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收藏百科:书法不等于专业

时间:2021-09-27 15:45:08 来源:

书法不等于专业

一、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严重

曾记张海主席在《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中说道:“进一步重视书法教育工作。抓紧培养书法师资力量,在各大高等教育学府尽可能多地开设书法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能力。同时协助有关方面努力解决好书法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书法教育是出人才、出大家的可靠保证……”看到张主席这一番话后,笔者不能不怀疑其对当前书法专业师资需求的状况,以及书法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有所了解。

blob.png

据笔者初步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本、专科书法专业毕业生千余人。然而,真正有稳定工作的有几人呢?能够继续从事书法专业及其相关行业(如字画装裱、画廊、书法培训等等)的又有几人?真正能进入中小学教授书法的又会有几人?以山东为例(本人作为山东的书法专业毕业生,对山东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了解),偌大一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书法氛围还排在全国的前列)仅有淄博十七中招收一名书法教师,学历门槛还是研究生。如果我们毕业就等于失业,那我们用什么来糊口?物质方面的生计都无法解决,精神方面的需求还从何谈起?

二、当代书家学习书法的真正目的———自1981年5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种展览开始逐步登场。发展到现在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书法展览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空前泛滥的程度。展览逐渐发生了变异———成了比赛,而且还造就了书法界的一批“超男超女”。一旦成为比赛推出书法“超男超女”,书家书写的目的也就发生了变化———以“利”为追求目标(在中青年书家中尤为显著)。这是否验证了古人那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呢?

当代大部分书家都已经把书法作为自己的专业,进而成为职业靠其生存,自然也就使得书法的商业味道愈演愈烈。现在的书法真正为自己写的人少,为展览,为评委,为虚伪的荣誉写的人多了。因为有了评委的认可,就有了“荣誉”,“地位”和“利”就会随之接踵而来。现在大部分书家用心良苦地去鬻字生财、投靠名家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进而求得自己作品润格的提高,就是追逐“利”的一个很有力证据。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商业化”、“利”就是影响书家书艺境界的“精神鸦片”,它会一步步把书家的书法艺术从高雅拉到庸俗的境地,变得精神麻木,俗不可耐、无药可救,最后直至艺术的死亡。

三、书法修身养性的作用在当代已荡然无存

“书者,抒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何乔璠《心术篇》)在古代书法除了实用外,还是文人们的“雅事”。他们把书法作为消遣、“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的工具,作为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可以真正起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作用。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人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现代的书家当然也难逃其势。大多专业书家迫于生计、地位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苦练专业,并广泛的涉猎文史哲和姊妹学科的各方面的知识来医治自身营养不良所造成的“后遗症”。他们为了弥补自身各方面的巨大不足而不得不走“夜猫子”的道路,从而摧残了自己健康的身体,现实中部分书家在自己书艺即将走向成熟的中年时期就因过度劳累疾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这正验证了潘天寿先生的那句话,艺术“如有损于身心,是鸦片鸩酒,非艺术也”。(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书法导报》曾介绍周永健、陶永胜、葛冰华和段正敏四位先生的去世,文章以“逝者如斯,人生不乐复何为?”结束。这应该引起我们习书者(特别是一无所成的中青年书家)的思考:吾学书乐乎?

我们处在现代这个铜臭味十足的社会,把书法作为专业就无形的给自己添加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得不使我们在无形中为之付出一切,一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还能说它对我们修身养性和艺术造诣有多少益处吗?(摘自2009年第4期《书法赏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