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艺术赏析:书法美学力的张扬与势的讴歌

时间:2021-10-17 07:45:12 来源:

书法美学力的张扬与势的讴歌

blob.png

柳公权作品

风骨作为一个主流书法美学范畴,大而言之,属于阳刚、壮美、崇高的疆域;具体地说,作为书法美学范畴的风骨是力的张扬与势的讴歌。

先说“力”。力即力量。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先秦的诡谲奇逸、两汉的规矩方圆到晋书之崇韵、唐书之重法、清书之尚质,风格嬗变,各有侧重,但对于书法力量的追求总是不遗余力的。刘熙载在《艺概》中对“筋”、“骨”的解释是:“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在古代书法中,骨多与“力”与“气”相提并论。永字八法以“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种动作名称对应八种笔画,其所标举的便是力量之美。在卫铄的《笔阵图》中,列举了七条笔阵,无论它比况多么奇巧,无非是张扬笔力。蔡邕《九势》云:“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柳公权书法可谓“骨书”的典型,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与力有关。康有为评柳书“激劲峻拔”、“以遒劲取胜”、“有清劲方整之气”;岑宗旦《书评》云:“柳公权得其劲,故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虞集赞柳书“严劲缜密,神采飞动”;张丑跋柳《度人经》真迹“精劲无双”;郭尚先跋柳《苻陵碑》谓:“魄力雄绝,此是何等神力。”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由于对力量的崇尚成为中国书法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强调书法的坚实、深稳、沉着、凝重、苍劲、峻拔等力量特征,那么,对于无力的书法,总是处于被排斥、贬损的境地。唐太宗评萧子云的书法“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康有为认为黄山谷书法“力肆而态足”,对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一概加之贬斥,曰:“更勿学赵董,荡为软滑流靡一路。若一入迷津,便坠阿鼻牛犁地狱,无复超度飞升之日矣。”说得何等恐怖。

再说“势”。势即气势。

书贵有力,力既存焉,势则生矣。大凡雄强、豪纵、俊迈、开张、浑逸、跌宕、恣肆等都在“势”的笼罩之内,孙承泽跋柳公权《李晟碑》,有“一段挺拔不群之气概”;“《和尚碑》天骨开张。”吕总谓:“公权真行如惊鸿避弋,饥鹰下。”这是对“柳骨”之“势”的最好诠释。康有为卑唐而尊魏,他归纳出南北朝碑版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十美中的雄强、浑穆、跳越、奇逸、飞动、洞达都是针对气势而言的。

气势是康氏尊碑的主要逻辑起点,也是康氏品评书法优劣的主要尺度。

力与势是风骨范畴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有力方有势;得势能见力。力在字中,势在书外;力为表,势为里。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风骨范畴之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