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篆刻的派别「黄士陵篆刻」

时间:2022-11-24 18:37:09 来源:清风徐来慢拂柳

大家好,篆刻的派别「黄士陵篆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印人传》,虽然阐述了周亮工个人的艺术观,但是作为一部印论来讲,其记述印人生平的史料价值似乎要更大,遂其以纪传体作书,留下了很多明代不为后世熟知印人的生平。唯独可惜,书未成,周亮工便去世,《印人传》有名无传者有六十一人,后世猜测是其未完成的部分。

明代的流派篆刻艺术刚刚兴起,其艺术地位比之诗、书、画都要低很多,其自身艺术亦未能成熟,其作品的流传亦没有定论,直到明末清初几部印谱的广泛流传,其中也包含了周亮工命其三个儿子将家中所藏辑成的《赖古堂印谱》,其中收录各家篆刻一千余方。这些印谱的问世与流传,包括印谱印制工艺的完善都使得篆刻在清代发展更为兴盛。

明代许多篆刻家的作品少有流传,其个人生平更是为后人所知甚少。研究其流派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之前曾提到过明代篆刻家黄子环。(黄枢字子环,福建漳浦人。黄枢全面运用商周金文,当时称为“款识录”入印,其印谱亦取名《款识录》。他是明末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黄道周本家,黄道周书画上所用之印多出于其手。如今我们几乎很难看到其作品,唯有从黄道周所传世之书画上见其印章。)

《印人传》中言及:“漳浦黄子环,以图章名,金石典册,靡不精研辩证。其谱名《款识录》……刘渔仲以此道名,其源实出于子环,后程穆倩出,因子环而变之,以雅世人。遂但知穆倩,并渔仲亦不知之,况子环耶?”

我们从这段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徽派的程邃除去师法朱简外,其风格的形成亦受到闽籍印人黄子环的《款识录》入印的影响。但是由于闽在其时非文化艺术之中心,其名常常被忽略。

《印人传》中《书吴平子印章前》言道:“莆田吴平子,初作印多用莆田派,莆田人宋比玉者,善八分,书有声吴越间,后人竞效之。至于图章古无是也。平子从予游,见其所藏铜玉章及日今名印谱,遂一洗其旧习。久容都下,名重一时。”

此段文字需要注意的是,八分是指隶书,吴平子书法学习宋比玉的隶书,并以隶书入印,而后因跟随周亮工游历四处,见古铜玉章及各家印谱,一改旧习不以隶书入印。此段记载,其后有很多人以此说宋比玉善篆刻,并首创隶书入印。并将之称为莆田派,并将吴晋列入莆田派中。由此亦可见,其时,印人对流派之分,多不是十分重视的,至少不及清代重视。也知道很多印章流派,其流派的印人多有不尽不实之处。更重要的是很多流派以籍贯地域区分,但是吴晋的艺术活动大多集中在南京,非以籍贯区划流派,并臆造莆田派,漳海派,似有不妥之处。

在《印人传》中,更加的注重研究印人的艺术风格特征对流派形成的意义,而非地域,在当时是属于超前的见解,此种超前且有见地的见解,亦称为后代印章流派区划的重要参考。

《印人传》中《书沈石民印章前》中曰:“沈石民世和,常熟人,印章汉以下推文国博为正灯矣。近人惟参此一灯。以猛利者何雪渔,至苏泗水而猛利尽矣,以和平者汪尹子,至顾元方、丘令和而和平尽矣。”

此处之见地是极有辩证思维的印论,首先其以风格类型来确定流派,亦在告诉大家每一种风格发展至极端便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纵观后世篆刻艺术的发展,这种发展规律都是得到印证的。我们之前在介绍浙派西泠八家之时,大家亦可以从中看到这种发展规律的体现。丁敬古朴苍拙,容古出新,其之后的几家,渐渐的发展到拙的极致,以致西泠八家最后两位赵之琛、钱松之朴拙渐渐向秀巧演进,以求异与前辈,但渐渐失去浙派风格,是以浙派势衰。非二人之天赋与努力不足,是艺术自身发展之规律所限。

周亮工不以地域区分流派,所以其文章几乎从未提及黄山派、徽派、皖派之词。即使其《印人传》中曾言:“自何主臣继文国博起,而印章之道遂归黄山”之言,其原意,亦是说安徽籍印人以此道闻名者甚多,何震名望仅次于文彭,非为强称一派。

我们可以从《印人传》中《书汪宗周印章前》中的一段文字来佐证。

自何主臣兴,印章一道遂属黄山,继主臣起者不乏其人予独醉心于朱修能,自修能外吾见亦寥寥矣。歙人汪宗周皓京,颇以此自负。予录其一二于后,使世知主臣后,继起者如是也。

为何我们这里认同周亮工的流派区分当以艺术风格而非地域呢。文中提到了黄山人,其中既有周亮工认为超越文何的朱简(字修能),又有力变文何旧习的黄山程邃(字穆倩),遂以地域分,都属黄山一派,但其艺术风格却有很大不同,特别是朱、程二人的印论与实践中都是以何震为变革对象的。其时还有汪关、江皜臣等,虽都是黄山人,但是与何震毫不相关,师承、艺术风格都不同,若依地域当属黄山派,但过于牵强。

反观《印人传》中记录了一位何震的弟子梁袠(字千秋),言道:“千秋,继何主臣起,故为印一以何氏为宗。”是嫡系的何派之人,可其确实维扬人。可见流派之分,当以风格之特征为区划之标准。此种例证《印人传》中还有很多。

周亮工笔下之地名亦是籍贯或活动区域,很多后世以此为据,似乎有曲解之嫌,且周亮工笔下从未提及“黄山派”、“徽派”、“皖派”之名。所以以周亮工一句“遂归黄山”,便硬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艺术审美观的徽籍印人都归入何震门下,生造一个以何震为祖的黄山派或者徽派神话,是不严肃的,也是不符合历史的。

《印人传》无论是史料价值和印论的艺术价值都有很多可取之处,学习篆刻的朋友,在刻章实践之时也切莫忽略了印论的指引作用,以史为鉴。《印人传》中亦有很多不尽不实的地方,如提到文彭始用灯光冻刻印开启文人自篆自刻的篆刻历史,便已经被后世证明为伪,早在元代便有王冕以花药石刻印,自篆自刻。但是依然不妨碍文彭对篆刻艺术的贡献,亦不妨碍《印人传》对篆刻艺术的贡献。

其传记的形式研究印人、印人艺术观的方式,在整个印论史上应有一席之地,受其影响,清代乾隆四十五年之时,汪启淑曾仿效作《续印人传》八卷,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叶铭又于清末宣统二年著《再续印人传》三卷,都为我们了解这些在篆刻史上留名的印人的生平与篆刻艺术有很大的帮助,当为我等后辈所敬仰。

文中提到很多明代篆刻家,很多我们都在之前专门有文章介绍,朋友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关于很多《印人传》中原文所提到的篆刻家,多用字号或世称,少用名,使的很多朋友不知道在说谁,那么只有自己查看一下了。我们只大略的汇总一下,并附上其作品。

文彭、字寿承,号三桥,世称“文国博”。


何震、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山人。

汪关、字尹子。

朱简、字修能、一字畸臣。

程邃、字穆倩,号垢道人、江东布衣、青溪朽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