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艺术活化乡村「以情留住乡愁」

时间:2022-12-02 11:17:10 来源:文化产业导刊

大家好,艺术活化乡村「以情留住乡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产业导刊》2020年第4期


作者:董进智

单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原标题:探索乡村艺术化发展之路



续文如下▼



当然,强调农民主体并不排斥各方面的参与。事实上,乡村艺术化要有艺术家的启蒙,艺术家进村能让村民们懂得艺术是什么、艺术与他们有什么关系、怎么利用艺术来建设美丽家园;要有政府的鼓励,好的政策能够广泛动员农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有市民共创共建共享,市民们来了才更有生机和活力。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对刚刚脱贫的村来说,艺术化是不是还有点遥远?


其实,近年“网红”的艺术村,不少是边远的建卡贫困村,山西省和顺县的许村,甘肃省秦安县的石节子村都是,明月村也曾经是成都市的市级贫困村。为什么贫困地区乡村艺术化能成功呢?通常正是因为贫穷,他们留住了传统文化,留住了绿水青山,留住了田园风光,留住了乡愁。这些,正是乡村艺术化的重要源泉。


在许村,正是村里那些老房子引起了当代艺术家渠岩的关注;如果许村先富起来了,可能那些老房子就通通被拆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许村国际艺术节”。“明月国际陶艺村”,也是源于有两三百年历史的“明月窑”,最后再介绍五个案例。


第一个是由文创走向艺术化的四川省蒲江县明月村。明月村曾经是成都市的市级贫困村,如今引起海内外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和旅游打卡地。这一切,源于2013年。



从那时起,他们保护创建于明代的“明月窑”,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盘活了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130多位新村民,诞生了40多个文创项目,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明月村的嬗变,正是在于它走上了乡村艺术化发展的路子,是艺术“点亮”了明月村。


第二个是把农业做成景观的四川省汉源花海果乡。原本只是一个水果基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汉源县以“农情四季、百里画廊”为主题,规划了乡村之画、历史之画、自然之画、田园之画、家园之画“五幅画卷”,引导千家万户参与,形成了“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庄园”的四季农业景观,展示了田园之美,观光、体验、美食、民宿等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三是展示工艺之美的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乡村十八坊。战旗乡村十八坊是在党的十九大后创建的,汇聚了当地各种传统手工艺。走进乡村十八坊,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便会呈现在您眼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昌布鞋,等等,都成了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



如果说工艺是“用即美"的话,那么乡村十八坊的小手工艺之美,就美在传承优秀文化,美在提高生活品质,美在增加乡村就业,美在富裕方百姓,美在它是绿色产业。


四是被诗歌点燃的四川省都江堰市七里诗乡。七里诗乡所在的原柳街镇是中国农民诗歌之乡和中国田园诗歌小镇。八百年前,陆游来这里写下了《夜宿布金寺》。



三百年前,这里又兴起了现编现唱、男女皆宜的薅秧歌。他们弘扬诗歌传统,成立柳风农民诗社,创办中国田园诗歌节。在此基础上保护林盘、整治院落、新修绿道、培育民宿、鼓励创作,定期举办薅秧节、丰收节、田园诗歌节,打造了七里诗乡。


第五个就是艺术激活乡村的日本越后要有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2000年创办于距东京200多公里的新潟县,每三年一届,致力于打造乡土的在地艺术节。


创办人北川富朗联合日本国内外艺术家,发掘农村存在的意义,把梯田、农舍、雪景、山川以及日常生活用具作为艺术的元素和符号,进行艺术实践。这个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七届,创作了上千件艺术作品,有效激活了当地乡村,成为艺术振兴乡村的典型案例。



以上五个案例说明:乡村艺术化源于乡村,源于乡村的山水、田园和生活。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乡村既要融入现代文明,又要留住淳朴,留住传统,留住美丽,留住乡愁,保持独特魅力。因此,乡村艺术化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反对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


无论如何,不能以艺术化之名,把乡村变成城市的“试验场”“垃圾堆”。以上,就什么是乡村艺术化,乡村为什么要艺术化和怎么探索乡村艺术化发展之路,作了交流。不得不承认,这只是一个“三农”工作者,围于个人视野,对乡村艺术化问题所做的一点粗浅的思考。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渐渐清晰的发展脉络中看出,艺术化是乡村发展的未来,广大乡村地区将逐步走上艺术化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顺应发展规律,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适时把艺术与乡村融合起来,建设诗情画意、各美共美的美丽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毋庸置疑,未来的乡村将因艺术化而与城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人们将在那里诗意地栖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END

编辑:冉冬怡

审核:王晓飞

本刊唯一投稿邮箱

whcydk@vip.163.com

欢迎来稿


《文化产业导刊》

政策传导、发展指导、投资引领

在这里,看文化产业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