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草书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行书的字体结构」

时间:2022-12-28 14:13:10 来源:让小舟飞

大家好,草书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行书的字体结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单字是构成书法作品的基本单位。草书的单字字形不同于其他书体,不像其他书体那样具有严格意义上方块字的构造特征,其主要区别在于草书存“字之梗概”,单字构造具有很大限度的开放性。

草书单字主要通过部首省减、牵丝映带、改变笔顺、挪移位置、符号代用等手段丰富草书的结构形式,线条的多曲、多弧、多圈,使笔画间具有流动感。由于草书打破了方块字的界限,使得许多原来在正书中左右、上下结构的字在草书中变成其他形态。它可方、可扁、可长,可呈多种三角形和各种梯形以及圆形。而这众多的形状又是不规则的,是随着上下左右的各种关系组合在一张作品中的。单字结构作为章法构成的每一个小部分对章法安排起着很大影响。对这些随意^安排的形状和穿插规律,我们应当从每个书家的审美观和构图习惯,以及具体作品的表现去分析,从它们所带有的艺术普遍规律的角度去理解。

疏密开合 极尽变化

疏,即距离远,笔画线条的布局松散一些;密,即距离近,笔画线条的布局紧密,与“疏”相对应。开,即开展舒畅;合,即收敛封闭。疏密开合是对笔画线条组合后所分割的空间而说的,空间分割一味追求平均就会单调乏味,适当调整空间分割的大小对比、疏密对比、开合对比,就会形成一种节奏感,增加欣赏性。

形成疏密对比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自然形成,因汉字本身的笔画多少造成的,如“缣”“留”二字,因部首笔画少,而造成左疏右密、上疏下密的体势。第二种也是草书中形成疏密开合关系的重要原因,根据上下文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意识的艺术营造,根据书写的风格、书写的情绪抒发需要来营造疏密效果,形成具有节奏韵律感的线条。如“戏”内紧外疏,“露”上疏下密、上合下开,“暨”上疏下密、上开下合,“妙”左密右疏、左合右开,这些字的疏密开合关系并不因为笔画多少而形成对比,而是根据上下文的连贯性进行的有意营造。大草“编”字左边紧右边放,“怀”字竖心旁的扩张疏放和右边“褱”字的紧密形成对比。

一侧俯仰 错综参差

草书单字形体要强化以斜为正,强调单字结构中笔画的偏侧俯仰、挪移顾盼的姿态,这是草书飞动流畅的特点及强烈的抒情性决定的。贯则是从单字的视觉重心角度上来讲的。实际上是黑和白之间在视觉上的平衡感,造成了各种姿态,草书中称之为“字势”。如若沿着重心点把字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连接这一点穿过字的中轴做一条线便是这个字的中心线。把这些字的动势线串连起来,就能得到一行字的“行气线”,因书体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式。草书是以多变的曲线为主,所以其移动幅度也是多种多样的,草书有多变的形体、多变的线条,因而穿过中心的轴线并不是垂直的,这便造成了中轴线倾倒的趋势,从而造成了欹侧。

草书的字要求以斜为正,这里的正并非端正,而是要有重心,有支撑点,使得字斜而不塌,如章草“襄”字“会”字,今草“职”字“书”字,虽然看起来取斜势,但是从重心画中心线,都能找到支撑点。又如“缣缃”“逸少”“奇逸”“故吏”这些组合,因为上下的牵丝映带承接关系,出现左侧俯仰的关系,而在小组合整体中又能找到支撑点。可见草书形体得以斜为正、纵侧俯仰的特点与草书盘曲的线条有着外型上和内质中的必然关系。因线条盘曲而多欹侧,字形构成上也要顺应纵侧的特点,使得草字结构错综复杂,草书斜中寓险、险中寓夷、险夷相生的势态,使得草书更具观赏性。

伸缩通贯 欲敛犹弛

草书字势挥洒舒放的同时,还需要有紧收的意趣。伸缩通贯,欲敛犹弛。

草书往往体现出婉转畅达、翻腾飞动、奔放自由的本体特征及艺术风采,在强调盘曲环绕、流畅通达的同时,也要有放有收,畅达又有节制。在运笔的动态过程中,要体现出节奏的从容性,要沉着镇静,可收可放,伸缩通贯,张弛有度,痛快畅达中不乏寓意沉着收敛。钩挑和出锋的笔画最能表现痛快与畅达的艺术效果,但这种效果常是以一种出锋的力度感为主的,并不是钩出越长,艺术效果越强。恰恰相反,有钩而未钩出则带有一种欲发未发的待发形势,其力量感最强,即所谓的笔短而意长。而真正的长钩出锋以后,如果力度不够,则往往会影响整个字的风貌。

如章草“紫”字、“缢”字末尾钩出时谨慎小心,有种蓄势待发之势,意味悠长。“络”字左边绞丝旁收紧,右边的捺笔畅达。小草“神”字“叹”字“针”字收放有度,即使舒放的“叹”字上面两点和“神”“针”字最后一竖画,都是畅达中又有节制,在节制中行笔。又如,《自叙帖》中“遗”字“滞”字狂草也非一意任情恣肆,体现出的乃是收放有度、欲敛犹弛。

环绕交错 简约谨严

草书以盘曲环绕的线条为特征,但是不可主次笔画不分,一味追求缠绵不休、连绵不断。草书线条的环绕交错,要强调主笔与游丝引带这种次笔之间的关系。在彼此牵连的笔画中要注意字法的谨严。

从以上字例中可看出,不论章草、小草还是大草,环绕线条形成圈眼的笔画,写与带都要分清,主笔粗重一些,次笔的牵丝映带、屈曲盘绕的线条纤细一些,草字内部的笔画交代简明严谨。如章草“濯”“受”,今草“笔”“过”,大草“远”“群”等字写与带都表现得非常清楚明显。同时在线条的行进过程中,并非一味地缠绕连绵,很多牵丝地方都是以“断”来处理的,如“敬”字“也”字“群”字强调了“笔断意连”“笔断气畅”的艺术效果。笔在行进过程中飞起来落下去,使得笔画断开,字法交代严谨规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