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敦煌两个字的含义「敦煌代表什么」

时间:2023-02-08 10:37:06 来源:黑白的触动

大家好,敦煌两个字的含义「敦煌代表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中的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向往


向往敦煌已久。


上学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余秋雨写莫高窟的文章,内容大都忘了,但两个词深印脑海:“股股炊烟”和“缕缕茶香”。


前者是外国探险家来敦煌盗宝的不惧艰险,后者是中国官僚对莫高文物的漠不关心。


沙漠上,斯坦因不远万里,变卖家产,充作路费,披星戴月,就为了运几箱莫高窟的文物回国研究,驼铃声声,炊烟股股......


华府中,王道士卑躬屈膝,献宝官员,请示何如,官员纳宝再献给上级的官员,竟无人认真考量将文物运回京城——运费不低啊,然后,依旧宴飨歌舞,茶香缕缕......


就这样,被季羡林称为“世界四大文明汇流之地”的敦煌,文物流散到了世界各地,随之流散的,还有博大精深的敦煌学,所以有那么一句让国人无奈的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莫高窟,是敦煌让人神往的文化圣地。



除此,有两句古诗妇孺皆知,描写的也是敦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时的阳关和玉门关,都在敦煌,从诗中看出,敦煌是古代中国的边陲,西过敦煌,再无故人;敦煌也是蛮荒与城市的分界,茫茫沙漠,春风不度。


一片孤城万里沙,是敦煌让人神往的自然奇观。


孤城、莫高、万里沙,怀着这样的向往,来到了沙洲敦煌。





孤城


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墙壁上有几个显眼的大字——“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旁边还有英文:“Dun,Greatness;Huang,Splendor”。


一个汉字有着非常丰富的意涵,而一个单词则将之收窄而具体:敦——伟大、重大、崇高;煌——华丽、光辉、显赫。


“敦煌”这一称谓源自汉朝,自汉到唐,作为丝路明珠的敦煌广开西域,东来西往的各国商贾云集于此,汉夷交融,文化碰撞,确实既大且盛,又敦又煌。


然而公元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再也无力西顾,吐蕃趁势侵占河西走廊,敦煌从此落入番邦,繁盛不再;宋时,敦煌与中原之间隔着西夏,依旧通行不畅;元时,蒙古人开通了草原丝路,敦煌仍被冷落;明时,中原王朝失去了经略西域的兴趣,干脆把东面的嘉峪关作为了新的西陲,敦煌成了一座弃城,无人戍守的阳关和玉门关也早已颓圮......


似乎敦煌也要步罗布泊楼兰古国之后尘,毕竟离得也不远,且都在沙漠中。


1900年,敦煌的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了一座藏经洞,后来的事情上文中提到了:屈辱不甘中,敦煌又一次被世界瞩目。


作为孤城的敦煌,历史上沉寂了一千多年,而如今的敦煌,虽然以莫高窟闻名世界,却仍然有些孤独:它是一小片被沙漠包围的绿洲,周遭300公里全是沙漠,最近的嘉峪关和酒泉也在300公里之外;它的年降雨量只有不到5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2500毫米,是中国最干旱的地方之一,境内的党河很多地段都干涸了。



虽然气候和地理让它显得“孤独”,敦煌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兴旺的旅游让这里并不冷清。


要感受敦煌的热闹,那么市中心的沙洲夜市一定不可错过。



白天人流稀少,夜晚摩肩接踵,各种小商品、小吃琳琅满目,品尝一碗臊子面或者驴肉黄面,感受西北粗犷浓郁的味道。



西北小城,热闹的地方也只有这一个,稍微往城郊走一走,就能看到沙漠,比如市南4公里处,是有名的鸣沙山,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名叫——雷音寺。



雷音寺?是不是想到了《西游记》?



这座雷音寺建于西晋时期,从晋到宋,是西域大德云游驻锡之处,也是中原高僧西行求法的必经之地,竺法护、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大德都在此留下过踪迹,在唐代时这里有“善国神乡、佛国圣地”的美誉,所以它和《西游记》是有些关系的。



有意思的是,敦煌的很多名胜,都共享过名字。雷音寺在十六国时叫“莫高窟”;现在的莫高窟,当地人叫“千佛洞”;千佛洞,是位于敦煌市区西部的另一个景点,又叫“西千佛洞”。



“雷音寺”这一名称是清初确定的,取意“佛音说法,声如雷震”。



雷音寺正门不大,进入后却别有洞天,大大小小的殿宇寺塔建筑有二十多座,布置规整,红墙灰瓦间绿树环绕,值得一转。



雷音寺是敦煌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而要感受最盛大的佛教文化,却要再向东约30公里,那里是莫高窟。




莫高窟

即使你没去过莫高窟,下面这些形象你一定在哪里见过: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都是佛教中能歌善舞的乐神——飞天,第二幅(漫画化了的飞天)的反弹琵琶、还有“天女散花”更是家喻户晓。


飞天,是莫高窟壁画中最常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连门口的雕塑也是飞天:



虽然气质优美、姿态飘逸,飞天却只是佛两侧的“配角”,而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除了飞天,还有很多令人惊叹的艺术形象。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350-394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我国四大石窟之首。然而这么多的艺术品,不都是对游客开放的,根据所购票的种类,能参观的洞窟也有所不同。



进入景区参观之前,先在数字展示中心看了两部短片,一部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回顾了敦煌地区的战争和贸易、辉煌和落寞,波澜壮阔、恢宏壮观;一部环幕电影《梦幻佛宫》,展示了主要洞窟精美震撼的雕塑和壁画,绚丽多彩、美轮美奂。


接下来,乘大巴来到了莫高窟,下图是中央的九层楼,也是第96窟,里面有世界最大的泥胎弥勒菩萨造像。(窟中严禁拍照,所以下文中不会出现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照片)



那天只参观了四个石窟,分布在九层楼的两侧,窟中比较暗,每一座窟都有解说坐镇,有的在窟中,有的在窟外,游客很多,解说的声音有时太小,听不太清,只依稀记得一些窟是由有钱的“供养人”出资开凿的,所塑的雕塑就是按着供养人的形象。


虽然参观体验并不太好,但是窟中密密麻麻的小佛像、高大庄严的大佛像、面目狰狞的护法、姿态优雅的飞天还是很让人震撼,其中一座巨大的睡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座睡佛表示释迦摩尼圆寂或涅槃的场景,身后的壁画是众多弟子,有的大笑、有的大哭、有的困惑,表达了对生死理解的不同境界。



四个窟的浏览带来了一些视觉震撼,却没有增加多少深入的了解,莫高窟中有一个“1650文明的回想”展览,弥补了这一缺憾。


“1650”是莫高窟的历史,公元366年,沙门乐尊者首开佛龛,莫高窟自此开启了长达千年的营造,创造了百余石窟、千余塑像和万余平米壁画,记录了雄浑瑰丽的古代艺术,见证了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从“1650”纪念展中,我知道了,这成千上万的壁画和雕塑,不仅仅描绘了佛教的庄严净土,也表达了万象人间的烟火气息,从传说到经变、从建筑到风俗、从自然到生物,无所不包,无有不美。


林林总总的佛教壁画又分为说法图、故事画和经变画。


说法图表现的是佛陀为教化众生演说妙法的场景,是莫高窟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题材。


比如,释迦摩尼说法图:西魏说法图的代表作之一,释迦摩尼右手扬掌,左手提衣,肃立于莲花台上;下方两侧是体态妩媚的菩萨;上方两侧是四身飞天,有的大袖长袍、轻柔娇娜,有的半裸披巾、奔放刚健;人物形象、衣饰融合了西域和中原两种风格。



故事画是表现佛陀故事的壁画,也是莫高窟早期的重要题材,分为本生故事(佛的前世)、佛传故事(佛的今生)和因缘故事(佛的教化)。


本生故事画讲述了释迦摩尼佛在前世轮回中,忍辱牺牲、救世救人的事迹。我小时候看过一部叫《九色鹿》的动画片,就是根据“鹿王本生故事画”改编的,九色鹿是释迦摩尼的前生。



佛传故事画讲述了释迦摩尼一生的完整事迹。



因缘故事画讲述释迦牟尼以因果报应之说,度化众生的故事,其中一副很有名的叫“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画”,内容大致是:古印度的一个王国中出了五百强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后来国王派大军征缴,五百强盗尽数被俘,国王下令处以剜目酷刑,并将盲眼的强盗放逐山林,任其自生自灭,强盗中有一人念佛求救,被佛所闻,佛生慈悲心,治好了他们的眼睛,并教导他们酷刑是作恶的因果循环,只有皈依佛门才能赎清罪孽,五百强盗幡然醒悟,从此剃度出家,修成正果。



经变画是依据佛经绘制的图画,所谓“经变”,就是佛经的变相,比如其中有一种叫“净土变”,专门表现佛国净土世界。


所谓“净土”,是佛教所讲清净无染的世界,充满美妙、幸福和欢乐,脱离一切恶行、烦恼和污垢,类似于“天堂”。净土包括西方净土、东方净土和弥勒净土。


西方净土:又称“极乐世界”、“阿弥陀净土”,在我们所处世界的西方,阿弥陀佛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画中中央分别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阿弥陀佛,他们是西方三圣。



东方净土:又称“琉璃世界”,在我们所处世界的东方,包括七个佛国,主宰是药师佛,药师如来也共有七尊。



弥勒净土:佛教把我们所处的世界叫作“婆娑”,是遍布恶行与烦恼的秽土世界,佛经记载,释迦摩尼的弟子弥勒先上升兜率天宫为菩萨,五十六亿万年后,下生婆娑世界成佛,此时婆娑世界将变为净土世界。



以上是有关佛国净土的壁画,下面再给大家展示一些世俗生活的壁画。


建筑是敦煌壁画表现的重要题材,其展现了从北凉到元代的众多建筑类型,殿、阙、寺、塔、城垣、住宅、监狱、坟墓、草庵、穹庐等均有包括。


佛寺中的楼、阁、台:



天宫内的心形庭院:



一些表现风土人情的壁画:



婚乐宴舞:反映盛唐时代婚礼的欢乐、热闹场景。



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属于密教观音图的一种;观音的五十一个头叠加如塔,千手从背后伸出,每手掌心都有一眼,当中两只大手伸向下方,呵护信徒;观音手中所持的器物有很多是生产工具(犁、锄、镰、斧等),还有一些是反映生产劳动的场景(舂米、打铁、酿酒、农耕等),这些描写社会百态的图像并不是出自佛教,而是画家自身的创造。



山水美景,也是莫高窟常见的题材,画中的山水不仅仅是装饰,也寄托这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之情。



壁画中还有一类题材是人间众相,表现了不同民族、性别、行业和社会身份的众多人物。


下图从上到下依次是身着汉装的女眷、头戴帏帽的出行女子和听法的吐蕃赞普:



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供养人画像,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出了都督夫人太原王氏和她的两个女儿以及九名身着男装的婢女。


乐舞图:表现了伎乐天(左侧二人)和舞伎(右侧二人)在东方净土奏乐、歌舞以娱佛的场景;虽然表现佛国,却是唐代宫廷生活宴飨娱乐的真实写照。


其他一些震撼的乐舞图:



以上是“1650文明回响”纪念展上的见闻,我去的时候,莫高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还有一些其他的展览:经典洞窟复制展、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和藏传铜雕佛像展,下面看一看这些展览上有意思的文物。


粟特人雕像:粟特人善于经商,掌握多种语言,精通各类文化,他们往来于拜占庭、波斯、突厥、吐蕃、唐朝之间,熟悉不同的朝廷礼仪和习俗。



吐蕃贵族服饰:联珠纹对鸭纹幼儿锦袍及靴子。



还愿用鎏金银马鹿:吐蕃文物。



八棱带柄伎乐纹鎏金铜杯:



羚羊头形状鎏金银来通杯:



彩绘鎏金铜菩萨头像: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参观完莫高窟,对“敦”和“煌”有了新的认识。





万里沙

你能想象吗,在蒸发量是降水量50倍之多的沙漠中,在百年烈风的呼啸中,竟有一汪泉水,没有被晒干,没有被掩埋,还坚挺地铺在万里黄沙中,有如神助。


它,就是被鸣沙山包围的月牙泉。


现如今,月牙泉也面临着干涸的风险,鸣沙山的缓慢移动以及上世纪70年代过度的垦荒造田,让政府不得不想尽办法给泉补水,人祸可以消弭,天灾却无计可施,不知道月牙还能坚挺多久!


在人力干预之前,月牙泉为何能傲然于沙漠中而不干涸呢?


有人说是因为低洼的地势使得地下水容易补充泉水,可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小的一汪水,没有被这么广的沙漠淹没,未解之谜,蔚为奇观。



说到奇观,从名字就可以知道,鸣沙山也是奇观。


据说,当人在起伏的沙峰上顺坡滑落时,会听到轰隆轰隆的沙鸣。



虽然也是奇观,鸣沙山却有理可循,有句歌词是“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走天涯......”可见风和沙形影不离,沙鸣,也是风和沙“缠绵”的结果:


鸣沙又叫响沙,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众多细沙粒因风吹而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的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就会发出嗡嗡响声。


中国就有四处有名的鸣沙地,除了敦煌,还有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银肯塔拉响沙群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世界上也有不少鸣沙山,而且因砂质粗细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各异,比如美国夏威夷群岛高阿夷岛上的沙子,会发出狗叫一样的声音,所以人们称它是“犬吠沙”;苏格兰爱格岛上的沙子,能发出一种尖锐响亮的声音,就像食指在拉紧的丝弦上弹了一下;而敦煌的鸣沙山,则发出轰鸣声。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无暇细想奇观的原理,单纯的视觉已足够震撼:蓝天白云,黄沙绿水,颜色鲜明饱和;黄沙堆成的小丘如刀切过一般平整,又如丝一般顺滑,你尽管在沙堆上撒泼打滚,造成数不清的脚印和坑洞,一段时间后,表面又平整如新。



当然,不止视觉上的新鲜,你还可以滑沙:



可以骑骆驼:



可以乘沙地越野:



可以坐直升机:



可以乘滑翔机:



也可以爬上山头,在颜色分明的界限上充当视觉焦点:



或者如我一样,静静地沉浸在戈壁绿洲的黄沙碧水中......



望着明月阁,就像明月阁望着月牙泉,多少个日日夜夜......



等待日落,等待日落后的华灯,等待灯寂后的繁星......



我没能等到星星铺满天空的那一刻,后半夜是最佳的拍摄时间,我回宾馆的时候才十点多,星星已经开始活跃,我没有带三脚架,也没有拍摄星空的经验,但遇到了好几个架着“长枪短炮”准备捕捉星空的年轻人,看来,鸣沙山的确是一个观星的好地方,远离城市,没有光污染,万籁俱寂。


最后放一张网上的星空图:



万里黄沙,景色雄奇辽阔,而对于生存来说,却有些艰酷,短短两天,干旱就让我口咽不适,所以即便是敦煌极盛的古代,它也只是南来北往的补给地和过路站,正像风之于流动的黄沙,敦煌的繁盛离不开流通的道路。


路通,它在漫卷黄沙中拱卫疆土,在丝路驼铃中通达西域,在流沙坠简中传承文明,在岁月变迁中历久弥新。


路通则盛,路阻则衰,古道新衢,鉴往知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