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七旬老人在石碑上雕出《红楼梦》的雕刻「红楼梦独卧青灯古佛旁说的是谁」

时间:2022-12-04 11:33:08 来源:爱庆城

大家好,七旬老人在石碑上雕出《红楼梦》的雕刻「红楼梦独卧青灯古佛旁说的是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时3000多天、敲击近16亿次点,在九块石碑上雕刻出《红楼梦》28个画面……

在梨园深处,在石头上用心敲打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画作的七旬老人陶世清,农忙时躬耕劳作,闲时雕刻、写字、作画,是他生活的乐趣所在。

他的字承继传统,以楷书见长,国画更像他人生的一种写照,工笔山水,细腻精致,透着山水的平和宽阔,敦厚秀丽,而让他引以为傲的那九块石碑,则是他执着坚守艺术梦想的结晶。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就耗时两年多”

陶世清老人的家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是梨树环抱的一个小院,推开小院的大门,一棵四十年古梨树上挂着液体,“老树生病了,我想着法子给它治病。”陶世清风趣地调侃道,院中种了竹子、菊花、郁金香等数十种花木品种。

在他的工作室里,陶世清老人娓娓道来:2002年我前往福建旅游,看了当地的影雕后,便对影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就想拜师学艺,却因为我年龄过大被师傅拒之门外,我不甘心,在当地制作影雕的厂房里观摩了几天,最终抱憾而归。2004年,因为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我开始着手构思准备影雕《红楼梦》全集主要人物故事,并第二次赴福建惠安拜师学习影雕技艺,这次我主要钻研学习人物神态、花带造型、意境层次等方面的影雕技艺。回来后我开始着手查阅大量《红楼梦》有关绘画版本资料和文学影响资料,并反复研读《红楼梦》系列,在搞清复杂人物关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故事人物命运,以便在影雕创作时凸显人物形象,力求神态逼真,生动形象,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

复杂的人物关系,大大小小繁琐事件,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时间和故事,成为摆在陶世清面前的棘手难题。

反复思考后,陶世清确立了选择忠实原著,通过人物命运揭示主题,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文化、叛逆等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下人物命运,以及整个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为主线,最后,陶世清选定了贾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鸳鸯、尤三姐、贾琏、贾珍等主要人物,细致选取宝玉大婚、黛玉进京、刘姥姥进荣国府、尤三姐自刎、王熙凤之死等近30个故事,以精炼的版幅和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涵盖《红楼梦》全内容,力图表现《红楼梦》原著主题。

人物和故事初步选定后,陶世清就查阅相关画册资料,构思每一个画面,后在画纸上自绘自画形成初稿,并反复修改。“有时拿不准人物表情,我会去家附近的学校门口观察孩子们的举止表情、一颦一笑,这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启发,我的画中人物的每个表情都是经过我细细揣摩完成的,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就耗时两年多。”

“每分钟在刻板的敲击次数达到近200次”

2006年,陶世清开始影雕工笔创作《红楼梦》。

接下来就是耗费工时与体力的制作过程,“每天创作雕刻都在三四个小时,每分钟在刻板的敲击次数达到近200次,每小时敲击次数达到8000-12000点,九大版块在创作过程中就要敲击近16亿次点。每个版块耗时10-11个月,九大版块共耗时3000多天。”陶世清细数着创作的艰辛。

忘我的创作导致陶世清手指变形,腰肌劳损严重,视力也大不如前了。

记者留意到,因陶世清绘画、摄影功底不凡,所以将绘画中的工笔技法融入影雕创作中,其中人物神态的形象性和立体感,形成了陶世清艺术创作的独有特色和风格。也是他影雕作品创作中的一大突破和独创,九大版块28个画面共计创作人物360多个,还有环境处所、屏风、窗、花瓶、地板、房屋、花草、山石、书法作品等道具。

在大理石板上雕刻,是传统手工技艺影雕的一种。这种雕刻方式采用墨玉、山西黑等纯色石材,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要把雕琢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像针一样的细小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实线变化而表现图像。

“一辈子太短了,总要留下些值得纪念的东西”


家人的无条件支持,是陶世清坚持梦想最大的动力。“爱人非常支持我,农忙时地里的活基本上都是她在做,孩子看到我的坚持,帮我买材料,鼓励我把雕刻的过程记录下来。”陶世清说,多年来能潜心创作,这份坚持里有家人的功劳。

完成雕刻之后,陶世清在女儿的建议和鼓励下,不但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开始了另一份创作。他想将自己十余年的创作过程,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这部让他每每读来总是内心澎湃的《红楼梦》。因为十余年的伏案雕刻,导致他的颈椎和视力严重受损,手指也因常年握锥雕刻而变形。于是陶世清想到一个办法,自制了一个书写支架继续书写着他的创作经历。

“一辈子太短了,总要留下些值得纪念的东西。”陶世清说,“现在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下去,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人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