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国外有事 为何总是引起国内网民互殴呢「和外国人打架」

时间:2022-12-25 19:41:08 来源:一梭烟雨江湖行

大家好,国外有事 为何总是引起国内网民互殴呢「和外国人打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几天网络上一篇乱糟糟,因为邻国卸职首相遇刺的新闻,引发了国内不同意见的人互相指责对方。他们其实是一种言语方式“互殴”,都是容不下不同观点的一拨人。

这些年因为国外有事,总能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从甲国与乙国的战争,到丙国与丁国的协议,都能引起双方因为不同意见而导致的争论乃至争吵。于是又有一些人相互“拉黑”,或者一些人干脆“退群”,也是中国互联网的一道新风景。

国外有事,总能引起国内网民的互殴,颇为有趣。十年前我也曾是新浪网的元老博主,参加了无数次的热点问题讨论。不过,我对网民“互殴”向来兴趣不大,而是喜欢写一篇文章,甚至自己也不不赞同自己的观点,故意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引起争论从而引流。我能让左右两派都关注我的文章,目的已经达到了。不过,这些年一则“风紧”二则“沙大”,我也逐渐不太关注这种争论。真有争论@我,我也不再恋战,陷入争论的时间够我写一篇文章。

国外有事,为何总是引起国内网民互殴?我认为主要是4个原因,这才是大家喜欢争论发展为争吵乃至“网络暴力”之所在。

1、开眼看世界

互联网最大的好处是“开眼看世界”,一些人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异域风情,可以读到专业作者写的普及性知识,对国外的了解不再是极少数出过国的人才知道。早些年《读者》可以熬制浓浓的欧美鸡汤控制国内读者的味觉偏好,这些年无论是出国的人还是与国外网友沟通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那点鸡汤已经不够用。至于欧美的专业著作,早年还需要通过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去阅读,这些年国内的盗版都能抢在国外的正版引进之前上市,你还如何知识垄断?

至于欧美政治家、评论家的观点,以前需要通过官方传译渠道与读者见面,现在不得不说“全民英语”造就了“全民阅读”,而且欧美政治家、评论家的许多观点都可以被国内高中生读懂。早年澳洲外教就说国内高中英语就能读档西方政治家的言论,许多人不以为然,后来发现许多英文报刊真比高考英语容易,最多带一本英语词典就行。如果你阅读要求不高,可以直接网络翻译。随着资讯来源的发达,大家再难观点高度一致了。

2、允许有不同意见

国外有事,在互联网上除了极少数不允许讨论的,一般都允许有不同意见。只要没有上升到“自觉与官方保持一致”的高度,那么任何网民都是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的,这里并不强求“意见一致”。正因为这种相对宽松的言论环境,当然会出现国内网民之间的争论乃至争吵。

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大家所受的教育程序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客观上存在着千差万别,因此他们的的观点不一致是正常的。那种喜欢用极端态度剥夺其他人不同意见的网名,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他们才是“唯我独革”才是最可怕的。在左翼与右翼之间,还有标榜“理性中立客观”的一群人,他们更喜欢看着左右两翼的争吵,然后从“理中客”的立场上帮他们“扫盲”帮他们提供素材,这就使得网络上的互殴更热闹。

3、缺乏宽容精神

国外有事,国内“吃瓜群众”热闹一下,发生争执或者争论,这都是正常的。但只要发生争吵乃至互飙“国骂”互相“拉黑”护着“退群”,这就不正常了。之所以出现这种乱象,尤其是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还给对方“扣帽子”,说轻一点他们缺乏宽容精神,说重一点他们都是“绝对主义”的拥趸。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一个“绝对主义”师傅教的徒子徒孙,任何不同意他们意见的都是错误的。幸亏他们没有掌握权力,否则就是另一个“宗教裁判所”。

一些人读书多但缺乏良知、不懂逻辑,一些人有良知但不懂逻辑,一些人懂逻辑也有良知但读书少,本来他们正好取长补短共同完善各种观点,但这些人更喜欢的是用自己的强项试图压倒对方的强项,于是这种盲人摸象式的争论也就变成了争吵,有些人还放在朋友圈宣誓自己的“纯洁性”,其实他们真的很悲哀。

4、有闲暇时间可以互殴

如果只有前面3条理由还不至于网民互殴,很关键的原因是因为太多的网民实在是“太闲”了。这些“闲人”中有些是在校学生,有父母养他们;有的是离退休人员,不用再去上班;有的是微商等网络人士,他们的工作就是挂在网上,大部分时间就是扯淡;有的是没找到工作的,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有的是疫情影响工作的,在家休养也放松一下。既然有时间了,当然可以在网上各抒己见,否则如何从天亮支撑到天黑?

这几点综合在一起,于是国外有事,就很容易引起国内网民的互殴。至于你要问国内有事,国内网民为什么很少出现互殴呢?那是因为国内网民还是颇有“内外之别”的,国内的热点问题很难形成互殴。他们在国内大是大非方面,都有自己的底线,而且国内热点的“红线”也多,不太愿意说的太多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