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易雅美术人物志」庄英锐|用画笔构建起的现代“乌托邦”

时间:2023-01-12 15:57:07 来源:易雅艺术

大家好,「易雅美术人物志」庄英锐|用画笔构建起的现代“乌托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庄英锐,号乡野农夫,广东潮州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国画艺术创作高级研修班导师,广东韩江美术馆馆长。

《沃野》

用画笔构建起的现代“乌托邦” ——解读庄英锐的书画艺术文 / 苏醒

《丰泽家园》

画家庄英锐的山水画有着鲜明的特色,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恬静、闲适、淡然的田园逸趣,能让你在众多山水画作品中一眼发现。我想这也是他缘何一年连续七次入选全国美展的原因之一。

《桃源》

英锐画作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思想主题的深刻性,笔墨技法的“超脱性”,构图方式的新颖性三个方面。他是地道的南方人,生于广东潮汕,自幼喜丹青,为谋生存,后从陶朱之道,觉生活无虞后,他弃商从艺,且一发不可收拾。2013年3月,英锐到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龙瑞山水画工作室学习,师从当代中国画大家龙瑞先生,2014年10月又进入卢禹舜先生工作室。

《润泽家园》

在此,他从宋、元入手临摩古画,特别专注于传统中国画之“骨法用笔”以及书法入画,又从龙瑞、卢禹舜等诸多当代名家中汲取营养,画技大进,尤其龙瑞提出的“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主张引发了他更为深沉的思考——反观时下,国人追捧时尚,难阅经典,人心浮躁,而当代中国画家对于形式的敏感性往往也都大于笔墨的敏感性,加之笔墨功底的浅薄,致使这种现代性和中国画的传统文脉产生了断裂。

《家园》1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曾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当属“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而当今画坛尚没有一个画派在有意识地“寻根问源”,追寻中华民族文化之根脉所在,并探究出文化命脉的流失对于现代文明的意味。从这方面讲,英锐应该算作最早觉醒的画家之一。

《清心家园》

依欣赏画作时读者主观感受的顺序来讲,英锐的画作最直接的冲击力尚是其独道的笔墨语言和别具一格的构图。他的笔墨是与众不同的,精致的,独立的,虽然他从传统中走来,却又“跳”出传统,清初石涛曰“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其实包含着形式与内容的双重理解,即表现手法与表现内容都应具有的时代特征。经过长期的探索,英锐形成了以线条造型小写意为主、辅以双勾画法为辅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看似仅是农家及田园风光,但其实背后又蕴藏着他深刻的思想。

《家园》2

在《有梦的家园》中,英锐用笔墨向世人倾诉着自己的田园之梦——土筑的几间老屋,低矮且稀疏的篱笆,几株老树傍依着土屋横斜生长,茂密的枝桠伸向天空,老屋四边有河水正在安静地流淌,湖面如镜,远处的水鸭正在水中快乐地嬉戏,水稻长势正酣,棵棵健壮,叶叶肥硕,郁郁葱葱,一望无际,一派闲适恬淡的江南田园美景!这是昔日江南农村环境原汁原味的呈现,亦是英锐心中理想的栖息地。

《净心园》

他将树干,房舍等村庄部分用线条造型,以小写意辅以皴擦等技法画之,而无涯无际的稻田却又绝不似他人用大墨块或大写意作之,而是每株稻株皆选用双勾之法,后成连绵之势,既能细察水稻单株之姿,远观之势却又平远辽阔,茫无涯际,他密切关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画面层次丰富但不杂乱,巧妙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和黑白、虚实、浓淡、疏密的关系调剂节奏,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使其在变化中形成富有韵味的旋律。观者赏之若揽明月沐清风,惟觉“静气”与“净气”,“ 静气”乃躁气全无,心情冲淡平和;“净气”则是污染皆除、纯洁干净。

《家园》3

不得不说英锐是睿智的,广东潮汕地区多丘陵平地,素有“耕田如绣花”之誉,既不像北方山川气势雄强,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水乡的山明水秀,英锐选择的笔墨语言恰好能够体现出潮汕地区的风貌,他用自己的画笔为现代都市人还原起昔日江南农村的面貌,让身处都市的现代人的身心都能够回归到那片原生态的土地上,这是美丽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基础和命脉。之后,《有梦的家园》获得入选“多彩中国梦---2014百家金陵全国中国画展”。

《静心化境》

清人沈宗骞提出作画要“露其要处而隐其全”,显然,英锐的画作意境是深远的,但他并未走沈宗骞之路,他的画常给人以“画已尽意无穷”之感,这多取决于他画作的构图和思想的高度。他的画作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他熟悉的事物,多半选取家乡的田园之貌,那片热土始终令他魂牵梦萦,也令他有了更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笛卡尔说:“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就像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曹乃谦笔下的温家窑,他也相信自己的艺术之“源”亦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有着某种必然契合的联系。他决意寻找一种方法以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为“源点”来开启自己的艺术之旅。

《天地正气》

英锐的作品多采用俯首构图,但又不墨守成规,在俯式构图的基础上选取新的表现方式。近年创作的《净土》《心园》《心田》《爷爷的村庄》《脉》《净界》《本》等作品中,其构图的创新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心田》,稻田,老屋,池塘;鸭子戏水,老翁垂钓,木筏横斜,这些惯用的物象表现的依然是田园风光,但却并无雷同之感,这在于他采用了沈周的倒影式构图,整幅画作呈三角形,上下部分都留了大片空白,空灵澄净,令人遐思无限,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正所谓“画心中之象,而非眼中之象”,而他的“心中之象”从作品的命名中便能窥见一斑。

《乡居清趣》

如《爷爷的村庄》,在这个画家架构的旧式安静恬淡的村庄,引发我们对于时下现代文明的双重思考——喧嚣浮躁的工业时代里,是否还存有“爷爷的村庄”这样一方净土?抑或说,只有在“爷爷”生活的年代,才存有这样原生态的家园?这洋溢着故园温情的人、事、物,和田园牧歌的意境,需要实现时间意识的“返璞归真”,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究竟是什么?显然,英锐笔下的潮汕家园已经不是单纯意义的“个人家园”,而成为他拷问现代人“灵魂家园”和“民族命脉”的载体。作品《本》、《源》、《脉》中,低矮的房屋正被四周丰美茂盛的稻田包围着,两条水脉在葳蕤的稻田中自远方顺延而来,水脉,稻田,老舍,你分明看到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正穿过历史奔将来,再穿越我们居住栖息的“当下”,顺流而去……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根系。

《怡心家园》

在所有的世界文明中,惟有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现在,能够保持其文明的原生状态,并一直发展延续下来,而未来,我们又以怎样的一种状态能将这种文明传承下去?英锐的画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英锐博览群书,他把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文人思想和理念贯穿其中,形成了儒家学说、道家理念、佛家意境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使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种新的深刻内涵。

《乡居清趣》

甚至说,画作的境界超越了心灵的牵绊而开辟了属于自己心灵栖居地——“第二自然世界”,为现代人架构起了一个全新的“乌托邦”王国,在他营造的这种 “至清”、“至纯”、“至绝”的笔墨境界中,他成就了当代中国画坛的传统典范,也联结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断裂。我期待观者在享受到他的“乌托邦王国”所带来的全新的审美意境时,也关注他能够关注他创建中国的“寻根画派”,那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来说,实在是一大幸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