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喜欢国乐的人「为什么中国音乐不如国外」

时间:2022-11-28 08:45:07 来源:华舆

大家好,喜欢国乐的人「为什么中国音乐不如国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民族乐器与流行曲风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2020年B站首届跨年晚会上,国乐大师方锦龙一人“大战”百人乐团的刷屏场面,至今仍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广泛流传。这场被网友惊呼为“神仙打架”“破次元壁”的演出,也带火了高音琵琶、尺八等等民族乐器。

近年来,国乐不仅深受年轻人喜欢,也吸引了很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

在中国生活了三四年的内森(Nathan Williams)和石花姐(Stephanie Stone)发现,如今,中国年轻人玩的国乐早已不同于他们心中的固有印象,而是完成了充满现代性与独特性的“转型升级”。

在石花姐看来,年轻人将他们喜爱的流行元素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形成了今天新颖独特的中国民乐。

玩转了唢呐、葫芦丝等等中国民族乐器的英国唱作人肖恩(Shaun Gibson),对此深感认同。

在中国生活的几年中,肖恩几乎走遍了各个地方,他发现,这片广袤土地上诞生的地方特色文化,是让音乐多姿多彩的重要养分。正是这样独特的经历,为肖恩的音乐创作带来了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多样灵感。

事实上,作为音乐领域的“门外汉”,内森和石花姐为了与肖恩进行一场透彻、畅快的聊天,可算是做足了功课——他们在北京进行了一次收获颇丰的国乐之旅。

他们兵分两路,石花姐来到了北京民族乐团排练厅,而内森则去了北京语言大学古筝老师孙润的音乐教室。

跟着民乐团学三弦

在北京民族乐团采访时,石花姐观看了一场“国乐最现场”的线上演出后,对琳琅满目的中国民族乐器感到十分好奇,她也想要拜师学艺。

据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介绍,乐团成立之后始终坚持融合创新,让千年国乐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

为此,北京民族乐团在演出形式、传播渠道上都做出了许多充满创新的尝试,例如在微信视频号上竖屏直播《国乐最现场》现场演出,通过民族乐器演绎《孤勇者》《漠河舞厅》《菊次郎的夏天》等等脍炙人口的中西方音乐。

体验一场线上古筝课

在北京语言大学古筝教师孙润的音乐教室,内森与屏幕中的越南学生一起上了一堂生动的古筝课。

从事古筝教学的几年来,孙润教过来自50个国家的近100位外国留学生。桃李遍地球的感觉,让孙润很自豪。

更令孙润感到欣慰的是,尽管疫情拉开了人们的物理距离,但她的外国学生们仍然坚持在线上学习古筝,弹奏中国传统音乐,并把这种古老的中国乐器介绍给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孙润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她说,自己的学生学会了古筝以后,经常用它演奏自己国家的流行或经典曲目,音乐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彼此。

▲肖恩学京剧。(图片来自肖恩B站视频截图)

当古筝遇上摇滚

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浸染多年的刘珂妍,将古筝完美地融合进了摇滚、电子音乐等全球流行的音乐形式。

曾在香港和伦敦学习音乐的刘珂妍认为,中国的古筝与西方国家的钢琴一样普遍,因此,她和小伙伴将古筝与键盘、架子鼓等融合,打造了一支中西合璧的乐队,这种美妙的结合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

我们为什么仍然热爱国乐?

体验过国乐的传承、创新和融合之后,内森抛出了一个灵魂问题:为什么中国乃至外国年轻人如此热爱国乐?

肖恩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与西方音乐形成巨大反差。

无论是节奏、旋律还是歌词上,中国的传统音乐都能以简洁的方式描绘出一副大气磅礴、意蕴丰富的美妙画面。

此外,丰富的民族乐器也是肖恩热爱中国音乐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万马奔腾,还是小鸟啁啾,这些大自然中的旋律,都能被二胡、唢呐等等民族乐器复刻得惟妙惟肖。

石花姐认为,“说到底,音乐和艺术都是为了凝聚人心,提醒着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people are people)。”

正是音乐这种使人跨越文化壁障、心意相通的美妙载体,成为联结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毫无疑问,中国传统音乐就是这条纽带上的美丽一环。(完)

责任编辑:陶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