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谈一谈中国传统绘画对当代设计的影响「中国画的创新」

时间:2022-11-27 19:01:23 来源:闻是文化

大家好,谈一谈中国传统绘画对当代设计的影响「中国画的创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商品化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王 珂

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包蕴着东方的人文思想。而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真正的艺术巨匠,所留下的无数艺术珍品,为世人所宝爱。历史有如长河,艺术类似峰脉,由于现实的原因,使艺术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其独特的发展进程。尽管历史上的艺术家各有其不同的艺术生涯,但历史、现实所给予其的作用,则又是在其艺术成长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应是历史、现实与艺术才华的三重构成。当今社会,正是一个崭新世纪的开始,并且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也在随着人文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对此只有冷静的思考,客观的分析,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进行比较评涉,而从中寻求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展望未来的发展形势,则应该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时代责任。

中国的发展有其久远的历史,自有其好的前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面对现实,尤其近年来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改善,并且由于精神文明发展的需求,人们对艺术品的需要,亦有了明显的改观,这对于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仍是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机遇。但是也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一些绘画艺术品很自然的被视作商品,中国画作为商品而进入了市场,这对中国画的创作乃至画家的生存状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种拿着薪水,接受任务,然后进行创作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卖画作为一个必然趋势,甚至成为一些职业画家根本的生存方式,由此,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画家迎合买主的问题,艺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精神上的生产,艺术创作必须通过欣赏才是艺术活动的全部,作者和欣赏者通过作品作为媒介,沟通交流,所以艺术作品的欣赏属于精神上的消费,亦如物质消费有许多学问一样,艺术的消费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国外,中国画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一些华华裔中产阶级,而这些中国画的消费对象,大都对中国国画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他们要买画就只会买他们自己所喜欢的作品,如在东南亚,中国画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一些华裔的商人,他们买画一是为了点缀房舍,美化环境,同时他们特别相信"风水"对他们事业成败的作用,因此他们喜欢金鱼,而且是红色的金鱼,借以象征吉祥有余。他们远离故土,远涉重洋,漂流他乡,渴望安定、和平,因此对鸽子情有独钟,他们还喜欢马,希望要做的事业会马到成功。他们会在"风水"先生"玄学大师"的指导下,选择一幅有水源的山水画,放置在"先生"指点的位置上。于是这类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在日本办画展,除非你是大名头的画家或高层次的纯学术性的展览,否则那些专家收藏家是不会为你捧场的,来观赏或购画的 人,大都是一些退休在家的书画爱好者和企业的小老板,他们会直言不讳地跟说:我是做生意的,可否为我推荐一幅与我生意有关的作品。我的儿子结婚,我想买幅画送给他们做礼物,你看哪幅更合适。然后,在不动用存款的情况下拿出像买一块时装表一样的价钱然后再跟你斤斤计较。于是画家开始在题材内容上下功夫,并打着中国画讲究以少胜多,以简约为贵的幌子,尽可能把画面处理的简之又简,然后大量复制生产,以获取那相应的薄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质生活的提高,国内的中国画市场开始活跃,一些人揪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做起了画的生意,这些画商大都以赢利为目的,因此哪些题材,哪种风格,哪些画家的画在市场上走消,他们便开始大加炒作。一些画家便忘记了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完全被他们所控制,成了一个小商品的制造商,这样画家的钱可能挣了一些,但艺术水准却下降了不少,人格、画格荡然无存。

丹青翰墨,诗书琴棋,本是文人士大夫的乐事,也就是说是一种高雅 的、有文化的高层次的活动。故而它讲究超凡脱俗,视俗媚为忌讳。但当今市场所需要的却恰恰是那种世俗的,而不是高雅的、有寓意的、有趣味的、有专业水准的作品。无奈,你的作品要进入市场,就是要跟消费者打交道,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使命,不是简单的重复自我,去迎合世俗,而是在于艺术的积淀与升华,引导授众视野进入新的领域。怎样解决画家迎合以及克服这种迎合是摆在艺术家面前而不能讳避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迎合变为相对支配,就是说我们不仅能迎合授众,而且还要创造授众。你的艺术非常高雅,但一时不能被人们所理解,那么我们应该启发他们逐步理解并接受它,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究竟能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可随着时间的椎移大家便接受了。可往往有那么一些人一心挣钱,大量生产那些媚俗的东西廉价出售,从商业角度讲薄利多销当然不错,可艺术永恒的价值以及画家声誉便丧失了。这不能不说是—种堕落。另外艺术是个性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我们整个文化结构,对高雅通俗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尤其一些传播媒体的某些记者,对绘画艺术知之甚少,是哥们、是朋友就捧你一下,吹得没边没沿,什么"杰出画家"、"世界名人"、"国际金奖"、"某某皇家美院客座教授"、"未来大师’,结果造成了鱼目混珠,鱼龙混杂的现象,这样长此以往,后果是不难设想的。绘画是一门学问,从技巧、理论、以至身心修养,都有自身规律可循,容不得半点狂妄与虚无。

其次是重复的问题,现在很多画家,特别是那些有了一定声誉和地位的画家,当他的画被画商或画廊所认可以后,便不再深入生活,不厌其烦的重复自己的作品。然而厚实的生活基础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作为精神产品的美术作品,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体现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生活的枯竭,意味着艺术的萎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的贫乏是任何高超的技艺和精妙的构思无法弥补的,再说艺术创作是诸多因素的复合体,生活、技巧、思想缺一不可。重复自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再探索,不再创造了。艺术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创造。一种风格可以由不成熟到成熟,不精到精,这也是一种创造。一个艺术家沧落到自己大量复制自己,那就可悲了,这是一个画家最大的悲哀,重复的东西当然就没有了个性,没有新鲜感,更谈不上艺术生命了。这与艺术的本性也是相违背的。重复或大量复制的东西就完全成了一种商品。如同一件小工艺品,市面上随处可以买到,随便哪个人开动一下机器,就可以把它生产出来,它可能带有设计性,艺术性,但决无性格可言,更不能说它就是一件艺术品,艺术家作为艺术的创造者,一旦开始重复自己,使其作品变成一种没有生命力,没有个性的商品的话,他的创造性,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艺术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绝不能以自我感受沾沾自喜,也不能满足于自我陶醉中,应当站在时代的巅峰高瞻远瞩,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顽强地精心地锤炼自己的艺术。形象思维是在许多次的反复中深化的,艺术也需要在大量实践中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再就是人品与作品格调的问题,如果说风格是艺术家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或一种视觉样式,那么格调就是风格的品位,一种精神的品位。在中国古代,人们就把艺术分为四格:逸、神、妙、能,所谓逸格是超脱形似规矩,超脱世俗生活之外,能自由表现自己心理的艺术。神格是把内在精神表现出了,所谓形神兼备,妙格是指不仅绘画技巧高超、而且能自然生动地表现物象。能品是指技术高超但不一定有多少思想。由此可见,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画品,同时也特别强调人品,可现在很多人疏于和懒于问道修道,却想立地成佛,不择手段打知名度,以达到名利双收之效,就是不在提高艺术这个根本上下功夫,只要能把自己的画卖个好价钱,怎么画,画什么都可以,甚至不借重金雇人写评论大加爆抄加湿, 什么“大师"、"鹰王”、 "虎王”、"巨匠“、世界美术家协会理事、会长、什么画院院长,只要辞海上有的字眼,他们绝对敢用,而“著名”、“家”当然已平淡无奇不在话下。使得画坛乌烟瘴气,一片混乱,一些高品格的作品因作者没有名气而不被大家认可。而那些品格低下的作品却因作者的地位而升值。如果怀着世俗之心、功利之欲、进入画室,如同工匠进入作坊,如此反复操作,所得到的可能是一大笔金钱,但失去的却是真正的艺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要真诚,对这个世界要真诚,从事艺术创作需要有随心所欲的放松状态、任意挥洒,但决不是为所欲为,毫无规范的狂妄自大。艺术是激情、智慧和技艺的结晶,这需要艺术家具有特别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和传达他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感受的艺术表现能力。既要有天赋的灵气、又要有超越常人的坚持不懈的艺术实践精神,就象艺术大师林凤眠先生所遵循的那样,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作画。

最后就是假画的问题,中国画进入市场成为商品,随之便有了假画,前些年,由于经济的制约,国内的枚藏队伍还不够庞大,所以中国画的消费者正如前文所说,主要是汉文化圈国家的一些商人和一些旅居国外的华裔中产阶级,这些人大都缺少对中国画的起码常识,他们买画主要是装饰家居或当做礼品馈赠友人,当然那些颇具经济实力的收藏家和画商也会不失时机构置一些作品,他们要买就获那些大名头画家的作品,对那些高质量但名份低的画家的作品根本不予理睬,这样以来,那些名家的作品价码一涨再涨,这时一些利欲熏心的“画家"便 操起画笔开始仿造这些名家的作品,一时间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 石鲁的大量画作的赝品出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画廊和一些商业性展览会上,短短几天,数张画出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便流进了那些国际“倒爷”的腰包。真是取财行道。中国经济的不断腾飞,使国内的中国画市场逐步扩大并繁荣,那些名家大腕在家等着,自有画商上门取货。而小有名气的画家则频频走穴获利,那些不知廉耻的“画侠"、“ X派传人"、”鹰王"、"虎王"凭借着某种杠 杆跳到这个大舞台上,坑蒙拐骗,大发横財。而那些颇有些技巧工底的画工自然耐不住寂寞,操起画笔干起了黑心活,更有些不法画商瞅准了这个发財之道,把这些人统在手下,画画、题款,作图章,流水作业成批生产,大量批发,至使假画市场不断扩大,不仅搞乱了美术市场,同时对画家的创作乃至中国画的发展都起到了破坏性的作用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视艺术为生命,应该以全部的心血,全部真情去钟爱她、带着浓缩了的真切感情投入艺术的怀抱,才能勇于开拓,获得独有的真知,才能创造有特性的、真的作品,才不有负于世纪所托付的艺水使命。

摘自:中国画精神的思考

王珂,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0年,山东潍坊,198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3年入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进修,200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韩国榛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历班,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博士课程班,师从卢沉、张立辰教授,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冯远工作室访问学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