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贝尔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贝克曼能力」

时间:2023-01-24 11:17:08 来源:哲学诗画

大家好,贝尔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贝克曼能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得以继续发展,虽然当时其已经采用与侨社和青骑士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仍然保持了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艺术的暴力、痛苦与怪诞特色。虽然是在柏林达达的背景下讨论乔治.格罗斯的艺术,但一般认为他是一名表现主义艺术家,其作品《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与叙事性,表现主义或许是对他更为准确的归类。


马克斯·贝克曼是另一位自20世纪最初10年就开始活跃的表现主义者,其作品涵盖的范围比格罗斯更为广泛,基本以生存的愚蠢和绝望为中心。贝克曼对于人性的悲观观点来自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体验,正是这些体验让他成为了一名表现主义者,以此来“谴责上帝的错误”。





30年代早期,贝克曼的最终风格形成,体现在《启程》一作之中。该作品为九套巨幅三联画之一,这些画作创作于艺术家去世之前的20年之间,作品形式受到希罗涅缪斯.博斯三联画的启发。两侧画幅中复杂的象征系统表现生命本身,后者被艺术家看作无穷无尽的苦难,充满了各种肉体与精神的痛苦。色彩明亮的中央画板表现的是“国王与王后从生命的折磨中解放出来……”。贝克曼赋予每个动作与人物特定的含义:手持油灯,力图在黑暗中找到道路的女人背负着象征其记忆的尸体、恶行与失败,除非生命终止,否则没有人能够从中解脱。但是贝克曼认为观众不需要解读这些图像的提示,因为任何解释最终都将与他本人的版本相似;即便细节上有所出入,精神上至少也是一致的。





这组三联画中丰富的寓言与象征反映出贝克曼早年学习古代大师的成果,以及他对格吕内瓦尔德和博斯作品中恐怖、恼人情调的深深赞同。但神话性叙事成分在贝克曼30年代的作品中才开始出现,似乎反映出艺术家对巴黎超现实主义的熟识。贝克曼生活在法兰克福,但他经常前往巴黎,他可能不仅从巴黎学到了类似毕加索的用色,也带回了超现实主义对神话的强调。贝克曼笔下的人间地狱梦魇充满了怪异的虐待场景,场景的建构以不相关的费解题材为基础,类似于超现实主义梦境图像的构成。










贝克曼开始创作《启程》后不久,德国的生活本身也开始具有了超现实意味,因为希特勒在1933年就任总理。在纳粹看来,任何与第三帝国“雅利安”理想不一致的人都是敌人,而他们对假想敌与弱势群体的威胁恐吓也最终转变为公开的暴力。德国先锋艺术被看作堕落的艺术,受到嘲笑和奚落。这些作品最终被从博物馆里查抄出来,或者损毁,或者卖到瑞士,以便为帝国积累财富。1937年,纳粹从博物馆里取出650件德国现代艺术作品,并举办了一次名为“堕落艺术”的展览,此次展览在慕尼黑开幕,并于其后3年内在全国巡展。贝克曼的作品也出现在这次羞辱性的展览之中,而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更是因该展览而自杀身亡。但1937年时,贝克曼已经来到了美国,这里成为大量艺术家的避难所,逃亡的名单中还包括莫霍利·纳吉,后者在芝加哥成立新的包豪斯学校,现在已经并入了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