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如何用色彩和文字开创波普主义新时代 「大众波普主义」

时间:2022-12-25 17:01:06 来源:芭莎艺术

大家好,如何用色彩和文字开创波普主义新时代 「大众波普主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家埃德·拉斯查

美国波普主义艺术家埃德·拉斯查(Ed Ruscha)是公认的当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颜色艳丽,有着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当你心情不好时,就来博物馆看一看他的作品,便可以从荒谬和充满喜剧性的展览中重新振作。

“看不懂”的肖像画

纯红的底色,配上黑色拙劣字体的汉字“周信芳”,便成了一幅肖像画。看到这幅作品的人们内心往往是“崩溃”的——从未见过如此“直白简单”的肖像!看了这幅肖像的人对周信芳先生依然毫无了解。因此当人们讨论“难以理解”的艺术作品时,《周信芳》经常榜上有名。

埃德·拉斯查《周信芳》

这其实是波普艺术家埃德·拉斯查,为了向中国京剧大师周信芳致敬而创的作品。尽管没有任何图案,红黑的撞色搭配依然给观赏者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有趣的是,周信芳大师作为中国国粹的传承者,在美国其实并不出名,拉斯查却能在他去世七年之后向他致敬,也体现出了这位波普艺术家对东方文化的尊重。

埃德·拉斯查《Corn-Popped Ruscha》,1963年

阅览埃德·拉斯查的作品,可以注意到文字在他的作品中存在着非同小可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图案只是背景,文字才是作品的核心。在他的作品中,不同字体的文字通过不同的方式排列,每一幅作品都代表着作者的情感。

埃德·拉斯查《Made in California》,1971年

埃德·拉斯查《Hey》,1969年

那么,这些文字对于埃德·拉斯查来说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在创作时,艺术家并没有将文字视为单纯的没有生命的文本,而是视为一种艺术。他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字体,用不同的材料将单词绘画而成。对他来说,写字的过程本身就是在绘画。

埃德·拉斯查《Anchovy》,1969年

如此独特的艺术风格已经成为埃德·拉斯查的标签,而他的代表作《Oof》也成为波普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如果你感到沮丧、绝望,那么不妨来看看这幅作品:黄蓝的强烈撞色配上比你的头还要大的字母,毫无意义的语气词却带着莫名的喜感......看着这幅作品,再低落的心情也会情不自禁地明朗起来。

埃德·拉斯查《Oof》

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思想意义,然而拉斯查这幅“耿直”的作品却令人大跌眼镜——所见即所想。换言之,这幅作品没有任何深刻含义,只是单纯地有点好笑。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单词,拉斯查表示,“我对单音节的文字感兴趣,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喜剧效果。”

埃德·拉斯查《Hollywood》

而如果你觉得人生漫长、生活辛苦,恨不得给自己一个爱的抱抱,那你可能会喜欢埃德·拉斯查的作品《Thanks I,To Myself》。干净的背景下直白地写着对自己的感谢,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感到有点暖。

埃德·拉斯查《Thanks I,To Myself》,2017年

艺术风格的演变

1937年,埃德·拉斯查出生于美国的内布拉斯加,拉斯查上有长姐、下有弟弟,还有一个十分支持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兴趣的母亲,可以说是“人生赢家”。

埃德·拉斯查《OOO》,1970年

漫画打开了少年埃德·拉斯查“新世界的大门”,彼时的拉斯查沉浸在漫画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一爱好也贯穿了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今天,我们观赏埃德·拉斯查的作品,也能从其中发现漫画的痕迹。比如他的代表作《Oof》,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给予了它如此评价:“这幅作品并不是伟大的文学或油画艺术,而是一幅漫画。”

埃德·拉斯查《Rain》

中学毕业后的拉斯查就读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很多艺术大师的作品,也对绘画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偏好——他对色彩浓烈、视觉效果强烈的作品有着深切的热爱。正因如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浓艳的深蓝色、黄色、红色和紫色等饱和度很高的颜色。

埃德·拉斯查《Pay Nothing Until April》,2003年

上世纪70年代起,拉斯查开始将短语或小诗绘于画布之上。新颖独特的创作方式,加之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创作风格,使得这段时期的很多作品都成为了他的代表作。而到了70年代中期,拉斯查的作品颜色从浓烈艳丽也逐渐变得柔和,也正是这段时间,文字植入发展成为了波普艺术的一种典型风格。

埃德·拉斯查《Pontaic Catalinas?》,1976年

除此之外,具有创新精神的埃德·拉斯查也在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绘画,如火药、血液、巧克力酱、番茄酱等。不同的材料在画布上会呈现出不同的质感,这些“颜料”风干后最终又会褪色成一种温柔的灰。

埃德·拉斯查《City》

1986年起,埃德·拉斯查不再将文字书写于作品之上,转而用喷枪将化学颜料喷在画布之上。在这段时间的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到人为作画的痕迹,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工业成品的风格。

埃德·拉斯查《Standard》

而到了90年代,埃德·拉斯查重新运用起文字,而此时山脉成为了他的“新宠”。他常常将小诗或者词组,描绘在以山脉为背景的图画之上。尽管各种雪山的“出场频率”很高,但拉斯查表示,它们只是单纯的背景而已,并没有隐藏太多的内涵,存在的意义也只是为了支撑起文字和整个画面。

埃德·拉斯查《Daily Planet》,2003年

“三块”广告牌

在美国洛杉矶,最引人瞩目的标志之一便是广告牌。上世纪初的洛杉矶对广告牌的把控不严格,这直接导致了广告牌的数量猛增,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这些巨幅广告在成为一种城市现象的同时,也给诸多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灵感,包括埃德·拉斯查。

埃德·拉斯查《Filthy McNasty"s》,1976年

尽管艺术家否认自己的创作风格受到洛杉矶和南加州的文化影响,但这些城市的绘画作品、书籍,甚至城市景观都在拉斯查的作品中留下了影子。洛杉矶的巨幅广告的呈现方式,略带喜剧色彩的喷绘涂鸦手法,都对拉斯查的作品有着深深的影响。

埃德·拉斯查《Heart Attack》

除此之外,广告中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而埃德·拉斯查的作品也经常取材于生活中的场景,他的很多摄影作品素材都是美国的街道、城镇等。

埃德·拉斯查《Every Building on the Sunset Strip》,1966年

埃德·拉斯查《The End》,1991年

埃德·拉斯查《World Series, People Yawning》,1982年

取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这是埃德·拉斯查对艺术的态度。本次展览的藏品均来自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其中包括他的素描、绘画和摄影作品等。透过这些展品,人们可以充分感受波普艺术的自由。

正在展出

展览:阳台上的音乐——埃德·拉斯查与洛杉矶

地点:苏格兰国家美术馆

精彩回顾:

从状元到宠臣,这位乾隆最欣赏的人,为何作品能卖上亿?

这个看脸的时代,艺术家如何应对?

[编辑、文/吴盈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