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东台的这些历史 你知道吗 「东台老历史」

时间:2022-11-22 16:45:21 来源:幸福东台

大家好,东台的这些历史 你知道吗 「东台老历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东台历史上隶属海陵县,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今泰州),西溪镇为海陵属地,煎盐之区。晋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地,置海陵郡,领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其时东台地域在建陵(侨置)、宁海境内。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设海陵监(与县同级)驻东台场,监管南北八个盐场。东台之名从此见于史书。

​​ 据史载,远在春秋战国前,西溪沿海一带的先民们在渔猎维持生计的同时,已用海水煮盐。到了西汉吴王刘濞在广陵号召“东煮海水为盐”时,西溪已走过从散户盐丁煮盐到规模职业产盐的漫长路程。东台境内的海盐发展历程,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起源在春秋,职业于西汉,兴旺是唐宋,鼎盛数明清。”明洪武元年(1368 年)朝廷设泰州盐运分司署,管辖各盐场盐课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 年),泰州盐运分司署从西溪迁驻东台场(分司衙门设在今鼓楼路文化大厦处),仍然管理东台、何垛、梁垛、安丰、富安、丁溪、草堰、小海、角斜、栟茶10 个盐场,史称“淮南中十场”,历经明、清两朝。这一时段,海盐的产量、质量和税赋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因此“淮南中十场”在中国海盐史册上有着显赫的地位。

​​ 悠久的海盐历史造就了一方文化,留下了深深的海盐文化烙印。至今,东台街巷村舍随处都可以见到听到当年海盐生产、运输、集散、管理的留痕遗迹。笔者将东台的海盐文化遗产进行采集疏理,将其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古建筑、古石刻、古墓葬、古河道、古遗址、古兵器以及煮盐、晒盐的生产工具、运销器具、盐民日常生活场所及用物等方面。例如古建筑中的海口栈道、海春轩宝塔、泰山寺、镇海寺、八字桥、海道桥,明清盐商住宅鲍氏大楼、沈氏大楼、洪氏大楼、富安古民宅,西溪犁木街、安丰老街、梁垛小街,明王艮“东淘精舍”,清吴氏宗祠等;古石刻中的王艮画像碑,海道口石刻“朝海门”,淮南盐务局布告石刻,盐政管理衙署告示碑,草荡界碑、墓志碑,盐商会馆门匾石刻等;古墓葬中的明代盐民理学家王艮墓,其子王襞墓,清初盐民诗人吴嘉纪墓,为保护盐民利益、抗御海盗而献身的隋将军墓,抗倭志士、盐民首领乔银(南楼)墓,抗倭先贤葛雷、葛天民父子墓等;古遗址中的北宋范公堤遗址,西溪盐仓监遗址,晏溪书院遗址,范公读书亭遗址,晏殊的避潮亭遗址,吕夷简的牡丹亭遗址,富弼打造战船处遗址,明西溪巡检司衙门遗址,泰州分司衙门遗址,安丰、梁垛、富安三个古盐场的盐课司衙门遗址,两淮盐务管理局遗址,彩衣街“谦益永盐栈”遗址,盐商新安(安徽帮)会馆遗址,浙江(宁波帮)会馆遗址,京江(镇江帮)会馆遗址,安丰江宁会馆遗址,西溪三贤祠遗址,葬将垛遗址等。

范仲淹

吕夷简

晏 殊

王 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史料记载、地名文化、名人诗词、哲学思想,风俗民情等方面。其中地名文化应该是东台海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明显、最鲜活的符号。地名是承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走进东台这片土地,到处都可以嗅到盐的“咸”味,被海盐浸泡过的与盐相关的地名可算是俯拾皆是,犹如渗出卤花的珍珠,散落在东亭大地上熠熠生辉,给东台地名文化平添了一层独特的风景。如“灶”,一是以甲头姓氏命名的灶名,如包灶、沈灶、徐灶、张家灶,二是以顺序俗定的灶名,如头灶、三灶、四灶、六灶;“团”,如正团、新团、中心团、杨家团等;“垛”,如梁垛、何垛、花家垛等;“丿”,如曹、华、潘家等;“仓”,如一仓、三仓、四仓等;“总”如头总、五总、十八总等;“场”已成为东台、安丰、梁垛、富安等城市和集镇的地名;“亭”,东亭早就成为东台的别称、雅称。东台城乡还有众多经过历史大浪淘沙保留下来与海盐相关的老地名,如老坝、新坝、下坝、二仓坝、盐包场、盐义仓、盐码头、海河边、衙场、分司厅、陆家滩,杨家坳、车路口、海大口子、止马缺、抬盐巷、皂角树……

​ 名人诗词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东台是一处人杰地灵的宝地,北宋真宗、仁宗年代,在西溪担任盐官的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都入朝拜相,成为一段佳话。这三位大文豪在西溪都留下珍贵的诗文,如晏殊的《浣溪沙·春恨》、吕夷简的《咏牡丹》、范仲淹的《至西溪感赋》《牡丹诗》《晏溪驯鸥》《淮上遇风》《西溪圣果院高丽鼓》《西溪解嘲》等。除北宋三位盐官之外,历代还有李商隐、李承、凌儒、郭五常、陈宣、徐鹏举、王之采,钱象乾、吴嘉纪等数十位诗人在这片热土上吟咏反映盐民生产、生活的诗歌,都足以真实而深刻的内容与高度艺术概括相统一的作品,其中又数被人们誉为“盐民杜甫”的安丰布衣诗仙吴嘉纪的作品最著名、最丰富。盐民出身的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哲学思想,有着很深的海盐文化印记,他的民本思想是广大盐民自己的理论,其“百姓日用即道”的哲学思想成为东台海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宝库中的“镇库之宝”。此外,还有广大盐民在长期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大量的并流传至今,彰显海盐文化魅力的风俗民情、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等,所有这些都是东台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东台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

来源:文化东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