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能把兴趣爱好坚持下来「真正爱好并能坚持下来的人」

时间:2022-11-19 09:41:07 来源:译林出版社

大家好,能把兴趣爱好坚持下来「真正爱好并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樊锦诗的颁奖词

从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到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再到西北大漠上七百三十五座洞窟的莫高守护人,她,就是樊锦诗。

时光流转,这位身材娇小的江南姑娘,已在莫高窟整整坚守了半个多世纪。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

因坚守,而纯粹,而超越,而永恒。

兴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

童年时期的樊锦诗非常懂事,学习没让家里费过心。虽然读书不是最用功,但成绩一直不错。父母也给她充分的空间,管得比较松,她得以有时间看一些“闲书”。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兴趣非常广泛,特别是爱看书。从《水浒传》《西游记》《七侠五义》,到《牛虻》《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包法利夫人》,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等,古典的、现代的,西方的、中国的,什么都看。不过她最爱看的还是侦探小说,把厚厚的《福尔摩斯探案》都翻烂了。

那时候,樊锦诗最崇拜的人是居里夫人。兴趣广泛的她很喜欢历史,也喜欢外语,特别喜欢化学。很小的时候,她就听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的故事,觉得居里夫人太伟大了!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榜样,樊锦诗曾经一心就想学化学。在她看来,化学特别奇妙,各种溶液在试管里倒来倒去,居然能变出其他东西,还能做出很多新的材料。

居里夫人像

除了想学化学以外,樊锦诗还曾想过当一名医生。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要不是医生的精心治疗,就不会有她未来的人生。在她心中,医生救死扶伤,这个职业非常神圣。不过后来,有同学和她说:“就你这个身体还想学医?恐怕不行,到底谁给谁看病?”樊锦诗一想,也有道理。

考大学前需要填报志愿,老师来动员大家考师范,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当老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年轻的樊锦诗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当老师并不是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因为她特别不爱说话,如果当了老师,就需要在讲台上一个劲儿地讲。就像她虽然向往着当一名医生,但是万事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兴趣是一方面,能力和条件也不能忽略,对自己得有清楚的认识。

思量再三,樊锦诗最后选择了学历史。她喜欢历史。在上海读中学时,受父亲的影响,她就特别喜欢到博物馆看文物展览,知道许多精美的文物都是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所以,学生时代的她对考古专业充满遐想,觉得考古工作一定很有意思。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其实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考古,因为考古要经常去田野,太苦了。

就这样,在众多的兴趣爱好中,少年樊锦诗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考古人生路。

一旦踏上行途,就再没有退缩

一旦踏上行途,她就再没有退缩。越是艰苦困难,越是坚持不懈。这位年轻的北大才女,怀着对考古事业的向往和热爱,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敦煌,从此再未离开。

“说实话,其实我想过离开敦煌,也遇到过几次选择。”在书中,樊锦诗坦诚地向读者敞开心扉。“但我最终坚持了下去,留在了敦煌,这是我的选择。”

20世纪60年代的莫高窟和今天的莫高窟不可同日而语,那时的莫高人都是住土房,睡土炕,吃杂粮。直到80年代,国家才给拨款修建了新的宿舍楼。当时的整个敦煌研究所只有一部手摇电话,和外界联络非常困难。晚上只能用蜡烛或手电照明,上趟厕所都要跑好远的路。周围根本没有商店,有了钱也没有地方可以买到东西。

虽然年轻的樊锦诗早就就习惯了独立生活,但起初还是不能完全适应敦煌的生活。在这里,吃得最多的菜是“老三片”:土豆片、萝卜片和白菜片。因长期营养不良,有一次她竟然晕倒在办公室。

最痛苦和迷茫的时候,就是父亲的突然不幸去世。父亲一走,母亲和两个弟弟都没有工作,上海全家人的生活没有了着落,养家的重担落在了这位孤身在西北工作的年轻女儿身上。每个月,她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留足寄给上海家里的那份钱。

慢慢地,樊锦诗忘记了一切和城市有关的生活,忘记了自己也曾是“南国女儿”。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倾注在工作中。她把临离家时姐姐送的小镜子藏起来,不再每天照镜子,这个习惯直到今天都保留了下来。她渐渐习惯了宿舍没有地板的泥地,地上永远也扫不干净的沙尘;习惯了用报纸糊起来的天花板;习惯了半夜里老鼠掉在枕头上,然后爬起来掸掸土,若无其事地继续睡觉。

1965年的莫高窟中寺旧宿舍 敦煌研究院 供图

坚持,咬紧牙关、用尽全力地坚持。也有迷茫、动摇的时刻,她在书中剖白心境:

我反复追问自己,余下的人生究竟要用来做什么?留下,还是离开敦煌?在一个人最艰难的抉择中,操纵着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离开敦煌,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连根砍断,就好像要和大地分离。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敦煌,顺从人生的必然以及我内心的意愿。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对青少年的期望:在光荣的荆棘路上坚持前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对莫高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从全国各地来到敦煌,感受瑰丽多彩的石窟文化。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美轮美奂的洞窟、千姿百态的彩塑、绚丽神秘的壁画,正是在像樊锦诗这样一代又一代莫高人的守护下珍存下来的。

莫高窟壁画、彩塑等,敦煌研究院供

在这部专门写给孩子的书里,樊锦诗饱含感情地写下了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殷切希望。

她希冀通过这本书,可以带领孩子们更加了解百科全书式的敦煌艺术,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莫高窟人薪火相传、坚守大漠,为守护敦煌石窟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无怨无悔的奉献;为我们祖国拥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从而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给予更多的关心。

安徒生在《光荣的荆棘路》中有一段话写道: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界,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唯有将个人有限的生命汇入有益于人类整体的事业,才能真正找到幸福和永恒。这条寻找永恒的道路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莫高精神来自莫高窟人对敦煌石窟艺术的热爱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莫高窟的保护不是几十年、几代人所能完成的事情,需要世世代代不断为她付出、不断地努力。这个事业是艰巨的、复杂的、充满挑战的,永远没有尽头。

愿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中国未来的主人,在读了这本书后,能够有所启发和鼓舞,发现自己的兴趣并真正坚持下去,担当起属于自己的、立足于国家乃至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历史使命。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青少版

【新书预告】

《敦煌灵犬》

(即将亮相)

三危山下、宕泉河畔,坐落着人类文明和艺术的瑰宝——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铃铎声中回荡着的,是古往今来,人们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故土的守护。在人类未知之处,有一群神秘、忠诚的战士默默守护着中华的文明与文化。他们就是光明世界的灵犬一族。千百年来,灵犬们恪尽职守,与黑暗世界的恶犬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作为灵犬家族最年轻的成员,莫高窟的守护犬乐乐,又将经历怎样的磨砺与冒险呢?

《敦煌灵犬》是“中国好书”作者顾春芳为青少年创作的奇幻小说,樊锦诗担任名誉顾问,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提供创作支持。本书的灵感来自真实存在的莫高窟守护犬乐乐。作者凭借超凡的想象力,构建了以守护中华文明为己任的“灵犬世界”。小说以敦煌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为背景,在不同维度的历史和时空中自由穿行,将神话与现实、人类与犬族、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精彩纷呈的敦煌历史、莫高窟壁画故事、文物修复与保护等知识自然地融铸在一起,通过一个曲折离奇的动人故事,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在敦煌戈壁上展开的幻想之旅与文化奇旅。

点击上图

一键收藏少年的知识树全书目

达尔文成功的秘密,竟然是这个!对我们同样适用!

作为一本获奖超多的科普书,告诉你什么是暗物质、造岛神器

李晓愚: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些古老的知识?

译林出版社微信矩阵

点击“少年的知识树”书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