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父母叛逆期「为什么有些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叛逆期」

时间:2023-01-15 09:25:10 来源:解X心理

大家好,父母叛逆期「为什么有些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叛逆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到了中年还有资格叛逆吗?


热播剧《张卫国的夏天》里海清饰演的顾佳怡爆发了中年叛逆。


她从小就活在妈妈的高压的控制下。最热爱的舞蹈妈妈不让她学,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强制她学中医。


现在佳怡的女儿顾林喜欢画画,她又开始反对。为了女儿不成为第二个自己,她敢于和妈妈据理力争。


她说出了压在心里几十年的委屈:“自从你不让我跳舞,我没有幸福过!”


“我告诉你,只要我活着,你就要听我的。”


“你不要逼我和你断绝母女关系!”


这一次,她想找回自己的选择权,不想再遵从父母的意愿了。


有人说,中年人的叛逆是一场迟来的青春期。


中年人叛逆,所谓为何?



01


荣格人格发展理论——每个时期都有叛逆期



荣格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都会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前进,人格会不断变化和完善。


在每个人格发展时期,都需要“叛逆”才可以顺利渡过这个时期的关键点。


我们来乘坐着时光的列车, 看看那些需要“反叛”精神的自我。


1.儿童期


开始有了自我,能够区分他人和自我的概念。是自我意识萌芽的关键期,在此之前,孩子的人格只是父母人格的一个映射。


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过于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就很难发展出真正的自我。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叛逆导火索,主要是“我”和“他人”混淆,认为世界就是我的,或者就完全不是我的。




2.青春期到成年早期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要学会适应现实挑战。关注点会更多放在外部,社会,学习成绩,就业等等,为此要做相应的准备。这个时期,他们的反叛精神非常强烈。


还记得高中时期,每次我穿着最新潮流的破洞牛仔裤回家时,总会听到妈妈的唠叨,对我的爱裤指指点点:“这什么破抹布啊,还有200多块钱,破洞的裤子传出去太不好看了。”我心想,你能懂什么时尚吗,我还就偏穿了。


现在回想,并不是因为牛仔裤有多好看,而是当时的我怀着一颗找自我狂野不羁的心,希望通过奇装异服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关注,展现自己的个性。


有多少孩子,从小是懂事听话的乖乖仔,一到青春期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处处和父母对着干。特别是面对否定和质疑时,会更加激发逆反心理。


这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叛逆期,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一场博弈。


我们在叛逆中寻找“我是谁”,不断打破“我应该是谁”的幻象,在反抗中不断形塑出真实的自我。



3.中年期


荣格认为,这个时期的人必须将关注力由外转内。


之前我们将生命的能量大量投放在成功,事业,家庭,人际上面。我们被世界推着走,学会表演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样子。


荣格的很多患者告诉他,到了中年会有种难以逃脱的绝望和空虚感,对之后的日子没有了热情。


在该叛逆的时候,没有叛逆。


那么以前未爆发的“叛逆”残留累积会在生活的压力下一触即发,喷发出的火星苗子在不断拷问自己:


“我到底为谁而活,我要去哪里?”


中年人的叛逆,虽迟但到。


叛逆是一场自我意识觉醒的征程,是重新寻找生命意义的向上力量。


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在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意识和承认自己的“攻击性”,并以合理的方式释放。


一个人的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成为她自己,很大部分是因为攻击性无法施展。




02


叛逆,“攻击性”的外在表现



“攻击性”不完全指伤害他人的邪恶破坏性力量。精神分析认为,人有生的本能——爱,也有死的本能——恨。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是生命最原始的野性。


叛逆,就是一种“攻击性”外放的表现。



1. 当攻击性被压抑时—— 我们可能会错失自我发展良机



科胡特认为,人类的攻击性是在没有防御的环境中产生的分解产物。触发攻击性的责任应该归于父母或替代性自体客体的局限性。


简单来说,当父母没有足够共情到孩子的需求,并加以打压时,就会引起孩子的负面的移情。


“你不要学文科,要选理科。”“创业有什么用,我给你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离家近的。”


“你就会搞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正经事不干,以后没出路了。”





在一些父母严重的教育焦虑症下,我们不仅成为了成绩的机器,成绩也成了我们单一化的个人打分标准。


@网友小菊


初中的时候,我对写小说有浓厚的兴趣,有时会为了写小说废寝忘食,但是我爸妈说会耽误学习,多次严令禁止我用电脑写作。一开始我很受打击,和他们抗争了很多次。


直到有一天,一个出版社打电话来我家,说看到我写的连载小说想联系我出版小说。爸妈欣喜若狂,在这件事上他们终于妥协了。感谢当时那个和父母抗衡的我,现在的我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



当我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不允许被展现,自我被压制时,如果没有有抗争的意识,自我发展的通道就可能会被堵塞。


比如,隐私被侵犯了,生气不敢表达出来;说话被嘲讽不尊重,不舒服不敢说。这些会让我们一直在不舒服的感受中浸泡,


这些压抑的不会消失,只会引起内耗。



2.当攻击性被压抑时—— 不攻击别人,只攻击自己



弗洛伊德说过:“人类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来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在动机和欲望受到外界的压制后,神经系统就会出现故障。”


“那些抑郁症的人,都是善良的人。”


因为很多抑郁症患者,看似精神萎靡行动力差,其实Ta们内在有很强烈的“攻击性”。但是Ta们不会展现出来,只会攻击自己懦弱无能。


一个有健康人格不会自我伤害,自我毁灭的冲动会转向外面,以攻击的方向发泄出来。


但是一个几乎失去自我的人,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把矛头对准自己。



心理剧《扪心问诊》里的女孩April让人为她心疼。


她的弟弟从小患病身体不好,妈妈都是把精力花在照顾弟弟身上。她努力扮演一个不让人担心的好女儿。她认为自己不坚强,妈妈会讨厌她,不完美,就没人爱她。


就这样她压抑了自己对弟弟的嫉妒,对妈妈的不满。她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会失控倒在浴室里。连得了淋巴癌都不敢告诉妈妈。


就当咨询师Paul说出了她最真实的感受时:“其实,你也是需要被照顾的。”


她都极力否认,并将自己紧紧的包裹成坚强的样子。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叛逆,而是连叛逆的冲动都没有了,这是一种生命枯竭的自我放弃。


有建设性的叛逆,是合理释放攻击的同时找到内在真我。



03


叛逆不止是破坏,我们也可以有「建设性的叛逆」



1.升华 —— 将攻击性转化为创造力



「升华」是一种将本能欲望以能被社会所允许的形式表现出来。


解压馆,压力发泄屋,拳击馆等等都是给年轻人可以释放压力的地方,我们可以在此得到短暂停歇。将心中不快宣泄之后,可以冷静思考现状。


从自体心理学来看,叛逆是由于我们的「自恋」需要得到满足。我们希望通过反抗压迫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们可以将这种欲望和内驱力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比如说,艺术创作,激发生产力等等。


2.做自己 —— 寻找内在动机


电影《简爱》里的简虽然生活在平民阶级,从小寄人篱下。但是她并没有屈服于他人的欺压下,面对男主时,她依然不卑不亢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难道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难道我贫穷,长相平凡,默默无闻,瘦小,所以我就没有灵魂和感情吗?我和你一样有灵魂,有感情。”


她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她很擅长做自己。


真正的自主意味着我们的行为都是来自于内在真实的选择和渴求,而非想得到鼓励或避免惩罚才做的。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出于内在的爱来支持对方;学习上我们出于真正的兴趣才去学;对父母孝顺,是因为亲情使然而不是礼法;善待小孩,是因为我们出自对生命的尊重。


叛逆过后,我们内在的秩序被打乱。


要重整,就要调整现实的真实性和内在自我动机成一致的步伐。



写在最后



一个人在该叛逆时,就要叛逆。


如今,新一代年轻人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前有“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后有”00后整顿职场”,还有05后的“孤身走暗巷”的勇士基调。


精神分析学家卡伦• 霍妮认为,一个常人的内心,应该存在能与人让步,与人对抗并独处的三种心态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和谐的整体。如果有一方占据主体,则三者就会失衡。


我们可以有超脱世俗的看法和不屈于世俗的坚持。但,叛逆过后,我们依然可以有宽广的心胸去接纳这个世界存在的不同。


借用心理学家Edward L. desi的一句名言:


“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心灵的自由,幸福最终来自心灵的解放。”



References:

——————


[1]. Karen horny, the conflict in our hearts, Beijing Times Chinese book company, 2018

[2]. Edward L. desi, intrinsic motivation, China Machine Press, 2020



编辑:三酱

排版:三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解X心理】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众号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