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文化艺术:浅析易大厂的篆刻

时间:2021-09-22 13:45:14 来源:

浅析易大厂的篆刻

易大厂(1874—1941)原名廷熹,字馥,后得汉印“臣熹之印”,乃改名熹,改字季复,又更字孺,号大厂,别号韦斋、魏斋等,广东鹤山人。他精研书画、篆刻、碑版、音韵、文字源流、乐理等,为陈兰甫嫡传弟子。易大厂印款极别致,阴刻单刀款“逸笔草草”,颇近六朝砖文;阳刻造像古拙天真,亦有情趣。

blob.png

易大厂篆刻/沛霖长寿

易大厂有着深厚的文学及金石学功底。他对秦汉印章及古玺的感悟超乎常人,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图一“沛霖长寿”是他的一方白文印。该印为汉印格调,但在字法上显得轻松自然。如“沛”字的随手挥写、“霖”字的变形,均在严谨的汉印格局中表现着灵动。线条的粗细变化、转角的方圆兼备,使印章中的诸多元素和谐相融且不露痕迹。易大厂的印具有浑厚朴茂、跌宕奇逸的趣味。他汲取古陶、古玺、封泥等历史资源中的有益营养来熔冶自家印风,在民国印坛树起了“大写意”的旗帜。易大厂早年师从黄牧甫,中年以后游历于沪上,治印受吴昌硕的影响,在吴昌硕与黄牧甫之间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沙孟海将易大厂许为近世治玺巨擘。

blob.png

易大厂篆刻/孺之玺

图二“孺之玺”是易大厂创作的一方朱文印,可谓古意泱泱、神采内藏。易大厂的印取意于古玺、古陶。由于他能捕捉住上古文字自由恣肆、奇宕天趣的特征,因此其篆刻韵味独特而隽永。篆刻艺术形式的高境界,无非是在继承中表现自我,有新意、有创造。该印能自由往来于千载时空隧道,为我们凝聚成醇古儒雅的美,确实非常不易。

blob.png

易大厂篆刻/屯老守愚

易大厂于诗词曲赋、书画篆刻、声韵训诂、音乐、佛学俱造诣精深,是清末至民国时一位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才子。图三“屯老守愚”白文印便表现出了他风流倜傥的才子本色。此印具有笔墨豪放、纵横驰骋、造型简洁、淳厚明快的特点。如“屯”、“老”二字的穿插与放纵,“守”、“愚”二字的独立与纵横变化,都给我们天趣横生之感。易大厂的篆刻不但具有传统的深度,而且具有时代的开放性,这是他篆刻的独到之处。静静地赏其印作,我们就会发现,每方都有其不同的玄构巧思。他重篆法、讲来历,所以即使将每个字分解来看,也都有值得品味处。

blob.png

易大厂篆刻/蒙厂章之玺

图四“蒙厂章之玺”则自然浑成,不假修饰,彰显着一种雄强奇肆之风。该印既是易大厂的代表作,也是他为我们展示如何借鉴传统经典进行创作的典范。此印从古玺“荀伯伊之玺”化解而来。首先,他在整体上化圆为方;其次,借用“荀”字的“草字头”为“蒙”字的“草字头”,在中部保持全包围或半包围的体势,“蒙”字下部向右下角延伸的“燕子”形,在行气上与“厂”字相接,基本保持“之”、“玺”二字的恣肆形态;再次,雪花点丝丝入扣的模仿,增加了该印的苍茫与荒率之感。

该印还通过粘笔、并边、破边、插入等手段来丰富印面形式,强调章法的紧凑。而印文线条的正斜变化,又为该印营造出一种雄强险峻之势。

易大厂清末肄业于广雅书院,后入上海震旦书院读书,之后又东渡日本入师范学习。他曾任南京方言学堂监学、暨南大学教授、国立音乐院教授,有《秦斋魏斋玺印合稿》、《魏斋玺印集》、《大厂印谱》等行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