚姻也并不顺意,妻子和他分居并带走了儿子。在这期间,为了继续给儿子讲故事,也为了抒发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他用写信的办法,继续给儿子讲故事,也算是一种陪伴。

1908年,格雷厄姆在银行工作时,遭遇意外中枪,虽然活了下来,但身体却更加虚弱,只能从银行退休。也就是这一年,他给儿子讲的故事,结集出版成了《柳林风声》。

这本书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在随后的这些年里被公认为英国儿童文学,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甚至连JK·罗琳也把它看成自己最爱的文学作品之一,并受其启发,创作了《哈利·波特》中赫奇帕奇的象征獾。

这样一本温暖的书,陪伴很多孩子度过了美好的睡前时光,也打动很多成年人的心灵。但可能很多读者都不会想到,作者格雷厄姆的人生经历,却是与故事中截然相反的基调。他是用文字排遣着人生的苦闷和失意,用丰富的想象力为自己、为读者打造了一个美好温情的童话世界。这种穿越悲伤的温暖力量,历经岁月而弥久,跨越时光显得倍加珍贵。

曾有人评价:“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围绕身边的自然界的美和奇异。现在由于格雷厄姆长着翅膀的语言,使我们的心高扬了,于是我们就借着他敏锐的感觉,清楚地看出了映在我们眼前的事物背后,隐藏的那些意义。”

所以,《柳林风声》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同样也是一本写给成人的暖心之作。通过这本书,让我们静下心来,去细细体会大自然的质朴与美丽,让我们重温生命中最珍贵的情谊,感受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最应该保留和品味的那些东西。

无数个夜晚,当读着这本百年前的著作,笔者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感受作者在那样一种境遇中,用心传递的温暖力量……(李 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